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與將,是一支軍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兵無將,則蛇無頭不行,一盤散沙無以為戰;有將無兵,則一光桿司令,軍隊不復存在,更無以言戰。人們稱贊一支軍隊優秀,常曰“精兵良將”。
至于兵與將之間的優劣關系,人常云:“強將手下無弱兵”。事情也確是如此。昔日岳家軍、戚家軍……皆因將領個個英雄了得,兵也人人善戰、攻無不克。強將手下無弱兵,看上去既贊了將,也贊了兵。而吾以為,此語實則借贊兵而頌將耳,立足點在“將”。
今天,一個單位,不論規模大小,人數多寡,頗情同于一支軍隊;單位主要領導與群眾的關系,則情同于軍隊之將與兵。吾工作近四十年,也可謂走南闖北,多為“兵”,也曾為“將”。一番番春秋冬夏,一陣陣酸甜苦辣,頗知兵心,也略解將意。所聞、所見、所歷之事,所思、所想、所悟之理,使吾認為,作為一個單位的主要負責干部,若欲真正做好工作,則不僅要知強將手下無弱兵,更要懂得“強兵之上無弱將”。
記得一段時間,各部門、各單位均層層考核,并要評出優秀、先進。有的部門,“頭頭”幾乎年年先進,而部門工作卻是平平,群眾中先進者寡。天長日久,眾人便議論紛紛,說長道短。那時,評先進常常是有名額限制的。每到評比之時,吾便對班子的幾位領導同志道:我們幾位當然干得不錯,否則怎么會成為領導呢;先進還是評下邊的同志吧,我們就別當先進了。有同志擔心:若別的部門的頭頭評了先進,而我們都不是先進,會不會被認為都不行呢?吾笑笑曰:若我們領導的“兵”個個英雄,人人先進,會有人認為上面的“將”都是狗熊嗎?強將手下無弱兵,強兵之上焉有弱將?幾位同志以為然。在吾主持工作的部門,凡由部門評選的先進,幾無評班子領導成員者。
吾以為,這并非僅僅把一句話掉過來說,更非簡單評誰先進,而是關系到領導同志的指導思想。在吾看來,一位領導干部,僅僅個人干得“好”是不夠的,他領導的集體優秀,凝聚力強,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才是對他最高的獎賞。
當然,要使團隊優秀,在評選先進時傾斜群眾,只是許多工作中的一條,甚至不是重要的一條,關鍵在于平時的工作。其中,有兩點在吾頭腦中經年難忘。
一曰:善為部下提供滾打磨煉、增長才干的舞臺。有一位老同志,從一般干部到相當級別的領導干部,用大家的話說“全無來頭”,是憑一刀一槍拼出來的。在他眼中,能干活才是好樣的,對嘴皮上的功夫全不買賬。他對誰最“好”,定是派苦活、累活、急活多,指點不厭其煩,批評聲色俱厲。
開始,眾人嘴上不說,然心多疑問。一般而言,領導于己所悅之人,會諸多照應,多方庇佑,盡力為其“成長”鋪平道路。這個老領導奇了,你說對某某不好吧,可看得出來他確實賞識此人;你說對某某好吧,可對之無情近乎殘酷!
多少年過去,這位老同志的部下一個個成長起來,成了獨當一方的領導。他也因此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是強者中的強者。每每憶及于此,大家不無感悟:欲使部下成為強兵,唯多讓其摸爬滾打,積累經驗,增長才干。兵強,將當然不弱。誰能云調教出強兵之將,屢屢率強兵征戰取勝之將,是弱者呢?
二曰:推功攬過。當年,岳鵬舉在《滿江紅》詞中言:“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表達了他為國、為民族建功立業的壯志,也是對世人的激勵。其實,別說七尺男兒,即使巾幗,誰不希冀建立功業,不虛度一生!今天在工作崗位上的干部,期望做好工作,做出成績,也是一種“建功立業”。這種愿望不僅領導有,群眾亦有,而且后者往往更強烈,因為他們的成長才剛剛開始。
給下屬創造建功的機會,使其有功獲功,不僅能使他們有成就感,有“奔頭”,還能進一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潛能。一個部門的工作取得了成績,領導當然功不可沒,這不說大家心里也明白;群眾也做了許多或為人所知、或默默無聞的貢獻,他們焉能無功?
吾見有部門之領導,真心實意地把下屬的功記在下屬身上,不僅口頭表揚,優者被評為先進,而且向上級報告,為其請功論賞。久而久之,大家感到在這里賞罰分明,花了力氣不白干,于是勁頭倍增,工作也做得更好。一旦形成“連鎖效應”,這個部門的工作當然蒸蒸日上,年年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吾亦偶見有部門之領導,平日里把“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講得震天響,可一旦部門工作有了成績,便唯恐別人不曉自己的功勞,而擔心群眾沾著成績的邊。對上報告,也講由于上級的正確領導,大家的努力,但僅幾句套活而已;而講自己的工作,則繪聲繪色、有血有肉。天長日久,大家心中暗忖,在這里即便累得半死,功勞全與自己無緣,為黨工作成了為某領導工作。于是,越干越沒勁。這個部門的工作也就難免江河日下。
要練就強兵,讓下屬在工作中摔打,就難免出錯。在吾看來,成功的經驗能造就一個人,挫折的磨煉更能使人增長才干、增強意志。問題的關鍵在于不在失誤后一蹶不振,失去信心和勇氣。為“將”者欲使兵在失敗中成長,重要的一條是“攬過”。
攬過,不僅要在大家面前誠心誠意承擔領導責任,而且要在上級那里坦陳自己的失誤,為下屬擋風。這樣,部下才不會一摔便徹底倒下,重振旗鼓也就沒了后顧之憂。吾以為,若你之下屬,感到與功勞無緣,而出了錯都是當兵的份,這樣的隊伍豈能戰乎?不能戰又焉能練就強兵?反之,若你之下屬,感到出了力有功,出了錯能獲得公正對待,這樣的隊伍自然能戰,兵也就會在戰中不斷提高。
當然,攬過并非為下屬護短,文過飾非,而是一方面替下屬承擔責任,另一方面幫助下屬認真總結失誤的經驗教訓,提升認識,亡羊補牢,讓其真正在挫折中獲得磨煉,增長才干。
攬過,需為將者有寬闊的胸懷。吾見過替部下攬過的領導者,許多年過去,攬過多多,然上級、群眾并未因此而認為其無能;他們工作越做越好,本部門的干部成長也快。其實,善察、聰明的上級,眼里有真情況;厚道、公正的群眾,心中有桿秤。為將者,過不因你推而減少,功不因你攬而增多。相反,在吾看來,為將者攬功推過,實為一大過矣!
賢者所為、能者所做、成功者所踐,告吾一個道理:欲為強將,先強其兵,強兵之上無弱將。
(摘自《小康》2007年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