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8月25日,上海。全球頂級珠寶、腕表及配飾品牌卡地亞隆重推出其最新腕表力作——ballon bleu de Cartier藍氣球腕表系列。國內著名文物收藏家和鑒賞家馬未都先生、新銳建筑設計師馬巖松先生、伊能靜、梅婷、林保怡、黃磊、苗僑偉等港臺和內地明星及著名音樂人李泉等紛至沓來,共同見證ballon bleu de Cartier藍氣球腕表系列登陸中國的重要時刻。
“藍氣球”這個名字源自著名的“蒙特哥菲爾熱氣球”。卡地亞腕表選用這個名字,正是受到蒙特哥菲爾兄弟用世界上第一個熱氣球開創了人類戰勝地心引力并探索天空這段歷史的啟發,象征著永恒的創新,代表著凌駕于日常窠臼之上的思維方式,更蘊涵著深厚的法國文化,這些正是卡地亞最新腕表系列ballon bleu de Cartier藍氣球的精髓所在。
羅馬數字、格紋表盤、劍形指針、18K金表帶……乍看之下,ballon bleu de Cartier藍氣球腕表非常古典,但仔細一瞧,可是大有學問,突破傳統的超大凸圓藍寶石,其外沿的貴重金屬護弓,奇妙的光學效果下,拱型藍寶石水晶鏡面中的數字被放大了,表冠的獨特造型使圓形表面的羅馬數字也偏離了常規軌道,讓“圓”不再是“圓”,而仿佛掙脫了地心引力的束縛,自由而靈動……介于古典派與未來派之間的設計風格,成就屬于未來的經典。
巴黎和平路13號的珠寶帝國
1899年,卡地亞遷往現在巴黎高級商品中心rue de la Paix 13號,并成為歐洲各國皇室的御用珠寶商并被譽為“珠寶商的皇帝,皇帝的珠寶商”。知名導演也愛在他們的作品中選用卡地亞,他們包括Cukor、Lubitsch、希區考克、克多和懷爾德。在電影《美女與野獸》中,主角Josette Day滴下的那滴鉆石眼淚,就是由卡地亞提供的;女演員Gloria Swanson戴著的用鉆石、白金和水晶石制作的手鐲,是卡地亞于1930年制作的經典名品……

對卡地亞這個擁有160年歷史、貴族名流擁有甚多的品牌而言,“經典”似乎是最合適的形容詞。然而,卡地亞所有的經典,在幾十甚至上百年前誕生的最初,都是當時社會的“先鋒派(avant-garde)”:無論是腕表家族中的Santos、Tank、Pasha、Roadster,還是珠寶系列中的獵豹三環 、龍之吻或是配飾系列中的“Must”、“Cage”……卡地亞膾炙人口的作品,總是以極富開拓精神的設計領風氣之先,一次又一次地引導著時代風潮;也由此,隨著時間的沉淀,它們成為了無可替代的“經典”。
如果沒有卡地亞,也許我們還用著懷表
早在懷表和腕表大量普及之前,卡地亞就表現出對鐘表制作的高度興趣。1904年,路易·卡地亞為解決飛行員好友艾伯多·山度士·杜蒙(Alberto Santos-Dumont)無法在駕駛飛機時看時間的難題,創造出現代手表的鼻祖——Santos腕表,為手表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如同所有新事物一樣,手表戰勝懷表的過程同樣艱巨,而卡地亞巴黎精品店早在1906年到1918年間,就已銷售了2789只手表,和其懷表銷量(3119只)幾乎齊平。今天,手表與懷表的勝負已是毋庸置疑,這充分證實了卡地亞的遠見卓識:手表,并不是起初多數人斷定的只是過眼煙云,而必將成為未來世界的標準用品。
在卡地亞家族幾代管理下,卡地亞不斷拓展,繼續散發著無窮的魅力。無論是造型腕表、簡單或復雜機械表,它們都傳達了卡地亞品牌對鐘表工藝的摯愛與堅持,在創新和豐富鐘表內涵的領域里,卡地亞總是獲得傲人的成績。其風格不僅受到全世界的推崇,同時更代表了品牌經典恒久的美學風范。問世至今已經滿百歲高齡的Santos腕表,目前依然給卡地亞新的表款系列賦予設計靈感。
時至今日,卡地亞的藝術領域不斷拓展,旗下產品除飾物鐘表外,還包括皮具、香水、書寫工具、絲巾、眼鏡、打火機,其創新精神和經典地位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