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前一天,母親和我說了一夜的話。她說:“這嫁過去了,就是人家的人了,凡事要多斟酌,不要像以前一樣任性。”母親自顧自說著,而我則憧憬著明天的婚禮,想像著他單腿跪下為我戴結婚戒指的情景。
婚禮異常熱鬧,我們如同電視里所描述的畫面一樣,一絲不茍地進行著每一道程序,最后,在親人的祝福聲中,我們完成了這具有人生意義的儀式。
然而,相愛容易相守難。婚后我才漸漸明白,他有許多毛病。有時晚上玩晚了,他居然可以不洗腳就往床上倒。不知道和他發生了多少次爭吵,可他依舊不改。
他也羅列出我的諸多毛病。虛榮,固執,任性,對他家人不好等等。我也氣了,我對他家人夠不錯的了。他家人把我這兒當救濟站,鄉下的七大姑、八大姨,隔幾天要來一趟,臨走又是拿錢,又是拿東西,這種事搞多了,我能不討厭嗎?
我一氣之下回了娘家。母親知道我們在冷戰,不停地勸我回家:“有些小事睜只眼、閉只眼過去就算了,只要不是原則問題,沒必要非要爭個高低。你這性格要是不改,以后還要吃虧。”我頂了一句:“憑什么讓我改,那他呢?難道他就沒有一點錯嗎?”然后,獨自在街上游蕩,不想回家。
不知不覺到了深夜,手機一個勁地響,剛進小區,只見他沖了過來,一把把我拉到懷里。他說:“老婆,我以后再也不氣你了,知道嗎?你走的這一天,我到處找你,又不敢驚動你的家人,怕他們擔心。”我一聽,眼淚再也忍不住了。那晚,我們談了許多,再后來,我慢慢學會了包容。經過了一年多的磨合,我們的感情,居然比戀愛時還要好,仿佛從那時起,我們才真正意義上結婚。他的家人,對我來說,也不再像當初那般惹人煩了。
這個磨合的過程,不由讓我想起一位朋友說過的話,“那些白頭偕老的人一生基本上都結三次婚,第一次在酒店里,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中,與自己所愛的人結婚;第二次是在家里,經過幾年磨合,與對方的習慣結婚;第三次是在家族里,與對方的各類親情以及許多本來不相關的人際關系結婚。第二次和第三次結婚與第一次相比,沒有隆重的婚禮,也沒有親友前來祝賀,有的只是雙方的默契。然而,真正的婚姻,卻都發生在后兩次。”想想自己的婚姻之路,何嘗不是如此呢?
(摘自《楚天都市報》文/紫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