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回首,當初確立價格聽證制度的良好初衷并沒有完全得到貫徹落實,很多聽證會或流于形式或被變相操縱,專家呼吁價格聽證立法應更加科學和實效。
近來,有關電信資費、銀行收費、火車票價等等問題,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這些問題的共通性在于,它們都與“價格”有關,而“價格”的問題毫無疑問是一個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問題。

自1998年價格法將價格聽證制度確立至今,已近十年。當初確立這項制度的目的在于,通過聽證這樣一個民主的決策機制,使那些帶有公用性、公益性和自然壟斷性質的行業的價格問題能夠得到有效監督,以科學、公平、公正的價格體系,維護廣大民眾的切身權益。
然而,十年回首,當初立法的良好初衷并沒有完全在今天得到貫徹落實。雖然聽證概念深入人心,但很多聽證會或流于形式或被變相操縱,“凡聽必漲”成了很多人對聽證會的評價。
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源在哪里?對此,應松年、姜明安、馬懷德、楊建順、劉莘、包萬超等國內知名行政法學學者進行了探討,并總結出十大最應進行價格聽政的行業。
一、電信行業:聽證上的“單向”
5月23日,北京移動宣布實施“被叫全免計劃”,這個看似優惠的計劃,遭到了各方人士的質疑。據中央電視臺記者調查,和中國移動的其他套餐對比,這項計劃實質上價格不降反升。全國政協委員方廷鈺就表示,“全免計劃”有很多附加條件,有的條件太苛刻,本來以為12年來“雙改單”的愿望終于實現了,“但今天仍很失望”。
不僅僅是移動公司,在電信行業內,包括南方電信、北方網通在內諸多類型的公司,因為其獨特的壟斷地位沒有被撼動,面對民眾熱切要求進行價格聽證的上網費、月租費、初裝費等問題,似乎無動于衷。
其實,早在2000年9月份,信息產業部就對有關資費情況舉行了一次大型的聽證會,據悉這是全國全行業性質的第一次聽證會。這次聽證會使得電信“公共政策”的制定,開始慢慢地由“后臺”走向“前臺”。
但是,隨后因為被指準備時間倉促、信息不透明、組織者身份不中立、過程封閉等問題,蒙上了神秘面紗的同時,也留下了很多遺憾。其中最為關鍵的遺憾是,它并沒有為整個電信行業培養出聽證的慣例,至今除了零散的和地方性的一些聽證會外,很多電信企業拋開了其公用性和公益性的背景,電信資費的調整成了各個公司單方的行為。
即使存在價格聽證的法律法規,在壟斷面前,電信暴利變得毫無制約。
二、交通行業:聽證“剎車”失靈
4月中旬,素與鐵道部“為難”的北京律師郝勁松,再次發難,指責本次鐵道部推出的D字頭列車票價未經聽證的行為違法。
這些年,除了火車票價,飛機票價、出租車收費、公交月票等交通行業內的價格問題也被公眾和媒體放置到了前沿位置。
如果說2003年7月份的民航價格聽證會還算成功的話,輿論普遍的指責聲音則停留在“政府定價”的問題上,當時的輿論普遍認為,政府沒有聽進公眾的聲音。
去年4月份在北京舉行的出租車運營價格聽證會,中國社會調查所在4月中旬公布了“對北京出租車調價看法調查”的報告,調查結果是七成以上的受訪者反對出租車漲價。但是,聽證結果卻與來自民間的調查數據大相徑庭,這無不讓很多人對聽證會的意義失望。
由此看來,交通行業內的聽證,確實還要在民愿方面加強。
三、能源行業:聽證就是“告訴你”
汽油價格的一路攀升,讓很多人苦惱不堪。而每次漲價,人們也只得被動地接受。
為什么只能被動接受?就像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所說,如果沒有把如何計算中準價的公式發布出來,即使是專業的石油專家,也無法摸清國內成品油零售價何時該漲,何時該降。
實際上不僅僅是汽油價格,天然氣、液化氣、煤炭、電力、飲用水等等能源領域內的調價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復雜難解。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召開聽證會,意義又有多大呢?但這并非就是說,在能源行業內不需要召開聽證會,恰恰相反,應該下更大力氣去召開。
其實這涉及的問題,就是向公眾公開“產品成本核算信息”。把復雜難懂的問題讓公眾,尤其是參與聽證的代表搞清楚,而不要把“別人搞不懂”作為自己的優勢。
比如在汽油等能源產品價格決策中引入聽證會,并非是要在國際原油等市場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反對國內油價等產品的上漲。而是說,通過價格聽證會的召開,可以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
能源行業的聽證不應簡單地停留在“告訴你”這樣一個層面。
四、金融行業:反反復復無聽證
銀行跨行查詢收費幾乎變成了一場“鬧劇”。
很多銀行當初斬釘截鐵地確立的跨行查詢收費計劃,近期開始動搖。這不得不讓人們產生疑問:如果當時確立這項政策尚屬合理的話,價格聽證的法律程序在哪里?假設通過了價格聽證得出可以跨行收費的結論,為什么近期又要取消?如果取消這項政策合理的話,中間一階段銀行所收取的巨額收入是什么性質?怎樣處理?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何在?正如銀行業內人士所稱:“銀行收費項目不在國家發改委確定的需要聽證的目錄內,因此可以不聽證。”
然而,對于老百姓而言,金融服務確實和大家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關。同時金融服務不是一種可以完全自由選擇的商品,特別是這種銀行聯手的價格調整行為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壟斷。
帶有公益性和自然壟斷性的金融服務,為何要被排除在價格聽證的序列之外?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五、保險行業:強扭的瓜不甜
4月6日,北京律師孫勇一語驚人:“交強險每年存在400億元暴利?!?/p>

消費者對交強險價格的爭議已經受到社會普遍關注,但去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交強險目前還沒滿一個業務年度,中國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保監會無法搜集全面的數據對相關爭議問題進行研究審核。
據悉,人保、平安兩大保險公司公布年報顯示,去年其保費利潤迅速增長,主要增長點即在交強險上。
面對部分車主向中國保監會提出交強險保費聽證申請,分析人士指出,保監會近期回應說明,今年7月1日以后,保監會有望按照保險公司整體盈利和虧損情況,要求或允許保險公司調整保險費率,對于費率調整較大的,保監會將進行聽證。
對此,中消協方面也表示,希望由國家發改委參與主持交強險聽證。
問題在于,消費者并非反對交強險的險種,而是對這個險種收費高低是否符合法律程序有所疑問。
日前,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對外公布了《人身保險產品管理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首次將聽證會制度,納入到了保險產品的審批流程中。該辦法針對的保險產品主要是目前各保險公司銷售的意外傷害保險、健康保險、人壽保險等人身保險產品。
借此希望保險領域內的價格聽證一路走好。
六、醫療行業:千頭萬緒 價格是關鍵
“吃藥貴,看病難”,這句話經常見諸報端,背后顯而易見的問題只有一個:價格。
早在2004年,《現代快報》和非常大藥房聯手舉行了南京首屆“民間藥價聽證會”,引發強烈反響。
對于這則消息,從另外一個側面可以看出,人們對于藥價的重視。但是,如何確定藥價?這個問題,現在依舊沒有被很好地解決?!皟r格聽證”的法定程序不能被有關政府機關重視和完成,那么也就只能留給“民間”了。
除了藥價,醫院掛號費、門診費、住院費……這些應當屬于價格聽證范圍內的收費項目,又有哪些得到公開和聽證了呢?
七、教育行業:該切實聽聽百姓的呼聲
教育收費問題一直是輿論的焦點,但至今仍然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解決途徑。
2004年年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披露,2003年在20個省市的調查發現,教育部門已經成了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之一,僅次于房地產。與此同時,中央紀委研究室發布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在腐敗問題最嚴重的五大領域名單中,教育部門也赫然在冊。
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部部長周濟作出承諾,將對義務教育收費的具體項目和標準舉行聽證公示制度,以徹底鏟除教育亂收費這塊“頑疾”。
2004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和教育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建立和完善教育收費決策聽證制度的通知》。通知要求:按國家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制定政府舉辦的小學、初中的雜費,高中的學費,普通高等學校??啤⒈究频膶W費,應當實行聽證,納入地方聽證目錄。制定其他教育收費標準時,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認為有必要的,也可以實行聽證。
但是,現實情況是,很多學校并沒有按照通知要求,收費項目和數額的確立鮮有民意體現。
八、殯葬行業:死人用的也要聽證
日前,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提出“殯儀館是提供遺體運送、冷藏、火化服務的公益性非營利機構”。這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公眾對新《殯葬管理條例》能否終止暴利表示懷疑。
有媒體用了一組生動的比喻,來形容目前殯葬產品的價格問題。“守靈房超過了高級賓館價格,花圈價格超過了情人節的玫瑰花價格,骨灰盒價格超過了席夢思床的價格。”
近些年各地有關部門,在輿論的壓力之下也相繼舉行了價格方面的聽證會。比如2004年長沙市就舉行了類似聽證。有市民建議,殯葬服務應分4種價格確定,即:“虧本”確定減免價收費項目(如低保戶、特困戶居民)、“保本”確定普通價收費項目(如普通型3項收費)、“微利”確定上浮價收費項目(如骨灰盒進價加30%)、“中利”確定議價收費項目(如高檔次、高規格的服務)。
但是最終效果如何呢?各種有關殯葬的產品價格依舊在飛漲。
有人認為,這是市場的原因。然而僅僅考慮市場效益,不去關注社會效益和公益性質,不去考慮民生民愿,價格聽證的制度必然流于形式,被空置起來。
九、旅游行業:蜂擁漲價誰來管
有一本書叫做《旅游景區價格收費聽證程序與價格收費聽證制度實務全書》,書中詳細闡述了旅游景區收費聽證的程序和注意事項。
據稱,這本書的背景和2005年五一黃金周前掀起的門票聽證狂潮有關。民意調查、價格聽證、修訂方案……中國一批知名旅游勝地在2005年五一黃金周前夕,掀起了一場規模龐大的門票調價聽證潮。
從黃山、武當山,到張家界、九寨溝、鼓浪嶼,一個接一個的景點門票“調價聽證會”成了眼下公眾的熱點話題。
這些聽證會背后,輿論最為關注的問題是,參與聽證群眾的代表性、對民意在價格制訂中能起多大作用。有社會學家們認為,正在逐步完善市場經濟的中國,景點票價的決策正在像火車飛機票、水電價等一樣,逐步由市場主導。
在不排除這些觀點的正確性外,針對旅游行業的公益性,專家認為,目前旅游行業的價格聽證大致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門票價格聽證的參與者范圍過窄,一般只限于當地,而景區對于當地居民多有優惠政策。對于更多的外地人而言,這無疑有失公平。
其次,除了門票價格的聽證外,景區其他收費鮮有聽證。一般是由景區管理者報主管政府部門,在物價局登記,甚至私自漲價。
再次,掀起于2005年的門票聽證潮,正在隨著管理者的熱情退去而退卻。
十、房地產業:除了市場行為還有公益行為
最近有媒體發出這樣的疑問:各地舉辦過水價聽證會、煤氣調價聽證會、出租車調價聽證會,為什么就不曾有過“房價聽證會”?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研究會會長應松年,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房地產行業具有公益性,為廣大民眾所重視,但是普通房地產開發商的開發行為,毫無疑問是一種純市場行為,這也是一種共識。企業以營利為目的,老板以賺錢為目的,如果他們愿意作出一些公益的行為,自然最好,但是法律并沒有強迫他們必然要作出這樣的選擇。
然而,應松年強調,目前各地正在推行的廉租房制度和經濟適用住房制度,是不能與普通房地產開發相比的。這些帶有公用性、公益性和政府壟斷開發性的項目,應當被納入價格聽證的序列。
廉租房和經濟適用住房關系國計民生,有關部門應當將這些住房的成本信息公布,并召集或申請召集價格聽證會,按照本地實際情況,聽取更廣泛意見后,再行確立房租或者售價。
另外,在開發廉租房或經濟適用住房之前,應該就房屋面積、位置等舉行聽證會,以防止出現目前所存在的經濟適用住房規格過高、面積過大等不正?,F象。
在廉租房或經濟適用住房建成后,也應該舉行聽證會,以確定哪些人符合入住條件。
(摘自《法制日報》周末版2007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