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視角來看,標準化的跨國公司辦公室設計潛藏危機。
隨著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加速,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設置他們的分公司。作為一個辦公空間咨詢機構,我們失望地發現在辦公空間設計方面,各公司均采用標準化的做法,即每個公司均有一個全球的,“標準化的”辦公空間設計方案,這一方案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分公司統一實施。遺憾的是,這一做法是非常危險的。在辦公空間設計方面必須考慮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特點。
讀到這里,可能你心存疑問,國家文化和辦公空間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有何聯系?我們的回答是:“是的,有聯系,而且是很密切的聯系。”
著名的文化研究學者Geert Hofstede提出—個國家文化模型,其中“個人主義”對“集體主義”是最重要的維度之一。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個人主義并非人人喊打的“自私,自利”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思想,而是更加倡導個人發展和個人價值的實現。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是指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個人被整合到一個組織或群體中的程度。比如在中國,兩千多年的“齊家,治國”儒家文化熏陶,特別是毛澤東時代的教育,把每個人與家庭,國家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與個人發展相比,國家發展,家庭幸福更加重要。由此可見,中國是典型的“集體主義”國家。而美國,受獨立宣言所推崇的“自由,獨立”以及相應的哲學思想影響,整個社會更加鼓勵個人發展和個人價值實現,所以它是典型的“個人主義”國家。眾所周知,“集體主義”文化中的員工和“個人主義”文化中的員工有著不同的工作方式和不同的需求,這對于跨國公司員工的管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這也決定了,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員工設計辦公空間時,應首先考慮他們的文化特點,而不是給他們提供“全球的,標準化”的辦公空間設計方案。
為了更好地探究“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和力公空間設計的關系,Ideation Group在中國和美國,對當地跨國公司的員工進行了一項跨文化研究。
研究發現,在不同地區工作的中美員工在對私密性,工作方式,辦公室類型,對辦公空間的控制力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偏好。
美國員工心目中的理想辦公空間能夠更好地支持他們獨立工作,而中國員工則更希望辦公空間能支持與其它同事的交流與協作。這與“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文化不謀而合;美國員工更不愿意在工作時看到同事或聽到他們的聲音。這說明,美國員工更愿意獨立工作且不被打擾,而中國員工則更希望在工作時了解周圍發生的事情,以便于更好的交流與合作。對辦公室類型而言,美國員工偏好個人獨立的辦公室,而中國員工更喜愛開放的辦公空間。由于強調“個人價值”以及“個性獨立”,美國員工更加喜歡擁有對辦公空間的“控制力”,更喜歡個性化自己的辦公空間。而對于偏好交流和協作的中國員工而言,擁有非正式交流的空間,如適于休閑聊天的茶水室和咖啡角等,就顯得更加重要。
綜上所述,辦公空間設計要尊重文化,“全球化,標準化”的辦公空間設計是危險的,也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