在理性的領導者眼中,下屬的強勢是資源而非負擔。理性的領導者不會因嫉妒下屬的才能而抵制或舍棄下屬,而會清醒和深刻地認識到領導體系內“強”與“弱”這一重要的力量對比關系,運用高超的領導技巧,努力將其保持在平衡的狀態,實現領導力量的最大化。
與主要依靠權力維系的傳統領導關系相比,現代領導者似乎更愿意看到支配被領導者行動的力量來自權力以外。許多管理學者認為,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是一組相互博弈的對手,若想實現成功領導,需要在雙方力量之間達成某種平衡。然而,這也許正是許多領導者感覺在現實中難以把握的問題。如果下屬表現強勢,領導者會備感地位受到威脅。所以,即使領導者思想并不因循守舊,但實際的管理難題又往往逼迫其回到依靠權力的軌道。
在理性的領導者眼中,下屬的強勢是資源而非負擔。理性的領導者不會因嫉妒下屬的才能而抵制或舍棄下屬,而會清醒和深刻地認識到領導體系內“強”與“弱”這一重要的力量對比關系,運用高超的領導技巧,努力將其保持在平衡的狀態,實現領導力量的最大化。
隱強示弱—有效調動和激勵下屬釋放潛能

領導者個人能力強固然重要,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那些依靠領導者個人單打獨斗的組織,整體上往往脆弱不堪。如果下屬表現強勢,不僅可以有效分擔組織的壓力,甚至可能成為組織的核心力量。領導者駕馭這樣的下屬,沒有必要刻意“逞強”以彰顯權威,因為下屬強勢而自信的心理使他并不容易形成敬服他人的態度。除非面臨緊要情形,領導者一般要懂得運用“隱強”與“示弱”兩種行為技巧。隱強,就是領導者視下屬擅長之能相應減少垂直指揮的行動,主動限制自己同類型的能力表現,充分給予下屬展示才干的機會和空間;示弱,則是以坦蕩的胸懷勇敢地暴露自己的素質缺陷,策動和激發下屬挖掘潛能,主動擔當起團隊骨干的責任,增強其對組織共同事業的使命感。“示弱”,有時較“隱強”更加重要,它對培養和擴大下屬對自己價值的認識有獨到的作用,所以也經常被刻意運用。領導心理學理論甚至還提出了“互為領導”的原則,認為領導關系不只是命令與服從,只要某人的行為能對他人產生影響力,即稱之為領導。這種強調領導者統御藝術的理論其實也與“隱強示弱”有內在的關聯。
引強補弱—以開闊胸懷給予下屬施才空間
罹患“嫉賢妒能癥”的領導者不可能為組織帶來長久的生機,因為這意味著他的下屬永遠只能扮演平庸的角色。領導者引彼強,補己弱,實質是增強了整個組織的競爭力,彌補了組織缺陷。這顯然對領導者胸襟的開闊程度有明確要求。不能以健康、包容的心態引進優秀人才輔助自己,組織的缺陷將時刻成為競爭對手擊打的靶標,組織的發展可能會徘徊甚至倒退。當然,有些狹隘的領導者寧愿如此也不想承擔將職位拱手相讓的風險,他可能毫不吝惜地犧牲組織的發展前途為代價。然而,這種結局仍然是不妙的,其領導地位并不因把人才擋在門外而得以鞏固,組織的困境同樣會讓他的領導之夢灰飛煙滅。相反,善于聚賢、敢于用賢而引得群賢畢至,恰恰能夠彰顯領導者的特殊本領。
視弱而強—避免管理軟肋和實現權威示范
下屬無論多么強勢,也不可能樣樣精通,也會有缺點和薄弱之處。比如,技藝超群的人才可能因自負而無視他人的存在,使合作關系變得緊張,人際環境惡化;有的人擁有較強的創新突破能力,但也許缺乏立足現實的眼光,經常誤導組織的判斷決策而面臨尷尬。從科學管理的意義看,這都是領導者必須直面的組織的“軟肋”。正因為會有各種各樣的“軟肋”的存在,領導者應當把智慧和精力從習慣于全面監控下屬的做法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關注于團隊或整個組織的宏觀戰略目標,同時積極運用“例外管理”法則,僅僅對下屬明顯偏離正確軌道的行為進行修正,并不斷提供和完善各種必要的環境條件。這種具有超脫意義的控制,不僅能夠有效地避免和減少管理漏洞,也能于無形中樹立起領導者的權威。領導者不再是處理瑣事的行家,而是整艘航船的舵手,這樣才能贏得強勢下屬的欣賞和尊重。更透徹地說,領導者的強,應當是超越下屬“強”之上的強,是著眼后者之“弱”從而有意識完善和加強的“強”。
固強護弱—增進下屬強勢和提升團隊效能
對組織發展而言,領導者擁有了強勢下屬后是否只需要廣闊的胸襟就足夠了呢?顯然不夠。因為組織的發展要求是動態的,人才的素質卻可能是靜態的。此時此地的人力資源狀況也許可以滿足組織生存和短期發展的需要,但人才素質的止步不前最終將無法為組織帶來更大的發展。領導者應當有很強的不斷培養造就人才、幫助人才持續成長的緊迫意識。也就是說,下屬越是才能過人,領導者越應有“固本強基”的長遠打算。領導者的領導過程,不是統治別人和讓他們去做自己想讓他們做的事情,而是一種激發下屬無窮智慧并使之成為“自我領導者”的過程。當下屬掌握了自我領導的全部方法后,他就能夠徹底擺脫在領導者羽翼下成長的歷史,而成為永續地挑戰、更新自我并始終影響組織名譽的真正強者。不過,領導者在培養和增進下屬強勢的同時,下屬的短處并不能隨之消失。懂得“固強”的重要性,也不能忽略了“護弱”的必要性。護弱,當然不是縱容下屬犯錯,漠視下屬的缺點和不足的存在,而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充分正視“是人皆有短”的普遍規律,有選擇地容忍下屬之短。領導者應當以組織的總體得失為衡量標準,不求全責備,力求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從而凝聚團隊人心、提升團隊效能。
虛弱就強—平衡管理失調和消除領導危機

擔心下屬挑戰自己的權威,降低自己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是領導者面對強勢下屬時的常見心態。強勢下屬所表現出的無所不在的進攻意識,有時的確令領導者頭痛。特別是當下屬的優勢正好是領導者的弱項時,會格外引起后者的警覺和不安。如果強勢下屬的大量天才“表演”充斥在領導指揮團隊行動的過程中,又時常起到了替代性決策的作用,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領導者的威信,動搖其地位,弱化下屬們的遵從意識。這很容易演變成為領導危機,如不謹慎處理,完全有可能威脅到領導者的職位安全。應對這樣的局面,既需要領導者運用智慧、主動出擊,鞏固乃至重塑個人的領導力,又要注意把握分寸,避免過度傷害到強勢下屬的自尊和自信,形成人才損失。這其中的要訣,就是“虛弱”與“就強”兩種手段兼容并用。“虛弱”,乃是經過有效的準備,彌補能夠改善的不足,淡化領導者的弱點;“就強”,則是迎“強”而上,既順應對方強勢,又有針對性地“以強制強”,適當減弱對方的氣勢。當然,在組織處于人才緊缺的狀況時,能力突出的人才可能會備受重視,這時候的領導者應以大局為重,適當表現出“順從”的態度,以充分獲得下屬的信任,為組織贏得生存保證。
“強”強有序—引導下屬能力發揮與發展的方向
高明的領導者與出色的下屬都是組織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但“一山難容二虎”的經驗證明,把精英的意志與力量整合在一起相當不易。特別是當下屬恃才自傲、并不輕易就范時,領導者的統御藝術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果聽憑下屬自然發展,不對其能力素質的增長方向做出符合組織需要的外部調控,他的才能發揮越大對組織的影響可能越壞。如果下屬的意志與組織的事業發展目標背道而馳,或者受到不恰當的領導手段的刺激,其秉持的權力越重也可能對組織的危害越大。有意識地觀察進而調整下屬能力發揮與發展的方向,使其完全按照組織的要求發展自己,是領導者特別要給予重視并施以必要手段的地方。所謂“‘強’強有序”,就是刻意扭轉、調控下屬的能力走向,促其合乎組織發展方向的意思。此外,下屬在擔任要職后,其在原來普通職位上的某方面能力也許反而會變成某種弱點,比如,他團結同事的能力很強,擔任管理者后,卻因為對員工存有“好人主義”而無法做到獎懲分明。領導者也可以利用這一點來調控下屬的能力,使之更適合組織的需要。
(摘自《領導科學》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