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坐在電腦前,專注地辦公,輕松地上網,開心地玩游戲時,你可曾知道,隱藏在鼠標、鍵盤、顯示器上的病菌,正在悄悄侵噬著你的健康……專為電腦‘洗澡’,讓你遠離病菌的侵擾……”2004年10月,廣州市眾多市民從當地報紙上,看到了這則廣告。
廣告的發布人叫劉云嵐,老家湖北省隨州市。2004年7月,24歲的她從北京計算機專修學院畢業后,進入廣州一家大型電腦銷售公司,每天根據客戶要求組裝電腦并開展售后服務。



半個月后的一天中午,劉云嵐突然接到白云區一位先生的報障電話。她趕到那里,檢查發現客戶電腦驅動器線路部件上堆積著厚厚的灰塵。她用專用擦拭布輕輕除塵,再用軟毛刷蘸上樹膠清潔劑,給電腦做“深度清潔”。忙碌半小時后,她重新啟動電腦,呵,一切運轉正常!
此后,劉云嵐在工作中,不斷接到客戶報障電話,她趕去查看,發現有不少用戶的電腦蓬頭垢面、污垢殘留,甚至有蟲子安家。這些電腦“身體”并無毛病,而是靜電和灰塵在惹禍,只要除垢、清洗、消毒,就能手到病除。
然而,缺乏專業知識的用戶往往用酒精擦拭做“表面文章”,隱蔽部位不能徹底清除污染物。而酒精等化學品,腐蝕線路板及元器件,影響計算機壽命。她上網查詢,還得知目前已發現隱藏或依附電腦上的病菌有2000余種,而國內,電腦保潔市場還是一片空白!
劉云嵐再也坐不住了,打算辭職開辦一家電腦保潔店。由于得不到親朋的支持,她只好借錢買來毛刷、清潔劑、消毒液等專業保潔用品,裝在一個皮箱里,做起了“流動保潔員”。
在街頭打字店晃悠了一周,劉云嵐發現打字店忙著做生意,大多不愿因給電腦保清潔誤了財源。她只好把目光轉向了居民家庭。而這些住宅小區,有保安輪流值班,有電子系統監控,她剛到門口,就被攔了回來。
轉眼半個月過去,劉云嵐只做了10余單生意,進賬才1000余元。絕望之時,一位開辦電子公司的黃總撥通她名片上的電話,邀請上門服務。劉云嵐反反復復做了兩遍清潔,黃總非常滿意,甩手就給她一張百元大鈔,并說:“這樣吧,我公司還有20多臺電腦,也交給你,每半年保潔一次!”
緊接著,一位有潔癖的王小姐,請她為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消毒”。幾天后,她又給劉云嵐介紹了同一個小區的10余名客戶。
通過客戶引薦,一個月下來,劉云嵐凈賺了3000多元。她趁熱打鐵,連續一周在當地頗有影響的報紙上,打出了宣傳廣告。首日,劉云嵐接到咨詢電話300余個,大家都沒有想到電腦竟然是個“污染源”,紛紛咨詢“保潔”收費情況。
很快,劉云嵐在廣州市民中掀起了一股小小的電腦“洗澡”熱,每日忙得不可開交。父母得知這些情況,拿出5萬元錢,鼓勵她在廣州海珠客運站附近租下兩間房子,成立了電腦保潔俱樂部,聘請5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共襄掘金大業。
2005年8月,劉云嵐將自己的經營思路,從過去零敲碎打抓散客,變為重點突破大客戶。
臺資投資公司高達集團,500名員工,人手一臺辦公電腦。劉云嵐帶著放大鏡、顯微鏡,向負責的趙經理做工作。趙經理看到鍵盤縫隙中密密小小的細菌,直喊惡心。當即豎起大拇指:“好,我們公司的電腦,以后全交給你保潔!”事后,他爽快地劃了1.5萬元的支票。
做好了這筆大單,劉云嵐在廣州的名氣大增。此后半年,有近50家公司,把電腦保潔項目委托給了劉云嵐做。而公司的私人客戶常年保潔量在1.5萬臺。
在劉云嵐的不斷努力下,她的“電腦保潔俱樂部”名氣不脛而走。根據業務需要,她又在廣州的越秀、東山、天河等區,設立了10家連鎖加盟店,僅加盟費,就創收4萬元。如今,她積聚的財富已超過100萬元。
市場前景:目前,中國電腦普及率為6000萬臺,平均每20人擁有一臺,且以每年500萬臺的速度增長,電腦保潔項目,在絕大多城市尚屬空白,每次收費20~50元,收益無法估計。
可行性分析:電腦清洗行業操作簡單,技術門檻低,投入成本不高,特別適合小本創業者。投資電腦清洗行業除購置一些常規的清潔工具和清洗液外,操作者只需了解一些電腦常用的硬件知識及其一些必備的保養技巧即可上手操作,一般人都能常握。
投資提醒:電腦保潔業務,宜從小打小鬧做起,1000元以內投資即可。待發展穩定客戶后,再擴張設立公司。
責編/小苑ylyma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