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來搭積木吧!”寶寶又在和他的假想朋友起玩了,有的時候會有些擔心,寶寶總是和一個現實并不存在的“朋友”玩,對他的成長是否有利呢?
我需要假想朋友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偶爾會因為自己的淘氣,遭到父母的批評:常常會和小朋友因為搶玩具而打架,似乎有很多事情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圍內,什么時候能有一個人,能夠完全聽從寶寶的指揮,不會頂嘴,不會對寶寶和玩具造成威脅呢,在寶寶的想像中,假想朋友來了?
假想朋友不僅是個理想的玩伴,同時還有著另外的角色
※ 發泄處——寶寶會向他發泄憤怒、恐懼情緒。
※ 保護神——寶寶相信他會將藏在床下的怪物趕跑。
※ 陪伴者——在寶寶孤單的時候,會靜靜地陪著他。
我眼中的朋友
幾乎2/3的寶寶都有自己的假想伙伴,特別是在2歲左右。有些寶寶的假想朋友只是偶然“造訪”,而有些寶寶的假想伙伴卻直在身邊,甚至有好幾個假想朋友,甚至在同一時間齊來游戲。在寶寶眼中,假想朋友是有血有肉的:
1、多重角色。它也許同時扮演很多角色——小孩子、大人、小狗,甚至仙女。
2、有名有姓。它也許會有名字——豆豆、皮皮。
3、鮮明個性。它還有自己的特點——高矮胖瘦、美麗丑陋。
4、獨特習慣。它總是坐在高腳椅上,總是睡在床的左邊,總是穿紅色的衣服。
假想朋友助成長
研究表明,有假想朋友的寶寶會有很多現實中的朋友,不斷展示出豐富的詞匯能力,有很強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比較獨立,社交能力強,懂得和老師、小朋友協同游戲。他們和其他的寶寶一樣,會分辨真實與虛構,這些有假想朋友的小家伙們成人之后,會有著更加精彩而成功的人生。
有的時候,假想朋友會讓父母看到寶寶的內心世界,例如,寶寶說假想朋友不喜歡去幼兒園,也許寶寶也有同樣的希望,是父母了解寶寶的通道之一。
正確引導假想游戲
假想朋友是寶寶想像力的杰作,正確樂觀地引導,有助于寶寶的健康成長。
1、熱烈歡迎。千萬不要試圖和寶寶討論假想朋友是否存在,這樣反而會讓他感到失落煩躁,放開雙手去接受寶寶的朋友吧! 順應他的意愿,在飯桌上給假想朋友也留雙碗筷,在寶寶床上留一個枕頭,就像你們和玩具熊的游戲一樣。
2、放縱寶寶。記住,想像是寶貴的天賦,不要打擾寶寶與假想朋友的游戲時間,如果寶寶允許,也可以參與到他們的游戲中,想像一下,母子與一個不存在的朋友一起游戲,是不是很奇特?
3、寶寶主角。在與假想朋友游戲的過程中,要時刻保證寶寶的主角地位,讓他來安排假想朋友的一舉一動,不要違背寶寶的意愿,比如在寶寶還在興頭上的時候,讓他和假想朋友道晚安。
4、謹慎利用。有些父母會利用假想朋友去教育寶寶,“豆豆希望寶寶能穿上睡衣,該睡覺了!”或者“快讓豆豆見識下,寶寶自己會刷牙!”雖然有些寶寶可能會被引誘地去做你要求的事,但有的寶寶卻認為,自己的假想朋友竟然占了上風,不聽自己指揮了,會發火,變得更加不合作,所以想要利用假想朋友來教育寶寶,還要根據寶寶的個性謹慎操作。
5、拒絕消極。寶寶和假想朋友一起游戲,互相幫助,是很好的事情,但如果寶寶利用假想朋友,顛倒是非,那就要嚴肅處理了。比如寶寶把彩筆倒在地上,卻說“是豆豆做的,不是我。”不要一笑而過,然后自己收拾殘局,要不動聲色地對寶寶說:“原來是這樣啊,那么既然寶寶是豆豆的朋友,那就幫他起撿起來吧!”
合理限制
如果寶寶過分依賴假想朋友,不喜歡和外界接觸,沒有假想朋友就會很膽小、不開心,要及時和醫生進行溝通,看是否有什么心理方面的問題。同時,要合理限制寶寶與假想朋友在一起的時間。
1、出去走走。多帶寶寶出去走走,出門之前,建議寶寶把假想朋友留在家里,這是個秘密,不能讓別人知道,讓寶寶感覺到有自己的秘密空間。
2、多樣假裝游戲。鼓勵寶寶和洋娃娃、毛毛熊交朋友,玩假裝游戲,最初可以和寶寶起來游戲,引導他慢慢習慣并且接受新朋友。和寶寶起玩角色游戲,在不同人物的扮演過程中,滿足寶寶的想像力。
3、提供發泄通道。如果寶寶總是利用假想朋友發泄自己的怒火,鼓勵他講出來給媽媽聽,或者發明其他的發泄方法:打枕頭、摔橡皮泥、踩水坑等等。正確健康的發泄有助于寶寶的心態發育。
4、虛擬轉現實。如果寶寶的假想朋友是現實中小朋友的替身,或者僅僅是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那么可以多讓寶寶接觸現實中的小朋友,多給寶寶關愛,降低寶寶對假想朋友的需要。
5、耐心等待。寶寶早晚會放棄自己的假想朋友。當寶寶習慣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學會更好地表達自己,對假想朋友的需求會慢慢減少,直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