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的家中有一本家庭急救的手冊,也許你參加過當地紅十字會、醫院或者社區的簡易急救培訓,然而當突發狀況發生時你可能會手足無措,因為理論畢竟不是現實。
因此,當面對各種突發狀況時,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才能在意外發生的時刻,冷靜地處理各種事情,挽救家人的生命,或者減輕和避免傷害的產生。
星期天,小彬彬在家幫蔡奶奶打掃衛生,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聽到小腿落地時發出了一聲清脆的“嘎啦”聲,伴隨著一陣劇痛,小彬彬跌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蔡奶奶聽到了慌忙趕來,把他扶到床上躺下,并給他在小腿上敷了熱毛巾按摩起來。然后當著彬彬的面,打了個電話給他爸爸,說“彬彬受傷啦,情況很嚴重,你趕緊回來吧!彬彬需要送醫院。”
你知道在這個小情境里,蔡奶奶都做錯了些什么嗎?骨折發生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移動患者,更不要搬動受傷的部位。當然也不能敷熱毛巾和按摩,這些都會讓骨折的后果變得更加嚴重。蔡奶奶應該讓彬彬坐在原地不動,并立刻撥打急救電話112,節約救援到來的時間。在等待救護車的過程中,安慰小彬彬讓他放松并平靜下來;家里有冰袋的話,可以用毛巾包住,輕輕地放在彬彬腿的受傷部位一側——這陣可以有效地減輕疼痛,防止淤腫產生。
急救前的心理準備
當我們的家人真正遭受到意外傷害時,比如休克、窒息等,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慌亂不安,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但你可能沒有意識到,你的緊張會傳染給傷病人,這會加重他的心理負擔,給急救和恢復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首先請你保持鎮定,正視自己內心的惶恐,并努力克服它,用平和輕松的語氣和傷病人交流,陪伴在他的左右,給他以安慰。
如果你想積極地幫助家人克服傷害,僅僅在心理上支持他并不夠。這時,你就需要一些基本的急救措施,在救援到達之前采取一些小貼士防止進一步的傷害。
當然,我們都不是專業的醫生,而且急救僅僅是一種輔助措施而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有時候,哪怕我們已經采取了正確的措施,并且盡了最大的努力,也沒有成功挽救傷者的生命或者減輕傷害。因為畢竟有時外在的傷害是致命的,即使最好的醫療設備也無力回天。所以,只要你方法得當并且努力過,就不必自責和內疚。
風險承擔
急救的黃金法則是:“不造成傷害”。在你想采取—些措施救助家人之前,首先請衡量一下你做和不做的風險。你即將采取的措施應該是對傷患者最有效最能緩解傷痛的。所以,如果你僅僅是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么,而不確定該怎么做的話,最好不要貿然行動。
急救是一種對傷患的救助措施,是專業醫生救治的輔助行為,它不是治療。所以,如果你不是專業的醫生,也請你不要逾越緊急救助的范圍,僅憑自己的理解采取專業的治療手段。因為你的非專業治療很可能會造成傷患部位的惡化,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同時也可能讓自己承擔不必要的法律責任。
首先,當你周圍有家^發生了意外的傷害,在他身邊的你應該立刻扮演急救人員的角色。這時,你需要非常冷靜,并且清楚自己應該做些什么。在傷害發生的環境里,時間就是生命,緊急救助一刻也耽誤不得。你需要迅速明白發生了什么,并且尋求必要的幫助,比如打急救電話112或者大聲向其他人求救。其間問,很多人會忽略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甜甜的媽媽在房間里午睡,絲毫沒有感覺到廚房里的煤氣泄露了。她漸漸失去了意識。甜甜的爸爸一回家就聞到了濃重的煤氣味,他大叫—聲;“不好了!”就向廚房沖去。他在廚房里沒有看到妻子,又立刻到房間里去找,煤氣味很濃,他的頭也越來越昏昏沉沉的……
在采取緊急救助措施前,甜甜的爸爸應該先關上煤氣的閥門,并打開窗戶讓煤氣味散淡。接著,他可以用濕毛巾捂住自己的口鼻,再去尋找自己的妻子。每年由于這樣的事件,人們在為親人擔心時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不但沒有挽救親人的生命,更白白賠上了自己。這值得大家一再警惕在救助傷患者前,要防止自己和其他^遭受可能的危險。
接著,請盡可能地判斷傷患產生的原因。如果是自己熟悉的親人,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他的病患史,比如糖尿病或者老年癡呆。如果自己不在現場,要立刻向傷者詢問傷害發生的經過。同時,檢查病^是不是由于暈倒或者摔跤造成了外部的傷口。如果是的話,要按照輕重緩急的順序先對最嚴重的傷害進行救助。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隨便移動病人,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如果必要的話,要打電話叫救護車,準備一些生活用品帶病人去醫院。當然,不是非常緊急和嚴重的話,可以陪伴傷患者去看醫生,或者扶到床上休息并給病人喂藥。在這個過程中,陪伴傷患者是非常重要的,你的表隋、說話語調都能夠給他心理上的安全感,有助于病情的恢復。
如果可能的話,在意外傷害發生時,你可以記錄下你對病人的觀察,比如心跳速度、面部抽搐、呼吸是否順利等。當救護車到達時,將這些數據告訴醫生斷。有的傷患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你可以盡可能地戴上手套、口罩等與病人接觸。畢竟,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挽救生命,而不是再送上—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