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但在孕期可能出現一些異常情況。準媽媽最擔心的事情就是不原因的出血。事實上,只要弄清楚出血的原因,找出相應的對策,出血也并不是件可怕的事情。
一般來說,出血是異常的征兆,需立即接受診斷。女性在妊娠后月經停止,除了妊娠初期的月經樣出血和分娩前的出血外,下部一般不出血。妊娠初期的月經樣出血,與距最后一次月經1個月左右時的出血大致相同。少量的出血會持續2~3天,但這是正常生理現象,不必擔心。
很多準媽媽遇到出血,第一反應就是猜測會不會流產,其實一般先兆流產的主要表現為懷孕后,陰道有少量出血,根據流血量和積聚在陰道內的時間的不同,顏色可為鮮紅色、粉紅色或深褐色。有時伴有輕微下腹痛,胎動有下墜感、腰酸腹脹。先兆性流產主要出現在有過多次流產史以及一些高危、高齡的準媽媽。對于有過多次流產史的來說,她們的身體上可能本來就存在一些問題。引發先兆流產的原因很多,比如基因缺陷導致的胚胎發育異常、病毒感染、母體全身性疾病(常見的有高血壓、腎炎、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失調、生殖器官畸形及外傷、過量飲用咖啡、吸煙和酗酒等均可導致先兆流產。
而對于高危、高齡的準媽媽來說,出血可能未必是她們自身的問題,也可能是高齡準媽媽在要孩子的愿望上比較迫切,致使這種緊張的情緒影響到孕期的穩定,還有就是要注意孕期的心情,情緒波動不宜較大,應當放輕松,保持適當的鍛煉,保持心情愉快。
但是除上述提到的流產外的出血,可能是由于多萬面的因系引起的,專家認為,孕期出血的時間不同,出血的原因也不同,有些情況不必太擔心,只要認真對待便可止血,對腹中的小寶寶也沒有危險,但有些情況就要例外了。比如說:
宮外孕
正常情況下,準媽媽懷孕后胚胎種植在子宮腔內稱為宮內孕,若種植在子宮腔外某處則稱宮外孕,醫學上又稱為異位妊娠。生育年齡的準媽媽,月經過期,有時伴有厭食、惡心等早孕反應,提示已懷孕但突然出現下腹痛,持續或反復發作,可伴有惡心、嘔吐、肛門下墜等不適,嚴重時患者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冷,甚至暈厥、休克。部分患者有不規則陰道出血,一般少于月經量。所以宮外孕典型癥狀可歸納為三大癥狀,即停經、腹痛、陰道出血。引起宮外孕的常見原因是輸卵管炎及粘連,如慢性輸卵管炎、結核、子宮內膜異位等。
就醫指征
既然宮外孕是一種相當危險的疾病,那么就要對其保持高度警惕性,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治宮外孕的保健,以減少宮外孕的機會或防止出現嚴重后果。
葡萄胎
葡萄胎是畸形胎的一種。在胚胎發育的初期,準媽媽的胎盤絨毛滋養細胞異常增生,轉變成水泡相連成串,外觀上看去有點類似葡萄一樣的形狀,所以稱為葡萄胎。但直到現在,醫學界還不清楚引起葡萄胎的原因。
就醫指征
患葡萄胎出現陰道流血的時間晚于流產和異位妊娠,多發生在3個月左右。出血量開始較少,以后逐漸增多,甚至反復大量出血,此時在血液中可見到水泡樣組織。通常認為,葡萄胎的主要癥狀是陰道不規則流血、腹部增大較快及無胎動感,另外陰道出血時可有葡萄狀物從陰道流出等。葡萄胎患者的子宮增長速度一般大于相應的懷孕時間。如在妊娠后出現此類異常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早產
早產一般指發生于懷孕20至36周時,產生至少每15分鐘一次的子宮收縮(肚子可能會痛或覺得硬硬的),持續超過1個小時,且伴隨著子宮頸的擴張或變軟。懷孕28周后腹部出現陣發性疼痛、可有淺血色分泌物或少量出血持續不斷。出血量慢慢增多。
就醫指征
準媽媽如有發生早產的因素,應積極預防和治療早產。在妊娠期定時進行產前檢查,配合醫生的孕期指導,如有早產先兆應及時找出早產原因,有目的進行治療。
由于胎盤位置低或覆蓋在子宮頸內口處,出血特點為無疼痛,有間斷性出血。有時也會發生大出血。
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的診斷并不困難,對于孕晚期出血的準媽媽,通過B超檢查可以明確胎盤的位置。如果確診為前置胎盤,醫生將根據前置胎盤的類型采取適當的治療方式,以盡快使準媽媽和寶寶脫離危險。前置胎盤致產后出血與準媽媽的年齡、胎次及產次有關,經產婦高于初產婦。前置胎盤產婦分娩時應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以取得配合。出血不能控制者,應行子宮全切除術,做好輸液、輸血、給氧和急診手術的準備。
腹部突然劇痛,通常伴有出血,但也有不出血的情況。如果剝離范圍擴大,腹部會變硬。疼痛劇烈且有大量出血時,要當機立斷,叫救護車,去設備完善的醫院接受診治。
就醫指征
如果出現出血現象,要做的首先就是及早請醫生診治。根據醫生的建議,如果只是因為過度疲勞、體力勞動、腹部外傷等引起的先兆流產,經過醫生診斷胚胎發育健康,就可以保胎。專家說,有些準媽媽發現先兆流產后,由于擔心藥物影響胎兒質量,干脆放棄保胎,這也不科學。
保胎要對癥下藥,不可以亂服藥物,應當到正規的醫院,根據醫生的建議對保胎藥進行選擇。準媽媽在保胎期間,盡量不要亂動,保證情緒穩定,不要過于緊張,不要總是憂心忡忡。健康樂觀的心態對胎兒的發育也是一種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