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之間相處,常會因為一些情況而不和諧。甚至造成關系惡化。當這些導致同事之間不能和諧相處的情況出現時,我們該怎么辦呢?
以適度代替過度
楊瓊:女,24歲,中學教師。
我和薛玲是同時來到這所中學做教師的,我們倆人合住一間宿舍,我們在一起幾乎無話不談,關系好得不能再好了,可后來我覺得薛玲對我不是那么好了。我一直注意處理好我們之間的關系,也沒有做什么對不起她的事情,怎么會好心沒有好報呢?偶然間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刺猬法則”,說有兩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天氣寒冷而相擁在一起。可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滿了刺,剌得對方怎么也睡不舒服。于是,它們分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只好又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只刺猬終于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體溫又不致于被扎。刺猬法則揭示了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它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應該保持親密關系,但這是“親密有間”的關系,而不是親密無間的關系:人與人相處,既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要過于親密,彼此不分。由此,我終于明白了原因是我對薛玲關心過了頭。例如,她早飯沒有吃,我就去給她買來各種好吃的東西,她和別的同事有了小矛盾,我就去出面調停,讓她覺得被當成了小孩子。還有,在一個小伙子追求她時,我卻去充當了“電燈泡”,這更讓她難以容忍。弄明了原因之后,我對她還是很熱情親密,但是不再那么無微不至、親密無間了,而是給她留下許多自己的空間和時間。這樣,我們的關系才又慢慢恢復起來。
以欣賞代替嫉妒
王紅:女,26歲,廣告設計。
我和小姚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小姚知識豐富,工作能力很強。一段時間后,我開始嫉妒小姚,由于嫉妒,我與小姚的眶離越來越遠。后來在老同事的點拔下,我逐漸明白了我之所以嫉妒小姚,是因為她的碗有很多長處,而這些長處正是我應該學習的。由于我改變了看問題的角度,用欣賞代替了嫉妒,于是不斷發現小姚的優點,學習小姚的長處,不久,我們兩人的關系好轉了,我的工作能力和業績都在不斷提高。嫉妒別人的成績、知識和能力,甚至借助造謠、刁難、穿小鞋等手段貶低他人,必然使兩人關系惡化,給工作造成損失,而以欣賞代替嫉妒,就能處好同事關系,共同進步,把工作搞得更好。
以接納代替排斥
錢愛華:女,28歲,銀行員工。
我看到一篇文章中說,有一些人對他人存在著嚴重的排斥心理,為了保護自己,喜歡緊鎖心門,拒絕和外界接觸,從而失去了許多朋友。這種人交往的失敗,就是因為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閉起來,無法與別人溝通。我有一段時間就是這樣的,防范心理特別嚴重,說話做事都謹小慎微,害怕同事知道什么秘密似的;拒絕和同事交流,甚至對別人的關心和幫助也很排斥,總覺得別人和自己接觸是別有用心的。這種設防排斥心理,阻礙了我與別人的正常交往。后來,在男友的開導下,我學會了信任別人,接納別人,也讓別人了解自己,熟悉自己的情況。如此一來,我的朋友又多了起來,心情也變得越來越愉快。生活中,我們都需要朋友,以接納代替排斥,就會得到很多朋友,也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以友善代替厭惡
仇蘭:女,27歲,保險公司業務員。
有一次,我正在辦公室里寫工作報告,同事同小胡一臉沮喪地來到辦公室,見人愛理不理,說話也沒有好口氣,這讓我感到反感和討厭。我打算先離開辦公室,躲開小胡,可又一想,“小胡現在情緒不佳,可能是出去跑業務時受到了挫折和打擊,我應該主動關心她。”于是,我主動向她打招呼,并給她端去一杯涼茶,如此一來,不但小胡的不友好態度消尖了,而且臉上還有了充滿感激的笑意。有些時候,我們會感到別人的一些做法和習慣令人討厭。此時,我們如果不控制自己的討厭情緒,讓其發展下去,就會導致相互關系惡化。相反,如果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包容,多一點關愛,用友善代替厭惡,你就會覺得她不再那么令人討厭,她也會在你的友好態度下而有所改變。
以溝通代替猜疑
馮瑩:女,28歲,廣告公司業務代表。
有一天早晨,我剛進公司大門時,就看見同辦公室的李娟正在和老板說著什么,我當時也沒有在意。可正當我在辦公室里吃早餐時,老板突然推開門,對我大聲說道:“你以為這里是你家的餐廳嗎!不像話……”這時,我的臉都氣白了。老板走后,我想起剛才在公司大門口看到的情景,便恨起李娟來,要不是她告密,老板怎么會撞到我這里來呢?這天,李娟一整天也沒有來辦公室,這讓我更加懷疑起她來,認為她是做賊心虛,不敢見我。于是,我用手機發短信罵她是奸細、叛徒,是狗腿子。可是她卻沒有回應。當天晚上下班回家后,我想,這樣猜疑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弄不好就會影響相互間的關系。第二天中午吃飯休息吋,我主動與她進行溝通。在交談中,我了解到,她媽媽被車撞了,正在住院治療,昨天早晨和老板談話是東請假的,與老板批評我毫不沾邊。了解到真實情況后,我主動向李娟道了歉,還安排時間買了鮮花水果,帶上慰問金,到醫院看望了她的媽媽。經歷了這件事之后,我與李娟的心理距離更近了,關系也更好了。我覺得,同事之間發生猜疑,要及時溝通,要同懷疑對象開誠布公地談一談,這樣就能弄清事實真相,解除疑惑。若是誤會,可以及時消除;若真的證實了猜疑并非無中生有,那么,心平氣和地討論,真誠地交換意見,也能使問題化解在雙方關系惡化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