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工作讓你沒有喘息的間隙,工作的壓力讓你失去耐性,但是無論多忙,請多花些時間,傾聽孩子在說什么……
生活中孩子總有不正常的時候—— 悶悶不樂、大哭大鬧、發脾氣、不講道理、撒嬌等,他們每一個“非正常”的表現背后,都有一個正常的理由——他們是在宣泄精神或身體上的創傷所引起的負面情緒,在呼喚成年人的關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宣泄。所以,當孩子有“不正常”的表現時,父母應當通過傾聽, 給孩子以最好的關注。
A
小杰的媽媽是公司的主任,一次午休回家,正好遇到保姆領著小杰出來玩。小杰見了媽媽,就吵著讓媽媽陪。中午只休息一個半小時的媽媽,陪著小杰玩了半個小時后就同他商量回家。然而兒子說什么也不同意。著急回家做飯的媽媽,強行將小杰抱回了家,任憑兒子哭得昏天黑地,也置之不理。最后,媽媽的心情卻弄的十分沮喪,午餐也泡了湯。
傾聽哭泣的孩子:
孩子放聲大哭不是無緣無故的,父母要理解孩子對哭的需要。就像小杰,他哭鬧的行為可能是因為很強地失落感和委屈。這個時候,建議媽媽聽到孩子哭泣時,應停下手邊的事情去傾聽,不打斷他,允許孩子暢快地哭,或者輕輕地摟住他,看著孩子的眼睛,和藹地請孩子把他的煩惱告訴你。隨著孩子的哭聲,他的情緒會隨之放松,他在宣泄委屈和悲傷的過程中,能敏銳地感受到你的反應,你溫柔的觸摸、輕撫他的面頰、把他摟在懷里輕搖、都會把你的關懷直接送入他的心田。傾聽過孩子充分哭泣之后,會發現孩子的領悟力、熱情、創造力會明顯增長,這就是對你傾聽的報答。
B
凱蒂是個膽小的女孩,為此凱蒂的母親十分的煩惱。因為凱蒂在睡前總是能找出一堆的理由來拒絕一個人入睡。“有一次我們將已經熟睡的凱蒂抱到她自己的床上,然而半夜她仍然醒了過來,大聲的哭叫,表情像是受到很大的驚嚇。對此我很難過,但是依然沒有好的辦法來面對受到驚嚇的她”凱蒂母親很為難的說道。
傾聽恐懼的孩子:
凱蒂這樣的情況,許多父母都曾遇見過,對于那些“屢教不改”的孩子,家長往往會失去耐性,變得十分暴躁。但是,孩子感到恐懼,很可能是因為孩子遇到不能理解的事情或受到冷落。
因此當孩子受到驚嚇時,父母要動作輕柔地擁抱他,心平氣和地允許他掙扎、哭泣,溫和地鼓勵他,告訴他你就在他的身邊,并隨時準備幫助他戰勝曾經嚇倒過他的某件事物,讓孩子感到安全。當孩子在正視并處理了恐懼感后,外在世界在他眼里仿佛變了樣,你會看到他以一種新的領悟去靜靜地觀察、傾聽和接觸事物,比以前更勇敢更堅強。
C
fanny 有一個七歲的兒子嗓門特別大,和fanny 夫婦講起話來總是吵吵嚷嚷,讓人頭疼。甚至有一次當著許多客人的面,fanny 的兒子將說話聲音放得很大,吵得客人根本無法正常的交談,fanny 在叱責過后,兒子變的非常憤怒,最后讓一場聚會搞到不歡而散。
傾聽憤怒的孩子:
孩子聲音大是因為家長沒有認真傾聽,憤怒的孩子看起來氣勢洶洶,其實他的內心充斥著驚恐不安和悲傷,需要幫助。
面對憤怒的孩子,家長要盡可能保持心平氣和,給他機會把內心的怒氣發出來,聽他說些什么,看他是否有道理,再看看我們能做些什么。千萬不要無端地進行說教、斥責或批評, 應該全神貫注地聽他宣泄,允許他大發雷霆。發怒的孩子得到傾聽并討得了“公道”,情緒會隨著歸于平靜,重新感受到你對他的愛。
處理方法
以上的幾種狀況并不能涵蓋所有父母遇到的狀況,因此在遇到其他情況的時候只需把持幾點原則就可以了。
1 做出聽的姿勢。
1、一定要放下身段,與孩子平視,不可居高臨下。
2、身體要稍稍向前傾,靠近孩子,讓孩子感覺你對他要說的話非常感興趣。
3、不要下意識的做一些動作制造“墻壁”。比如有很多人喜歡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用手捂著嘴巴、兩手抱著胳膊或翻看著書。這些看似無意識的舉動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障礙。
4、用眼睛“聽”。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對孩子說的話感興趣,都要睜大眼睛看著說話的孩子,很自然地用眼睛來表達你的興趣和愉悅。
2 表現出聽的興趣。
不管是對大人還是孩子,與別人講話時,最讓人掃興的是聽到對方說:“我早就知道了。”不管在何種情況下你說了這句話都表示你對對方的不尊重。盡管孩子年紀小,但是互相尊重是他們最需要的。如果孩子才說兩句,大人就不耐煩了:“知道了,早知道了。別煩我!”“該干嗎干嗎去吧,誰有工夫聽你神侃!”孩子就會十分掃興,以后再有什么心里話也不愿意再和家長說。很多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也由此埋下了伏筆。
父母關心孩子,不應只是關心他的“溫飽問題”,還要關心他感興趣的事。對孩子關心的話題產生了興趣,你同孩子談話的興趣便也具備了。
3 將你專注傾聽的態度傳達給孩子。
當孩子想跟你說話的時候,送給孩子最好的贊美,是讓孩子知道他所說的每一句話,你都認真聽到了。而這種“聽到”不是敷衍甚至不耐煩的“恩,恩”,而是可以通過表情體現的。
1、使用表情變化來傳達。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驚的樣子。孩子最愛帶給大人吃驚,用大人的話是“大驚小怪”,他們希望看到大人對自己所說的事情表示出吃驚的表情。能把大人嚇住,說明自己很有本事,同時,他也成功的引起了你對他的注意力。
2、語言表達。在傾聽孩子談話的過程中,用簡單的諸如“太好了!”“真是這樣嗎?”“我跟你想的一樣。”“你的想法太好了,請繼續說!”“我簡直不敢相信!”等等話語來表示你的興趣,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 同時表示你在認真的傾聽。
也許你會發現,不論孩子的話題多么簡單,如果你想要表現出感興趣的姿態,那么興趣也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出來。如果你總是沉著臉,一言不發,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就會令孩子十分失望。慢慢地,他也會養成對什么事都不關心的毛病。那些在課堂上發呆、不愛發言的孩子,幼年時可能就缺少好的聽眾。如果孩子從小沒有感受過自己語言的魅力,必定會對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失去應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