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波西米亞王國捷克正成為邁向歐洲市場的橋頭堡。
世界上還有哪個城市比巴黎更具浪漫色彩?沒錯,非捷克首都布拉格莫屬。過去,這里曾經因卡夫卡、米蘭·昆德拉等人而被視作歐洲文化重鎮,而如今這座被尼采描述為“神秘”的城市正試圖給自己抹上新的色彩:歐洲新興的工業制造中心。
過去幾年中,越來越多跨國企業已將整個捷克視作誘人的投資天堂:這里的工人訓練有素,報酬低廉,工作時間靈活;政府競相向海外投資者提供免稅、價格低廉的土地等條件。現在,在這個位于歐洲腹地的國家,正興起一輪投資建廠的熱潮。

同很多東歐國家一樣,捷克在十幾年前也經歷了經濟衰退、失業率猛增、社會動蕩的局面,但自1990年代中后期開始,捷克基本完成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市場日趨活躍,通脹率開始大幅下降。經過急劇變化后的人們希望能夠獲得富足的生活,為此,無論捷克中央還是地方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成功投資的優惠政策。
經過幾年時間,今天東歐的華沙—布加勒斯這一弓形地帶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迅速的汽車制造中心之一,1995年以來,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在這些國家的工廠投入已超過240億美元,而捷克正在其中心位置。除了傳統的汽車、機械設備等行業外,電子、通訊類企業也正紛紛涌入捷克,其中不乏希望借此進入歐洲市場的中國企業,今年3月,長虹投資1000萬美元在捷克設立的長虹歐洲電器有限公司正式建成投產。
事實上,捷克成為歐洲新的制造中心非難以理解。很多企業在此投資的首要目的是建立低或本工廠,然后把產品銷往西歐市場。2004年5月1日,捷克加入歐盟,作為西歐發達國家的“后門”,在捷克制造的產品可以便捷地向歐盟成員國輸送?,F在,長虹、上海梅林等已經在捷克建立工廠的中國企業還可以獲得原產地證書,直接向歐盟國家出口并免交14%的關稅,一旦達到其他投資條件,還可以獲得相關優惠政策。
除了稅收以外,緊鄰德國的捷克還擁有通往歐洲主要市場最為便捷的物流優勢:商品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歐洲客戶手中,而這卻是中國無法達到的。
更為有利的條件是人力資源優勢,據較早時候的一份調查顯示,在所有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捷克約60%以上的居民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甚至超過美國、英國、瑞典等發達國家,但平均工資水平卻大大低于發達國家,僅僅是德國的1/4——對于生產成本仍然在不斷上漲的歐洲來說,在相當一段時間,捷克還會是一個低成本制造業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