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號國道一路流淌的美國冒險精神依然那么豪邁而動聽
如果想從美國東部開車穿越人煙罕至的中西部地區一路到達風光明媚的西岸,你會怎么走?今年6月12日,66號公路正式被美國列入境內第11個瀕臨消失的歷史遺址。如果你打算貫穿美國大陸,這條號稱是美國“公路之母”的州際公路,是你不該錯過的路線。
作為20世紀上半葉美國最重要的陸路交通命脈,66號公路隨著美國文化被傳播到全世界,成為全球最風光的一條公路。如果還不清楚,容我為您提個醒,它就是電影《阿甘正傳》里阿甘孤身穿越美國的那條路,也是杰克·凱魯亞克的小說《在路上》大部分故事發生的場景所在,同樣也是迪斯尼卡通片《汽車總動員》汽車大賽中頻頻出現的筆直大道。在現實世界中,這條公路由芝加哥起始,一路連接到洛杉磯,途經伊利諾伊州、密蘇里州、堪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德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以及加州等八個州,一共橫跨了三個時區,全長將近四千公里。在美國歷史上,它是最早由東岸通往西岸的大道,不僅曾是美國東西部交通的大動脈,還在美國歷史和文化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19世紀末,66號公路還是一條只能走馬車的土石路。1926年,有鑒于交通運輸的需要,美國政府花費巨資欲將原本斷斷續續的道路連接起來,但因為地形高低起伏太大,修建工程極其不易,歷時十數載,直到1938年這項工程才竣工。期間,適逢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66號公路的修筑工程為美國社會提供了上萬個就業崗位,成為眾多普通家庭生計的支柱。
66號公路修建好之后,許多富人帶著全家或者單身開車旅行于這條路上,于是產生了路上餐飲住宿的需求。在上個世紀初的頭二、三十年里,66號公路成了富人們聚集的地方。隨著66號公路的發達,來往的人車愈來愈多,于是沿途鄉鎮相繼興起,小型商店也應運而生,各種配套的服務如餐飲、購物、加油站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同時因為公路全程鋪上柏油后平穩好走,受到大型貨運卡車司機的青睞,于是這條路日日車水馬龍,逐漸成為美國東西海岸間最重要的運輸通道。
它不僅和美利堅合眾國的興盛壯大息息相關,也同時印記著這個國家的血淚辛酸史。1930年代,美國中西部遭遇大旱,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年間變成寸草不生的荒地,加之由于經濟大蕭條等種種原因,中西部各州無法謀生的農民不是賣掉了土地,便是被迫退還了他們租佃,成千上萬的家庭背井離鄉沿著66號公路穿越不毛之地,懷揣著對富饒西海岸的夢想,踏上了通向希望的生路。在約翰·斯坦貝克于1939年出版的小說《憤怒的葡萄》中,主人公喬德帶著一家人,一路從俄克拉荷馬帥搬到加州,其中經歷百般辛酸和絲絲溫情的感人故事,全都發生在這條66號公路上。在西行中,66號公路成了他們移動的家,他們行經一個接著一個不同的城市、小鎮、荒野,這種生活方式,體現的是美國人自五月花號到西部大開發以來的傳統,也反映出潛藏在美國人血液里的冒險精神。斯坦貝克在這本書中,稱66號公路為“公路之母”(the Mother Road)、美國人的夢想之路。《憤怒的葡萄》在1940年獲得普立策文學獎之后,不僅小說走紅,66號公路也更加深入人心,成為美國人拓荒、勇氣與追求自由的象征。研究66號公路60多年的學者邁克爾·華利斯說:“66號公路之于美利堅民族,好比一面明鏡;它象征著美國民眾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66號公路是一塊不同尋常的標記或者說是里程碑?!?/p>
66號公路由盛轉衰始自上世紀50年代。二次大戰期間,希特勒曾一度用一種叫高速公路的交通通道作為他的兵團輸送物資的主要命脈,這種高速公路同時也加快了納粹鐵蹄的機動性。軍人出身的美國艾森豪威爾總統對此一直銘記在心。戰后,艾森豪威爾大力推動《州際公路法案》,期望美國也修建類似的公路,以便戰時能更迅速地移動軍隊、運送軍需。他還倡議說這種高速公路在和平時期能使民眾又快又安全地來往于美國東西兩岸,此法案最后于1956年順利通過。
隨著又寬又直、擁有四車道的高速公路的修建,越來越多車流和旅客被高速公路吸引過去,66號公路這種老式的二線道路逐漸淪落為地方公路、私人車道。1985年,美國政府認為這條線路已無關緊要,便將其在公路地圖上移除。66號公路至此正式“退伍”。
隨著山勢起伏穿街過鎮的66號公路,串連起許許多多的大小城鎮,與周邊的居民、文化融為一體,不僅是美國民眾的共同記憶,還曾一度成為美國流行文化的元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66號公路就已頻頻出現在歌曲和影視作品中。1946年,著名爵士樂歌手耐金高(Nat King Cole)在流行一時的歌曲《在66號公路上找樂子》里就悠揚地唱道:“如果你要到西部,就把你的車開上66號公路”。當時,此公路名氣之盛,還曾讓哥倫比亞廣播電視公司于1960年推出一部以它為名的電視劇集《66號公路》,這部連續劇一演就演了四年。劇中主要是描述兩位主角,開著雪佛蘭跑車在公路上冒險的經歷。
自從在公路地圖上被移除后,如今,行駛在66號公路上,常常在兩個城市之間開了很久都看不到一輛對面來的車。沿途數以百計的汽車酒店或停業、或人去樓空,少數堅守的,也是慘淡經營。曾經名盛一時的商家逐一關閉,那些原本就與65號公路唇齒相依的小鎮逐漸沒落,無人光顧。昔日繁華種種,如今已如舊夢一去了無痕。
66號公路每一段都見證著美國20世紀的歷史。它曾在若干重要時期以其獨特的色彩支撐著美國民眾度過艱苦歲月,又在主題迥異的幾個時代里獨領風騷,其所代表的歷史、文化蘊涵早已超越它作為交通樞紐的商業價值。如今,公路上流傳的西部民謠、反映出的拓荒年代以及遺留的種種離奇有趣的酒吧餐館,都可視為歷史的煙塵,讓后來者浮想聯翩。如果你曾看過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在中國籌辦的《美國三百年藝術展》,會發現美國是在經歷了許多事件之后才一步步脫離歐洲的色彩,而這些經歷將默不作聲地悄悄反映在藝術家的筆下。66號公路便是那條帶領美國走向一條不同于歐洲的道路,而且也留下了許多不容抹煞的印記。
現在,讓我們一塊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