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老腿先老”。的確,人到中年以后,關節周圍的關節囊、韌帶、肌腱等會逐漸發生老化。關節韌帶的柔韌性減退常引起一些諸如頸椎、腰椎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腰腿痛等退行性疾病。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實際上柔韌性減退的過程個體差異很大,自然老化只占其成因的1/3,其余的2/3都N與運動鍛煉有關,而柔韌性鍛煉在我國中老年人健身中常常被忽視。
柔韌性鍛煉有什么好處柔韌性,是指人體關節在不同方向上的運動能力以及肌肉、韌帶的伸展能力。作為人體基本運動能力之一,柔韌性的重要價值在于,良好的柔韌性不僅是學習、掌握運動技能的重要基礎,還可以提高運動素質、減少運動器官在鍛煉中的負擔,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運動醫學研究表明,柔韌性是重要的身體素質之一。經常進行柔韌性鍛煉對中老年人來說,更有獨到的益處:
1、柔韌性鍛煉能擴大關節韌帶的活動范圍,有利于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在意外事故發生時有可能避免和減輕損傷。
2、柔韌性鍛煉可使僵硬的肌肉得到松弛,防止肌肉痙攣,減輕肌肉疲勞。
3、柔韌性鍛煉通過加強肌肉韌帶的營養供應,延緩肌肉韌帶的衰老,同時還能延緩血管壁的彈性下降和皮膚的松弛。
怎樣進行柔韌性鍛煉 柔韌性可以分為主動柔韌性和被動柔韌性。主動柔韌性是指主動利用肌肉收縮使關節活動的范圍增加,被動則單純是關節活動的最大范圍。影響柔韌性的因素中,除了骨和關節的結構外,韌帶、肌腱和肌肉的伸展性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柔韌性的目的恰恰是為了提高跨關節的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性。
柔韌性的練習方法主要有兩種,即被動或主動形式的靜力拉伸法和主動或被動形式的動力拉伸法。
被動靜力拉伸法 靠同伴的幫助或借助外力的拉伸緩慢地將肌肉、肌腱、韌帶拉伸到一定酸、脹、痛的感覺位置并略有超過,然后停留一定時間,一般6秒8秒,重復6~8次,可避免超過關節伸展能力,防止拉傷。
主動動力拉伸法 靠自己的力量,速度較快地、有節奏地、幅度逐漸加大地多次重復一個動作,一般每個動作重復5~10次,用力不宜過猛,幅度由小到大,先做幾次小幅度的預備拉長,然后加大幅度,以免拉傷。上述方法可單獨或混合運用。
考慮中老年人的特點,涉及不同部位關節、韌帶的柔韌性鍛煉的具體方法有:
手指、手腕關節
1、握拳、張開,反復練習。
2、手腕屈伸、繞環。
3、用左手掌心壓右手四指,連續推壓,右手交替。
4、面對墻站立,連續做手指推撐。
5、左、右手指交替抓握下落的棒球和小鉛球。
肩關節
1、面對肋木,手扶一定高度,上體前俯,做下振壓肩動作。
2、雙人手扶對方肩部,身體前屈,伸直手臂,向下壓肩。
3、練習者背對鞍馬并仰臥其上,同伴在后面扶著練習者的上臂輕輕下壓。
4、側向肋木,一手上握一手下握肋木向側面拉伸。
腰椎關節直坐墊上,兩腿伸直,挺胸,塌腰,上身向前彎折,兩手盡量伸向前方,使胸部貼近腿部,持續一定的時間。
膝關節 面對肋木,左腿提起,腳跟放在肋木上,兩腿伸直,立腰,收髖,上身前傾,向前向下壓振,左右腿交替進行。
踝關節 跪在墊上,臀部壓在踝關節處,向下振壓。此外,還可用腳外側、腳尖、腳跟和腳內側行走,以牽拉踝關節。但要注意不要崴了腳。
太極拳是柔韌性鍛煉的好方法 國外的統計表明,65歲以上老人的意外死亡,有75%與跌跤有關,且年齡越大,跌跤后骨折、致殘率和死亡率都越高。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一項歷經三年的研究證實:經常練習太極拳的老年人,他們的跌跤率降低了47.5%,太極拳是防老年跌跤最好的鍛煉方法之一。其主要的理論根據是:太極拳動作輕柔緩和,能強化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相互聯系,改善整體的協調性。太極拳的確不失為一種身體柔韌性鍛煉的運動,其強調的動中放松,用意不用力,意守丹田,先意動而后體動的基本運動原則,使得年高體弱或慢性病患者都能夠承受。
如果您不但從思想上重視保持身體柔韌性的重要性,而且在日常的運動鍛煉中有意識地加入柔韌性練習,相信您的身體素質一定會有新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