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4000多家醫藥生產企業,難道實現這些目標真的很困難嗎?我們倒底缺什么,是資金、技術、人才,還是眼光、膽識、信念?這值得每一家負責任的企業,每一位有抱負的企業家深思!
1984年,印度醫藥科學家Dr. Anji Reddy拿著4萬美元現金和12萬美元的銀行貸款,創辦了Reddy公司。如今Reddy公司已成為全球化制藥企業。Reddy公司的發展,演繹了“印度模式”。考察其發展歷程,分析其成功因素,可歸納出“四個二”的發展軌跡,對我國醫藥企業和行業的發展,也許會有一些啟示。

兩種作用:
語言文化作用和資本市場作用
英語是印度官方語言之一。這種語言上的優勢,使其容易與歐美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進行充分的、無障礙的交流。同時,語言上的優勢也有利于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在海外留學和創業人才的回歸,給印度帶來了大量新信息、新技術、新觀念、新管理等,具有西方教育背景、具有全球眼光和熟悉全球商業法律規則的人才,是推動印度制藥工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印度資本市場相對發達,對其制藥業的支持是巨大的。印度的金融體系延續了英國人留下來的金融制度,它的銀行體系和股票市場有130多年的歷史。世界銀行2002年公布了一項調查,只有52%受調查的印度公司宣稱它們在獲取資金方面存在困難。與之對應,接受調查的中國公司有80%聲稱在獲取資金方面存在困難。
印度的多層次股票市場機制創造了一批堪與歐美大公司競爭、從事最尖端的知識型產業的企業,Reddy公司就是其中之一。1984年,公司創業的16萬美元資金中3/4來自銀行貸款;1986年,公司成立兩年后就在本國資本市場上市。通過在資本市場融得的資金,大大增強了Reddy公司重點業務的拓展實力,為其并購、研發、注冊等提供了資金上的有力保障,保證了公司長遠發展和持續擴張。
國內醫藥企業應付GMP貸款的壓力大,資金困難,融資不易,風險投資規模小,企業將國內市場的利潤拿去創新和國際化的動力不強。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可以為我國醫藥企業融資帶來重大機遇,既可以增加已上市公司的資金實力,利于其開展并購重組,也可以吸引管理優良、富有創新精神的醫藥公司盡快上市,增強公司發展實力,同時增加股票供應量以緩解流動性過剩的壓力。
兩條主線:創新和國際化
創新是Reddy公司的DNA,其創始人Dr. Anji Reddy是一位科學家出身的企業家,對藥物研發有著極大的熱情,公司創立時就樹立了要成為印度首家研發驅動的全球性制藥公司的目標。目前公司在全球擁有950多名科學家。致力于研發創新支撐了公司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其核心競爭力。
Reddy公司的另一條發展主線就是國際化。印度雖然擁有超過11億的人口,但是人均藥品消費較低,其國內醫藥市場的規模并不大,約在70億美元左右。在這樣的背景下,Reddy公司發展之初便將目光投向了海外。根據公司年報,Reddy公司2006年海外收入達到12.9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50%,占公司總收入的86%,而來自印度國內的收入只占不到14%,同比僅增長11%。
在我國,醫藥企業的利潤空間正被逐步壓縮,2006年全國醫藥工業利潤率滑至歷史低位,不到11%,而占行業利潤大頭的化學藥品制劑和中成藥的利潤率更是低至2.34%和3.44%。
這種壓力也衍生出行業部分企業進行創新和國際化的內源性動力:江蘇康緣藥業桂枝茯苓膠囊已通過美國FDA臨床審批;北大維信生物血脂康在美直接開展Ⅱ期臨床;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向英國植物制藥公司授予了NJS新型抗癡呆中藥專利許可;華藥兩性霉素B通過美國FDA認證,硫酸雙氫鏈霉素、硫酸鏈霉素通過歐盟COS認證;東阿阿膠部分中藥產品將可以以藥品身份進入加拿大市場;同仁堂、揚子江藥業部分品種也進入國際市場。我們期望這些星星之火,可以使我國醫藥企業創新和國際化終成燎原之勢。
兩條路徑:
由原料到制劑、由國內到國外
Reddy公司的發展比較清晰地展現了由原料到制劑、由國內到國外的兩條路徑,其發展過程可以理解為在這兩條路徑上的雙軌、雙向運行,并不斷地交叉融合。其中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的行業和企業學習借鑒!
我國醫藥產業仍然處在產業鏈國際分工“微笑曲線”的底部——制造環節。表面上看,印度很多企業好像也是與我們一樣處在國際產業鏈分工的類似位置,但豈不知,像Reddy公司這樣的印度企業還掌握著產業鏈的上游——研發,以及產業鏈的下游——銷售。而研發和國際市場的銷售網絡正是我國醫藥企業的“軟肋”,所以表面處境似乎一樣,實際的境遇卻很不一樣!
我們看到了許多外資進入國內藥品分銷領域的案例,我們更希望看到國內企業能夠利用外方在境外的銷售優勢,并最終構建自己的網絡。
兩種手法:并購和搶仿
并購是企業迅速做大做強的重要手段,但這對企業的整合能力和管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Reddy公司正是這樣的并購高手。公司在國內上市后的第二年即1988年,收購了印度本土藥業Benzex Laboratories Pvt. Limited。2006年公司宣布完成了對德國第四大通用名藥生產商Betapharm的收購,最終成為印度第一大藥企。
為鼓勵通用名藥的發展,美國1984年生效的Hatch-Waxman法案規定,第一個獲得ANDA的仿制藥生產商將可以獲得180天的市場獨占期,這期間不批準其它同樣的非專利藥上市。Reddy公司利用美國法律賦予的權利,于2001年8月3日在美國市場率先上市通用名藥氟西汀(Fluoxetine)的40mg膠囊劑。搶仿獲得的市場獨占期確實為Reddy公司的銷售增長帶來了巨大的貢獻。

其實在國內醫藥行業也有不少的并購,但我們卻很少看到行業中的中堅企業以自我為主、以做強為目的的并購,境外并購更是幾乎沒有。我國醫藥行業十一五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醫藥產業,部分領域進入世界領先行列,為向醫藥強國轉變打下堅實基礎。如果沒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醫藥企業,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是非常困難的,而不通過資本市場和境內外并購,要產生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醫藥企業,也是非常困難的。
在仿制藥方面,我們的企業不應再在國內繼續這種低水平的過度競爭,應該從Reddy公司和其他國外仿制藥企業的身上學習仿制藥開發的策略,盯著國際上那些銷售過1000億美元的到期和即將到期的專利藥。我國醫藥行業十一五發展在化學原料藥領域的目標是,通過工藝、技術和裝備創新,實現20個市場增長潛力較大、附加值較高的產品產業化,形成新的國際市場競爭優勢;一批產品通過國際注冊,真正進入國際市場。在化學藥物制劑領域的目標是,爭取有5個制劑產品取得美國或歐盟國家的上市資格,真正進入國際主流醫藥市場。
我們有4000多家醫藥生產企業,難道實現這些目標真的很困難嗎?我們倒底缺什么,是資金、技術、人才,還是眼光、膽識、信念?這值得每一家負責任的企業,每一位有抱負的企業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