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公司正在開始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政府需要幫助推進這一趨勢。
作為本年度G8峰會的東道主,德國正在嘗試讓世界其他各國同意履行它們在2012年《京都議定書》終止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而美國并不愿意接受歐盟定下的過高減排目標,而是建議世界主要溫室氣體排放國之間進行單獨的減排談判。環保人士批評美國就像是于2001年退出了《京都議定書》那樣,回避溫室氣體問題。

綠色變革之風
然而,從2001年以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運動一路走來頗為順利。美國各界,特別是工商界人士對于氣候變化的態度已經與六年前迥然不同。
直到不久以前,工商界還傾向于不贊成地球氣候正在發生變化的說法。這一想法隱含著這樣的擔憂:工業對地球造成了損害,因此它需要對地球遭到損害的后果負責。既然公司沒能看到它們所造成的損害,因此它們普遍都在爭辯說地球的氣候并沒有發生變化。
這樣的情況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近來,美國工商業人士競相證明他們的公司是“綠色”的。出現這種變化的部分原因在于美國政治氣候發生了迅速的改變。美國國會將要通過五項溫室氣體控制議案,而大多數2008年總統候選人都表示支持這些議案。如果這些聯邦法規將會出臺,那么美國各大公司就需要支持這些法規,因為只有這樣它們才能夠參與到這些法規的制定中。因此,這些公司需要被人們認為是綠色公司。
綠色公司受寵
但是,公司進行綠色變革的動力不僅僅是出于對聯邦法規的擔心。更加清潔的能源意味著新的技術和新的利潤增長點。那些希望在溫室氣體排放受限的未來占據有利競爭地位的工商業人士需要做的不僅僅只是和推動綠色環保事業的前總統戈爾照相,而是要對更清潔的能源技術進行投資。
這一變化在世界最大的單一溫室氣體制造者——發電公司身上表現得很明顯。2003年時,美國發電公司研發投入所占公司收入的比例甚至小于美國寵物食品公司的這一比例。但是,這種現象正在發生改變。
據統計,全球投資于可再生發電、生物燃料和低碳技術的投資已經從2004年的280億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710億美元。清潔能源公司的股票一路飆升;硅谷的風險投資家們爭相投資這一行業,相信這些公司能夠開發出革命性的技術,將清潔能源的價格降下來,取得當初軟件行業那樣的輝煌成績。
像BP公司和通用電氣這樣的公司對更清潔的能源進行投資時,清潔能源的價格就會降下來。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的電力價格已經從1970年代的每瓦20美元降至2004年的2.7美元(只是由于德國政府對太陽能電能提供補助才又使光復電能的價格大幅上漲)。風力發電的價格已經從1970年代的每度電2美元降至現在的5-8美分,這一價格已經接近煤炭發電2-4美分的價格。更多的投資將會推動清潔能源價格的進一步下降。隨著發電成本差距的不斷縮小,從不潔能源到清潔能源的轉換成本將會下降。
然而,公司新近對清潔能源產生的熱情只是黑暗大地上一片脆弱的綠色嫩芽,很多因素都可能將這些熱情澆滅。比如,石油價格的持續下跌就會減少公司對成本更高的清潔能源技術的投資。但是,更大的風險是政治風險。公司紛紛投資化石燃料的可替代能源的原因在于它們認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未來會受到政府的限制。如果政府不采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那么這些投資最終將會萎縮。
尋求政府有效作為
對政府而言,鼓勵公司投資清潔能源技術的最好途徑就是征收二氧化碳排放費。據聯合國相關部門統計,若將二氧化碳的排放費用定在每噸20-50美元的區間里,那么從本世紀二三十年代起,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便會一直維持在550ppm這個大家公認的安全水平上,直至本世紀末。每噸50美元的二氧化碳排放費用將會使美國石油價格上漲約15%,電力價格上漲約35%,但這種價格漲幅與近期油價和電力價格的波動相比遠稱不上殘酷。
全世界每年只要犧牲大約0.1%的經濟增長就可以將二氧化碳濃度維持在550ppm的安全水平上。
征稅和總量管制(cap-and-trade system)是對二氧化碳排放收費的兩種途徑。但商界和政界人士都會盡力避開“征稅”這個字眼。歐盟嘗試過總量管制的做法,但目前為止并不成功,主要因為二氧化碳排放定價過低,不能達到一個可以影響商業決定的水平。
歐洲已經加強了它的總量管制政策,將二氧化碳排放定價提高到了一個足以能產生不同結果的水平上。然而,歐洲的一己之力無法拯救我們的地球。美國的表現至關重要,這不僅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而且如果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不參與進來,那么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未來最大的污染者將不會采取任何行動。
在同氣候變化的斗爭中,最好的消息莫過于公司開始認真地對清潔能源投資。但是,唯有各國政府做好了向二氧化碳排放收費的準備,這些投資才會繁盛起來。各國政府采取這一舉措的成本并不十分巨大,而無所作為的代價卻可能很高。
英國《經濟學人》2007年6月
編譯: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