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今后,餐館、飯店收取開瓶費、包間費、最低消費等都要在收費項目中明示。這是即將于2007年12月1日起實行的由商務部最新公布的《餐飲企業經營規范》中規定的。
事件回放
有關餐館、飯店收開瓶費的事情爭論由來已久,一來說明消費者維權的意識提高了,二是經營者的某些作法也的確引起了人們極大的反感。這樣,官司就出來了……
1.2001年7月,廣州的曲先生到某酒樓吃飯,被酒樓收取了20元的“開瓶費”。曲先生認為酒樓此法侵犯了自己的權利,因此訴至法院,要求酒樓返還收取的20元“開瓶費”……此案終審判決某酒樓返還曲先生的20元“開瓶費”。這可能是全國首例有關消費者與餐飲業“開瓶費”爭端的案子。
2.2006年3月,在成都市的武侯區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開瓶費”案……
3.2006年9月,王先生等4人自帶一瓶白酒在北京湘水之珠大酒樓就餐。餐后,湘水之珠酒樓向王先生等收取餐費296元,其中開瓶服務費為100元。為此,王先生將湘水之珠告上法庭,一審獲賠100元。此后湘水之珠上訴。2007年6月,二審維持了酒樓賠償王先生等100元的要求……
一個酒瓶的博弈
自從有“開瓶費”的說法,商家與消費者之間一直在進行著博弈。
根據有關網絡的隨機問卷調查:認為酒店對顧客收取“開瓶費”是否合理?認為不合理、不應該收的,占總人數的80%以上,而認為這是市場行為,酒店收多少都行的,僅占2%。另一個問題:如果遇到收“開瓶費(服務費)”的情況,你如何選擇?回答:先湊合吃,下次不再來的顧客達58%;堅決不吃,另選它店的占30%以上。
從這個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80%左右的就餐者對酒店收取“開瓶費”有抵觸情緒。受訪者認為,自己帶酒水其實也很麻煩,但因為酒店里的酒水的確是太貴,可自己帶了又要收取30%的“開瓶費”,這不明顯是敲詐嗎?
消費者是反對收“開瓶費”,而商家則是反對停收“開瓶費”。
2006年12月,北京市飲食行業協會、烹飪協會、西餐協會召集了15家區縣協會及百余名餐飲企業代表舉辦“餐飲行業維權及謝絕自帶酒水問題座談會”,聯手反對叫停“開瓶費”,堅持“謝絕自帶酒水”。
不僅如此,協會之間也是針尖對麥芒。
中國消費者協會就表示,是否自帶酒水是消費者應有的選擇權,必要時國家行政部門應出面對餐飲行業予以規范。而行業協會的回應是,“開瓶費”收的就是服務費。消費者雖然自帶酒水,但是,進入了餐廳,就占用了餐廳的經營場所,享受了服務,因此收取的“開瓶費”實際是服務的費用。
其實,博弈不過是一個應不應該收費和怎么收費的問題。在國外酒水是飯店的利潤之一,是合理的、明白的收費,且人家的服務也跟得上,當你在那樣的環境下就餐時,會有一種收費合理的感覺。而國內則相反,收費接軌了,但服務沒有跟上,再加上是暴利,怎么能不產生消費者與商家的矛盾與博弈呢?
各方的說法
對于商務部發布的《餐飲企業經營規范》中有關“開瓶費”的解釋,網友也多有評論。
反方:對“開瓶費”表示不滿,認為明示“開瓶費”就等于默認
網友無可奈何:酒店酒水的利潤應當有個限制,不能漫無邊際。如果酒店酒水的價格不是奇高,一般人去酒店是不會自帶酒水的。尤其是請客,自帶酒水顯得不大方。現在明示收費,是不是就等于默認了這種暴利行為的存在。
網友好東東:物價局的人上哪里去了?要是飯店能收開瓶費,那商場賣的都是一樣的酒,那他們也可以收“經手費”了。
正方:歡迎規定明示“開瓶費”
網友青青竹海:市場經濟環境里,不能歧視消費者,也不能歧視商家。吃飯本是正常的民事行為。只要商家明示了,你可以不去。如果不收這些費也有賺,肯定有商家出于競爭的目的不收。
網友酒足飯飽:換作你是飯店老板,你會怎么想呢?
中間派:理性的與無所謂的消費者
網友自由走動:根據我的實際經驗,收“開瓶費”一般是大酒店、飯店的手筆,而一些中小飯店飯館幾乎沒有收“開瓶費”的,而且自帶酒水一般也不會受到干涉。你的選擇有了吧!
網友小城有事:我覺得無所謂。其實,真正的普通百姓一年才能去幾次飯館呀!我是家里兩位老人過生日時我們才會去。
我覺得有個上海的網友分析得有些道理:“開瓶費”可以收,但是應該明確收取“開瓶費”的具體項目,比如,飯店幫助你開啟自帶酒水、服務員為就餐者倒酒等,而不是只要就餐者帶了自備的酒就收錢。另外,如果酒店拒絕自帶酒水的人進入,也可在店外標明,就餐者不愿意的話,就可以直接到別處去消費。
你有手開瓶,我有腳開溜
商家想賺取高額利潤,餐者愿低價享美味。矛盾嗎?誰對誰錯?說實在的,就餐者占用飯店的物質資源、享受服務,那就應該給予商家相應的回報,但商家那高達15%—30%的所謂“開瓶費”(服務費),的確讓就餐者有一種被“盤剝”的感覺,況且就餐者多數情況下還感受不到服務的良好。
《餐飲企業經營規范》的出臺,使商家對于酒水問題不能再用“暗箱”操作的方法“盤剝”就餐者。而就餐者也可以有自己的“知情權”和行使自己的“選擇權”——雙腳立定、或邁步向左向右。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一切都有市場的調節,只要有市場競爭,那么對于商家、對于就餐者都是公平的。當你再走進一家酒店(飯店、餐館)時,如果商家給你拿出標示“本店收取開瓶費”的菜單時,沒關系,那就讓他“費勁兒地開瓶”吧,腳在我的腿上呢,我要用腳“溜”到那“開瓶不費勁”的地方去了。哈哈,我們現在有權雙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