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伙膽大妄為的騙子,一樁巧設機關、手段奇特的新型詐騙大案——利欲熏心的騙子包車流竄全國各地,通過調包將裝有偽造刮獎卡的口香糖混進商場,從而設下連環圈套詐騙“喜中大獎”的消費者。不到20天,他們在全國撒下的刮獎卡被4000多名消費者購買口香糖后拆出……
天上掉餡餅,拆開“綠箭”射出“糖衣暗箭”
品嘗“綠箭”口香糖多年的消費者,恐怕都不知道吃“綠箭”也能中獎,而且還是獎金數額不菲的大獎!這樣的“好事”,就讓遼寧省某市的鄭華香女士碰到了——
2006年11月9日下午,鄭華吞和丈夫范世均在沈陽辦完事后,乘長途汽車返回家鄉。途中鄭華香覺得口干,就掏出在沈陽一家小超市買的“綠箭”想潤潤嗓子。不料,剛拆開包裝紙,鄭華香就驚叫起來:“哇噻!老公你快看,這塊口香糖中獎了!”范世均一看,包裝紙里裹著一張中獎說明的卡片和一張刮獎卡。根據妻子刮獎卡上標注的字樣,這塊口香糖中了13.8萬元的二等獎!
小兩口急匆匆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刮獎卡上印的兌獎熱線號碼打電話“兌獎”。
“我今天買了一包口香糖,其中有一塊中獎了……”還沒等鄭華香說完,對方就“熱情”地打斷了她:“非常恭喜您幸運中獎!請您先把手續費匯到我公司賬戶,我們隨后會按有關規定給您支付獎金!”
“什么?我中獎還得給你們手續費?”鄭華香有些不解,但考慮到這是“兌獎規定”,她沒怎么猶豫,馬上跑到銀行按對方提供的賬戶匯去1300多元“手續費”。
“手續費”匯出,鄭華香再打電話聯系時,“兌獎熱線”的“工作人員”又要她匯公證費和稅款。這下鄭華香覺得不對勁了:都說不見兔子不撒鷹,我這會兒還沒見到獎金的影兒,怎么能接二連三給他們匯款?她和丈夫來到當地一家大型超市找到業務經理咨詢,該經理一聽就做出判斷:“這十有八九是個騙局,你們別輕信!”
鄭華香這才意識到掉進了一個陷阱。小兩口互相埋怨一番,最終吃下這個啞巴虧。
無獨有偶。同樣從“綠箭”刮獎卡上刮出“大獎”的胡蓮蓮,為“兌獎”被對方點化著3次到銀行匯款,先后匯去1.8萬多元!
胡蓮蓮是江蘇省的一個個體女老板。2006年11月下旬的一天,胡蓮蓮剝開一片“綠箭”,意外地發現里面有刮獎卡,上面的數字赫然標明,這片口香糖中了15.8萬元大獎!她高興得差點暈過去。但胡蓮蓮畢竟是生意人,多年的商場歷練,使她懂得謹慎行事的道理。她先撥通了中獎說明上標注的“廣州市第一公證處”的電話。接電話的男子向她“證實”,“綠箭”口香糖的確在搞抽獎活動。有了“公證處”的“證實”,胡蓮蓬的戒心徹底消除了,她和“兌獎熱線”取得聯系,對方鄭重其事地要求她先匯3100多元的公證費。胡蓮蓮不假思索,馬上到銀行匯錢。第二天,對方稱公證費已收到,要求她繼續按規定匯手續費和個人收入所得稅。正所謂鬼使神差,她又接連兩次匯款共15000多元。她滿以為可以坐等大獎了,但再打電話聯系時,對方卻開始搪塞。甚至有一次在撥通對方“財務部辦公電話”時,她居然聽到里面傳來公交車報站的聲音!胡蓮蓮疑竇叢生,她迅速向當地警方報案。
其實,無論是鄭華香還是胡蓮蓮,都不是這“口香糖吃出大獎”的第一人。在浙江,在江西,在山東……如出一轍的“天降幸運”正在諸多消費者身上發生。好在2006年年底,這暗含詐騙玄機的“天降幸運”,最終在山東境內宣告成為“最后的瘋狂”——
蹊蹺刮獎卡,民警捅破詐騙大案
2006年11月18日下午13點40分,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巡警三中隊副中隊長田學寧在街頭著便衣巡邏時,一輛懸掛福建牌照的小轎車引起了他的注意。這輛車停放在路邊半小時也沒有開走的跡象,車上的兩男一女氣定神閑地咀嚼著口香糖。田學寧上前掏出警官證詢問。3人一口咬定是福建安溪的茶商,來淄博是考察茶葉市場的。但他們既提供不出茶葉樣品,也對考察情況語焉不詳。目光敏銳的田學寧在打開車門的一瞬間,發現駕駛座旁一只塑料袋中裝著上百包口香糖——這幾個人買這么多口香糖干嗎?田學寧更加深了對這幾個人的懷疑,他火速調集其他民警趕來,將3人帶回巡警隊依法盤查。
民警對這3個人分開問話,并同時對車輛依法進行檢查。檢查的結果讓民警倒吸一口涼氣——他們在后備廂中又發現了幾百包口香糖,此外,最讓他們震驚的,是后備廂里還有幾十捆“口香糖中獎說明”和3000余張刮獎卡!
辦案民警和設在廣州的箭牌糖果(中國)有限公司取得聯系,該公司答復說,他們從沒通過包裝內夾刮獎卡的方式回饋顧客,也從未搞過類似的抽獎活動。
面對被民警查獲的刮獎卡,3個南方人陸續低下頭交代了真實身份和此行的目的。原來,這3人中兩個男子分別是35歲的張經輪和32歲的馮九度,女孩才18歲,名叫呂彬穎。3人稱他們還有另一個名叫秦智慧的女同伙,剛才下車到商場“干活”去了。而秦智慧“干的活”正是他們此行的目的——到商場、超市等商家購買“綠箭”口香糖,然后再以各種理由將已塞入偽造刮獎卡的口香糖退回。
民警根據線索,將正打公用電話聯系同伙的秦智慧當場抓獲。4人均歸案后,他們的交代讓民警也為之瞠目——
4人都是福建省安溪縣人。2006年10月份,他們在泉州偽造“綠箭”牌口香糖刮獎卡7000份。11月初,他們租用一輛轎車從泉州出發,途經浙江、江蘇、山東等地,在沿途報刊亭、商場、售貨亭購買“綠箭”口香糖,然后再以各種理由將已塞入刮獎卡的口香糖退回。他們的目的就是要使帶有刮獎卡的口香糖在市面上流通,群眾在購買到這些口香糖后,如按照卡上的“兌獎熱線”聯系,就會被呼叫轉移到他們泉州境內的同伙手機上接聽,同伙會要求“中獎者”向指定賬戶存“公證費”、“手續費”及“個人所得稅”等以騙取錢財。4人被抓獲前已在沿途散發刮獎卡3000余份。
經驗豐富的民警意識到,這是一起作案手段奇特、涉案范圍遍及全國的新型罕見詐騙大案。民警迅速向上級匯報并組成專案組,通過4名犯罪嫌疑人擴展線索。11月27日,專案組趕赴泉州,在當地警方配合下搗毀了詐騙團伙的“地下工廠”并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
在電信部門的配合下,專案組調取了詐騙團伙的電話記錄。從記錄看,在半個多月內,共有4000多人撥打過他們所謂的“兌獎熱線電話”及“公證處”和“公司各部門”的電話。在詐騙團伙的銀行賬戶上,共計40多名群眾在“喜中大獎”后按嫌疑人要求匯款合計23萬余元!在專案組調查過程中,還有買到裝有“大獎”口香糖的群眾源源不斷地打進電話。
先后落網的嫌疑人更深入的交代,使這起利用口香糖實施跨省連環詐騙大案的脈絡逐漸清晰。博山區警方把案情再次向上級匯報,經查,利用購買“綠箭”口香糖后將塞入偽造刮獎卡的口香糖退回,在全國范圍實施詐騙,是公安部門破獲的第一起此類新型詐騙案。2007年2月3日,博山區警方向社會公布:全國口香糖詐騙第一案成功告破。
被騙4000人,20天警方終結罪惡之旅
張經輪原本是一個普通茶農,但好逸惡勞的他總幻想過不勞而獲的生活。懷有這種心理的張經輪終于在2006年秋天發現了一個“致富捷徑”。這天,他在鎮上參加朋友搞的聚會。酒到半酣,同桌一個“大哥”詭秘地向他透露了一條信息:“這年頭想發大財就得走點歪道!我認識幾個有能力的哥們兒,前幾年靠在長途汽車上玩易拉罐中獎的路子,發財發大了!現在社會上都知道易拉罐中獎是假的,這路子行不通了,人家又玩起了口香糖中獎的門路,也很能賺錢!”
“玩口香糖中獎的門路?咋個玩法?”張經輪迷惑不解。
“大哥”趁著酒意告訴他,玩口香糖中獎和“易拉罐”中獎其實是異曲同工,即在長途汽車或其他公共場所把裝有偽造刮獎卡的口香糖給別人吃,等對方拆開包裝發現刮獎卡后,信以為真的人自然會按照上面的電話聯系,而所有電話都是同伙在操縱,只要對方上鉤,就會為了兌獎匯款到同伙的賬戶……
這個賺錢的門路讓張經輪聽罷眼前一亮——“別人能干得了,我同樣能干得了!而且我要干大的!”張經輪決定在別人“成功”的基礎上再進行“創新”。
第二天,張經輪來到同鄉馮九度家和盤托出自己的意圖,末了惡狠狠地說:“咱們要做就把事情做大!我有個大膽的好主意,那就是先買來口香糖把印刷好的刮獎卡重新包裝進去,再到商家退貨。這樣別人買到這些口香糖后,怎么也想不到里面早被調包過!只要咱們哥們兒齊心協力,就等著收錢好了!”
一番籌劃后,兩人聯系到一家印刷廠,唯利是圖的老板見有生意送上門,答應為他們印刷刮獎卡。一周后,7000余份刮獎卡和中獎說明印刷完畢,中獎說明寫得“有板有眼”。為使“活動”顯得更加逼真,上面還印上了箭牌公司的真實地址,甚至還赫然標注“本次抽獎活動過程經過廣州市第一公證處現場公證”。而“公司聯系電話”和“公證處電話”,則是他們提前用假身份證跑到廣州開通的3部小靈通。在刮獎卡的刮獎區印的都是“二等獎”,中獎額分別為現金15.8萬元和13.8萬元兩種。為防止買到口香糖的消費者和商家聯系,他們還處心積慮地在刮獎卡上注明“銷售地點一概不承擔兌獎責任,請中獎者直接與本公司兌獎處取得聯系”,并印上所謂的“兌獎熱線”。
準備停當,張經輪和馮九度又開始馬不停蹄地“招兵買馬”。秦智慧和家人在安溪縣城做茶葉生意,過去張經輪收獲的茶葉都賣給秦智慧。秦智慧聽了他說的“大買賣”后,很痛快地同意了。秦智慧還幫他找了自己的朋友、在服裝店打工的呂彬穎。18歲的呂彬穎聽平時親如姐妹的秦智慧讓自己做幫手去坑騙別人,開始連連搖頭拒絕。秦智慧甜言蜜語:“你從來沒出過安溪,現在有這個好機會讓你跟我們到外面游山玩水,既不讓你出路費也不收你飯錢。我們又不讓你殺人放火,也不讓你出面騙錢,你只管幫我們散發點口香糖就行。就算是出了事也有我們兜著呢,你怕什么!”在她的哄騙下,呂彬穎答應了。
張經輪在偽造刮獎卡后,另一個同樣想大發不義之財的張某也拜到他門下。張某也如法炮制印刷了刮獎卡,開通了另幾部電話并網羅了幾個幫手。兩個人密謀后決定帶著各自的手下分頭出動,“力爭”把全國大小城市都撒下裝有偽造刮獎卡的“綠箭”口香糖!
按照“分片區域”,張某等人到安徽、四川、河北等地活動,而馮九度等人則經南平到浙江再到上海、江蘇、山東。他們最慣用的手法,是購買幾包口香糖,等退回商家時,其中已夾雜了做了手腳的口香糖。張經輪先于11月初獨自來到沈陽市,在幾家商場以退貨的名義偷梁換柱,使裝有刮獎卡的口香糖流入市場。在沈陽待了一天后,張經輪又來到浙江,和馮九度等人碰頭,一路向北方“挺進”。
不到20天的時間,他們在全國撒下的刮獎卡被4000多名消費者購買口香糖后拆出。類似鄭華吞、胡蓮蓮兩人被騙匯款的消費者在發現上當后.后悔得叫苦不迭。此外,有的人為得到“大獎”,竟真的千里迢迢趕到廣州“兌獎”!
目前,全國口香糖詐騙第一案的犯罪嫌疑人已經被執行逮捕,警方正在深挖案件內幕及追捕其他涉案嫌疑人。警方提醒消費者,假如購買到帶有刮獎卡的“綠箭”牌口香糖,千萬不要被其所謂“中獎”假象所蒙蔽迷惑,防止上當受騙。如果不慎上了騙子的圈套被騙了錢財,一定要及時報案。
(犯罪嫌疑人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