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德國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里。他的鄰居之中有個美國人,和他父親是世交好友。美國人家有個漂亮的小女孩,比他小一歲。
小時候,他一直把女孩當作小妹妹看待,對她提出的要求,一般都會為她實現。他家中有一副畫,名叫《拿煙斗的男孩》,是畢加索的名作。她說畫中的男孩像他。她常常來他家,如果有事求他,她就會寫一個小紙條,把它貼在畫像背后。而那時,他最大的樂趣就是找畫像背后的紙條。
13歲那年,他帶著她坐上十多小時的火車準備去維也納。因為她想去維也納欣賞音樂。但是這次事件沒有成功,他們被押了回來。他還受到了父親的嚴厲批評,沒有帶她去成,他覺得很遺憾。
18歲時,他吻了她。她送給他一副他拿著父親煙斗畫像的素描。
之后,戰爭開始了。她和家人逃回了美國。他的家族把一部分財產轉移到安全的地方,人卻沒有逃出去,連同那副畫像也被納粹掠走。就在納粹集中營里,他的父親死在毒氣室里,他的母親死在納粹的機關槍下。而他生死未卜。
后來,他嫁給了一位駐英大使。跟隨著丈夫來到了英國。有一次,她得知了一個消息,蘇富比拍賣行正拍賣一批從納粹那兒繳獲的猶太人藏品。她去了,驚喜地發現了畢加索的《拿煙斗的男孩》。她用2800美元,當時的天價將畫買了回來。她希望通過這幅畫來回憶那個他。
一次,她以美國駐英大使夫人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去參加了為愛因斯坦舉行的追悼會。他們的照片還上了當天的《泰晤士報》。
時間過去了很久,有一天,她家客廳里,出現了一個神秘人物。是他,就是他。他們緊緊地握住了對方的手。握手之間,他們足足走過28年的歲月。
原來他并沒有死,他很幸運,在死人堆里,被美國士兵解救出來。之后的幾年里,他為家族那些被政府沒收的財產而奔走,無意中在一張《泰晤士報》中,看到了她依稀的影子才找來的。她一邊聽他講述,一邊把《拿煙斗的男孩》展現在他面前,要他收回,他沒有這樣做,他只是風趣地翻開畫像的背后,看是否有小紙條。就在那時,他見到了她的丈夫,他對她丈夫說,從我懂事起就有一個愿望,那就是希望她一生幸福,而你做到了,我也許沒有資格說這句話,但是我很想說,謝謝你……
很快,他就離開了她的家。她和丈夫極力挽留,并要他把畫帶走。他依然固執己見。
快50歲的時候,他才匆匆取了妻子。
直到有一天,他聽到了她的噩耗,并看到了她寫下的遺囑。她在遺囑里說,如果在她死后,他依舊拒絕接受畫像,那就把畫像拍賣。拍賣收入的三分之一留給她的子女,三分之一捐給世界殘疾兒童基金會,三分之一捐給以他命名的任何慈善機構。
就在她辭世一年半后,畫像在英國蘇富比拍賣行以一億零四百萬美金的天價被一個收藏家買走。此畫打破了收藏界的記錄。但關于這位收藏家的身世,人們總是一無所知。
直到他辭世,人們從他的遺囑中找到一封他寫給她的信,才知道,買畫的人正是他。就是這幅畫,讓他堅持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歲月,讓他堅持了后半生的信仰。
他就是斯帝夫·格奧爾格。而那個跟他青梅竹馬的小女孩就是貝蒂·霍夫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