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體弱多病、少言寡語的少年,
他曾是學校里考雙百的乖學生,
他還曾是全國年齡最小的
“武英”級武術冠軍;
而現在,他是影視界的拼命三郎,
是為孩子們創作劇本的孩子王
— —這是吳樾令人驚奇的多面成長。
吳樾
功夫明星
16歲成為年齡最小的國家
“武英級”武術運動員曾出演《霍元甲》、《太極風云》、《順娘》等電視劇
曾經出演過《霍元甲》、《太極風云》以及《精武英雄》等電視劇的功夫明星吳樾在熒幕下面是位親切、自然的普通人,感覺上很健談的他卻說自己曾經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雖身懷一身武藝,卻是學校里最乖的學生。
病孩子的武林故事
當吳樾還只是個年僅5 歲的孩子時,電視劇《霍元甲》開始風靡全國,于是我猜他投身學武的原因會是個電影情節的翻版——師傅說,“這孩子筋骨奇佳,是位武學奇才。”可事實卻不是這樣。年幼的吳樾身體非常不好,經常生病,于是,父親決定讓癡迷電視劇《霍元甲》的孩子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武術來強身健體,沒想到這一學就是二十幾年。11 歲獲得張家口武術冠軍,16歲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國家健將。我知道,在這么多年習武生涯當中,他一定吃了很多苦,受過很多傷,即使現在他拍戲時留下的腿上仍然沒有痊愈。可真說到這些的時候,吳樾只是一帶而過。“我不是什么武學奇才,而是屬于笨鳥先飛型的。好在我模仿能力比較強,一套拳看一遍下來,怎么也能比劃個多一半。所以吃點苦受點傷也就不算什么了,關鍵是出成果、對身體有幫助就好。”
金牛座的人,有時候很軸,也好強得要命,這是吳樾對自己的評價。習武經歷帶給他唯一一點心靈上的小傷痛便來源于這種性格。在一張舊相片里,9 歲的吳樾雙手抱著腿,靠坐在燈光球場的燈柱旁,一臉郁悶。他的教練則坐在身邊,在他耳畔低語,似乎在勸說自己的學生不要傷心。原來,小吳樾正為在剛剛結束的比賽中失掉的冠軍而沮喪萬分。千萬不要以為他只是輸掉一場比賽而已,事實是,在全部6 個競技項目當中,吳樾竟獲得了五個冠軍、一個亞軍,而唯一不是第一名的理由正是因為“吳樾練得再好也要分一個冠軍給其他的同學”。這可讓他想不通了,明明自己應該拿到6 個冠軍,為什么要分給別人呢?這一委屈,就在鏡頭前留下了永久的記憶。
好學生的全能舞臺
學生時代的吳樾是個大忙人,除了武術之外,他還參加了學校的軍樂隊、足球隊和舞蹈隊。“有一次我代表學校參加張家口的一次大型活動。進場的時候,我是軍樂隊的領隊,還沒等所有隊伍下場,我就已經到臺下換演出服裝了,因為第三個節目就要我們舞蹈隊上場,我演一個瓜農老爺爺。跳完舞還沒怎么休息,我又成了武術隊的代表上臺表演。最后,足球隊壓軸比賽,守門員還是我。最后就連市領導都對我說——你是整個活動出現次數最多的人!”
談起自己的家庭,吳樾說,他和父親的關系非常好,作為一個回民家庭的家長,吳爸爸堪稱是一位教育專家。“尊重、鼓勵、民主以及同甘共苦。”這是吳樾對父親的教育方式最精煉的總結。為了讓家庭中充滿民主氣息,吳樾一家無論大事小事都會進行“開會討論”,目的便是尊重每個人的意見,培養孩子的自主判斷能力。而在小吳樾學武的時候,不論刮風還是下雨,父親總會陪在身邊,因為他知道孩子習武已經很苦了,他最需要的便是親人的陪伴。除此之外,童年艱苦的家庭條件讓全家人都沒有什么穿新衣服的機會,唯有吳樾會在新年的時候得到父親親手改制的秋衣秋褲,在他眼里,這比新衣服更加珍貴溫暖。
孩子王的快樂夢想
參加公益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耍,這是吳樾目前最喜歡也是最投入的事情。他說自己喜歡孩子,并且是名副其實的孩子王,常常會去學校或者幼兒園里面給孩子們講故事。雖然小時候沉默寡言,被父親稱為“不會問為什么的孩子”,但自從16 歲被選入寧夏的武術學校,開始獨立生活之后,他就越來越懂得怎么用自己講出來的故事給所有人帶去快樂。
“我特別喜歡法國的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看完我就想,應該給咱們的孩子也編一部屬于自己的電影,于是我按照《放牛班的春天》的結構編寫了一個《武術班的故事》劇本,希望能獻給孩子們。”
這部馬上要投拍的兒童電影,有著吳樾自己的影子,當然更多的還是他對孩子們的愛。“我希望像我一樣從小學武的孩子也和我一同記著電影里那句臺詞‘以德服人’,讓武術成為一種鍛煉手段,也成為一種氣質。”這是吳樾希望孩子們明白的道理。
在采訪的最后,我照例請熱愛閱讀的吳樾推薦一些好書給孩子們還有他們的爸爸媽媽。“歷史書一定要看。”他脫口而出。《三國演義》是吳樾的最愛,也是他認為應該閱讀一生的好書。“適合爸爸媽媽閱讀的書籍就很多了,我比較喜歡畢淑敏的《心靈七游戲》,可以靜下心來跟著書里的內容做游戲。還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都很值得一看。”吳樾在腦中檢索一切可以同他人分享的閱讀快樂,從那股認真勁兒中依稀可見當年那位執著的習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