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上栽了一棵絲瓜,轉眼間,它的藤便躥上架。有一天,我發現藤上綻放了兩朵粉黃色的花,引來蜜蜂和蝴蝶。我想,不出一周,這朵花凋謝,定會結出嫩生生的瓜果。母親見狀,不由分說要將這兩朵花摘去。我連忙制止。好不容易開花,豈能無端摘掉。母親說:它們是花萎瓜生的,力不足,長不大。母親所謂的“力”,指的是營養。
我大惑不解。雖然花圃泥土淺,維持一株絲瓜的生長還是綽綽有余的,照此推理,后面開出的花都沒有結瓜的指望了。母親說,藤子再往后攀,開出的花便能結瓜。排在最前面的花是試花,開出來讓你看著高興,但叫它們結瓜,就勉為其難了。我說:離根近,近水樓臺先得月,按說,有著得天獨厚區位優勢的它們,結的瓜個兒大營養豐富才是。母親說:不是這個理。絲瓜藤,目標是向上向遠方延伸的,鉚足勁兒心無旁騖地一個勁兒將力向前面輸送,雖然路過這兩朵花,力也是不會在這兩朵花處歇腳的,好比你到集鎮上購買東西,即使離你最近的街頭小店,有你要購買的東西,你一般也不會到那個小店里購買,所以,街頭前幾家店鋪的生意,一般都不會紅火。
這兩朵離根最近的花,得不到充足的力,還能結瓜么?正因為如此,有人又說它們是懶花,而懶花,最好是將它們摘去,免得藤分散精力,摘去它們,力就通暢了,后面的花越開越歡,瓜越結越大。不信,你把它們留下來看看。
我將信將疑,沒有忍心把那兩朵花摘掉。不久,母親的話得到了驗證,那兩朵花也謝掉了。
(摘自《新民晚報》文/吳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