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臟兮兮,摸上去粘瘩瘩的泥土是孩子們的最愛。不論是農村孩子隨手抓捏的泥巴,還是城里流行的泥巴藝術陶藝,一小坯土,在寶寶靈巧的小手下總會顯得靈氣十足。
親子體驗
瞧,今年3歲的張昀寶寶已經不滿于自己的粘土水平了,于是,準備在媽媽的陪同下,到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體驗一下真正的泥土藝術。
體驗者:張昀和媽媽
指導老師: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技部黃華高老師
目標:經過一番“斟酌”,張昀寶寶決定為自己做一雙拖鞋。
材料準備
在體驗之前,首先得認識一下陶藝制作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材料:軟陶——軟陶是一種黏土,一種可以雕塑成型的黏土,屬熱固性材質,創作出來的作品必須放進電窯烘烤成型。
工具:搟面杖——可以將塊狀軟陶搟成稍薄的平面狀。
竹刀(片)——用于刻劃或切割軟陶。

體驗全過程
STEP1 搟泥團
用搟面杖將軟陶滾壓成大致的鞋形。
老師指導:這個形狀不需要孩子花很大時間去將它精益求精,不需要跟生活中的鞋子一模一樣。一團泥土,任由寶寶發揮,他可以將他壓成橢圓,也可以是長方形,甚至壓成餅狀都無所謂,只要符合孩子心目中鞋的形象即可。
STEP2:造型
在鞋底大致滾壓成形后,就要為其制作鞋面。由于張昀選擇的是一雙拖鞋,這也降低了制作的難度。取一小團軟陶,將它揉搓成條狀,彎成拱形按在鞋面上。
老師指導:剛接觸陶藝的孩子,不要立即給他做復雜的造型,盡量挑選一些簡單,容易操作,最好還是寶寶生活中有經歷過的物品。通過平時生活中的觀察,孩子也會有個感性的認識。做這一步的時候,家長可以先給寶寶示范一下,之后讓寶寶自己獨立完成。由于生活中拖鞋的款式也有好多種,可以啟發引導寶寶:在生活還見過什么款式的拖鞋,各種款式都可以嘗試著做一下。
STEP3 裝飾
拖鞋的基本造型已經出來,現在需要給鞋子增加點修飾。可以用一點點泥土,捏成各種形狀,粘在鞋面上。
老師指導:這一步可以讓寶寶自由發揮,不要去干涉。他想在鞋子哪里修飾,修飾什么都由孩子自己來決定。
STEP4 修紋
利用竹片給成形的鞋底畫上花紋。
老師指導:在陶藝過程中,竹片是常用的一種工具。利用竹片的切面,在作品上畫上條紋,以作修飾。這也可以讓寶寶盡情發揮??梢援嬮L條的,也可以畫各種圖形的。充分運用寶寶之前所學到的繪畫知識。在力道方面,家長需要有所提示。力氣太小,紋路就不明顯。
STEP5:試穿
這一步是我們的指導老師突發其來的構思。既然小張昀是為自己做鞋子,怎么樣也得試試鞋子的大小。
老師指導:親子陶藝的過程,家長需要充分調動寶寶各方面的積極性。陶藝需要耐心,年紀小的孩子不一定有,增加點小游戲可以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這其實也是一種生活常識的指導,只有適合自己的鞋,穿著才會舒服。
STEP6:上釉和燒制
把做好的泥塑經過曬干后,上色,并最后燒制成形。
老師指導:這一步對于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難度太大,一般都不做要求。
體驗報告
體驗時:上午9:30—10:30 體驗內容:制作陶泥小拖鞋 報告人:張昀媽媽
體驗感受:
1、促進親子關系
在整個制作的過程中,寶寶始終都有媽媽陪伴著,親自加入寶寶的游戲無疑是對寶寶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和寶寶一起動手完成一件作品,不但可以從中啟發引導,增加寶寶對陶藝的認識,同時也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
2、鍛煉動手能力
學陶藝是手、眼、腦協調互動的過程,寶寶的智力發展起源于動作,而學陶藝的過程不僅可以開發寶寶的智力,還可以提高寶寶的動手能力。制作過程中,需要對陶土進行搓、卷、壓等工序,而這些環節都極大地鍛煉了寶寶手部的精細動作。
3、培養耐心
陶藝制作需要一定的耐心,因為哪怕完成一條粗線,也要經過搓、磨等等工序,更不要說完成一件小作品了。當寶寶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上釉后燒制成一件精美的工藝品,一定對自己的動手能力更有信心。
4、培養創新思維
一團陶土從無形到有形,這中間夾雜著創作者的智慧。沒有范本,不用模仿,讓思維盡情發散,讓想像天馬行空。3歲以下的寶寶,想像力是他們最大的財富,在沒有約束力的自由空間,他們可以盡情發揮,自由創作。
5、提高審美情操
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靈,任憑寶寶怎么捏、揉都會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寶寶的想像力越是豐富,出現的作品越是充滿童趣的美。因此,制作陶瓷的過程,是提升寶寶審美情操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