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03年發現《藍盾》這本雜志的。有一次,我去公安局政工室取文件,無意中發現《藍盾》雜志,起初我對這本雜志并沒在意,辦完事情。同事小王給了我一疊厚厚的責任書。我把責任書拿回家順手就放在桌子上。晚上很意外地發現妻子沒有圍著電視看泡沫電視劇。我一邊看著央視體育頻道的精彩節目,一邊好奇地偷窺妻子的動靜。我看見妻子坐在書房津津有味地在看書,這是我和妻子結婚以來第一次發現妻子這么認真地看書。往常妻子看書無非是《愛人》、《知音》、《家庭》之類的女性刊物。可是這一次,妻子看的卻是一本不像女性類的雜志,我好奇地走進了書房想看個究竟。仔細一看,妻子正拿著《藍盾》雜志看呢。我就問妻子:“你從哪兒拿的這本雜志?”妻子看著我說:“這不是你拿回來的嗎?就在你拿回的那卷東西里面。我一翻就看見了這本雜志。”我這才知道一定是小王粗心大意把雜志混在責任書里面。晚上妻子看完雜志就說:“你拿回的那本雜志還挺有意思的。”第二天,我仔細讀了那本雜志,讀完以后,真的感到挺有意思的。
2003年5月份,我就去郵局訂了下半年《藍盾》雜志,半年的雜志錢連一條煙都買不到。到了7月初。雜志就來了,雜志剛一來,妻子就搶先第一個認真閱讀。讀完后。妻子說:“以后那些騙子再也別想騙我了。”
我把父親接來過年,妻子怕父親悶,就把那幾本《藍盾》雜志遞給父親,說:“你看這些雜志,挺有意思的。”只要有閑余時間,父親就看雜志。到過完年父親回去的時候,父親把那些書偷偷地帶回了家。“五·一”我回老家,母親就說:“你大從你那兒拿回的那些書,你姐姐,還有你嫂子爭著看,你大沒事就給我念。你還有那樣的書嗎?”我趕忙說:“有啊。下次回來我給你全拿上。”到了快要過年的時候,我回家,把那一年的《藍盾》全帶回去。到了農忙我又回去,我看見家里僅僅剩下兩三本破舊的書,我拿起來一翻,原來是沒有封面的《藍盾》雜志。看樣子雜志被好多人翻過,才破成這個樣子。回來以后我就立即去郵局給老家的父親訂了一份《藍盾》雜志,
這些年,《藍盾》雜志給我的感覺是,它提供給讀者很多幫助,例如法律服務方面的。還有在大千社會無奇不有的事。讓讀者識破行騙者的丑惡嘴臉。雜志在選文上注重文學性以及人類的親情,這正做到了文學性與可讀性相結合。讀這本雜志可以感受到這份雜志真正凝聚編輯的全部心血。對于讀者,用父親的那句話再合適不過了:這書就像我的小棉襖。貼心。
現在,每到了訂雜志的時候。我就去郵局訂兩份雜志,一份自己看,一份送給父親。我聽父親說村委會也訂了這本雜志。
陜西讀者 魏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