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玫,著名導演兼制片人,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現為中國電影集團藝創中心一級導演,導演過《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喬家大院》、《芬妮的微笑》等影視劇。她導演的影視劇多次獲得“飛天獎”、“金鷹獎”、“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并獲得中國十大優秀女導演、雙十佳電視劇導演稱號。
目前,胡玫正在為重拍大型電視連續劇《紅樓夢》而緊張地忙碌著。作為一名女導演,很多人都很好奇胡玫怎么能拍攝出那么多氣勢恢弘、場面壯觀的“男人戲”。在人們的印象中,這樣的劇作只有男人才有完成。其實,胡玫拍戲的風格確實受男性的影響,而且,胡玫內心對男性充滿了崇拜,而這種崇拜,來源于胡玫的父親和丈夫。
父親是她最崇拜的人
胡玫出生于一個藝術世家,父親胡德風是位著名指揮家,曾在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擔任指揮。母親馬璇是名歌唱家,曾任解放軍藝術學院聲樂教研室主任。胡玫上面有兩個哥哥,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
從記事起,胡玫就能感受到人們對父親的尊重。人們見到父親時,都是非常禮貌而敬重地叫著“胡老師”、“胡指揮”。小時候,胡玫經常去看父親的演出。每當看到父親站在指揮臺上揮動著指揮棒,指揮著大型樂隊演奏出優美動聽的樂曲時,胡玫都會為他那瀟灑的身姿和觀眾熱烈的掌聲而激動不已。胡玫覺得,父親是這個世界上最慈祥、最偉大、最有才華的父親。尤其是父親在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擔任指揮后,胡玫經常聽到人們對父親的贊美之聲。而且,父親說話總是非常得體,遇到事情會講道理,讓人心服口服。因此,胡玫的內心對父親充滿了崇拜之情,也為有這樣一位優秀的父親而驕傲。
在家時,胡玫經常拿著父親的指揮棒學著他的姿勢表演。父親摸著胡玫的頭對她說:“以后,你也當個音樂家吧。”胡玫說:“好啊,我要像您一樣,指揮大樂隊。”
受父母的影響,胡玫從小就表現出了極好的音樂天賦。3歲時,父親開始了對胡玫的培養,讓胡玫學習彈鋼琴。最初,胡玫對彈琴充滿了新鮮和好奇,每天練琴都挺起勁。可漸漸地,胡玫煩了,覺得練琴太枯燥,于是開始偷懶。父親發現后,對胡玫說:“現在吃點苦,對你將來的前途是有好處的。你如果相信爸爸,就聽爸爸的話,好好練。咬牙挺過這段最枯燥的時期,你就會越來越喜歡了。”由于胡玫非常崇拜父親,父親的話她認為就是真理,所以,她又開始認真地練琴了。后來參加工作、考大學和當導演后,胡玫深深地體會到了自己當初把彈鋼琴堅持下來,對自己的幫助是多么的大。
該上初中時,正趕上“文化大革命”,胡玫也沒有心思學習,于是同時報考了4個部隊文工團,并且都被錄取了。胡玫興奮地給在湖北向陽湖干校接受改造的父親發了封電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他。可誰知,胡玫很快接到了父親發來的加急電報,告訴她知識就是力量,讓她必須繼續讀書。
當時,能當上部隊文藝兵是很令人羨慕的事情,胡玫也特別向往能穿上軍裝。但父親的反對,讓胡玫冷靜了,她覺得聽父親的話是不會錯的。于是,胡玫放棄了去部隊文工團,又繼續上學了。當上導演后她才真正理解了父親的偉大,如果當初不聽父親的話,也就不可能考上電影學院,并勝任導演的重擔。隨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經歷越來越豐富,胡玫越來越感受到父親的獨到眼光和英明,也對父親更加崇拜了。
成功源自父親的指點
在胡玫的眼中,父親是那么的了不起,所以,有什么事情她都會問父親。從小到大,她對父親都是在崇拜與服從中度過的,但在考北京電影學院選擇專業時,胡玫第一次與父親產生了矛盾。

1978年,胡玫與父母商量后準備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可是,當她拿到招生簡章,看到導演系也在招生時,在對電影導演有了一些了解后,她突然改變了主意。胡玫想起了小時候看父親演出時,自己在臺下暗暗發誓,一定要像父親那樣成為一名指揮家。自己沒能從事指揮的職業,但導演不是和樂隊指揮性質是一樣的嗎?父親指揮的是樂隊,如果自己做了導演,指揮的就是整個劇組,能夠拍出自己想表達的東西來。
胡玫和父親講了自己要改報導演系的決定,父親馬上表示反對:“不行,一個女孩子根本不適合當導演。”胡玫說:“女孩子怎么就不能當導演了?”父親勸胡玫說:“導演是一個很難的職業,又非常辛苦,那是男人的職業。我反對你,是為了你好,你不是一直非常信任我,愿意聽我的話嗎?”
胡玫承認父親的話是有道理的,但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沒有錯的。胡玫對父親說:“您知道我為什么要報導演系嗎?因為有一件事對我震動非常大。那是幾年前我去文工團禮堂看外國參考片,親眼看到一個男孩因為沒有票而爬到窗戶上往里看,結果失足摔下來死了。那一刻,我就發誓要多拍好電影,讓人們有好多好多的好電影看,這樣的悲劇就不會重演了。我報考導演系,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這個理想。”
聽了胡玫的話,父親沉默了片刻,然后拍了拍胡玫的肩膀說:“我理解你了,我尊重你的選擇。”胡玫沒想到父親能夠放棄自己的觀點,沒有像其他家長那樣強迫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是支持自己考導演系。要知道,這并不是父親一貫的做事風格啊。父親的讓步,讓胡玫對父親更加崇拜了,因為他是一個開明的家長,懂得尊重子女。
胡玫順利地考取了導演系。畢業后,她拍攝了被稱為中國第一部女性電影的《女兒樓》,接著,又拍攝了獲得意大利薩爾索國際電影節委員會特別獎及前蘇聯第10屆亞非拉國際電影節銀質獎及導演個人獎的《遠離戰爭的年代》,以及《新兵小傳》、《姊妹迷蹤》、《無盡的愛》、《女飛行師長》、《昨夜長風》、《江湖八面風》、《鷺島情》、《都市槍手》、《無槍槍手》等影視劇。
1998年,胡玫拿到了《雍正王朝》的劇本,被邀擔任導演。她從未拍過這樣的大劇,而這部戲又被稱為“男人劇”,她怕自己無法駕馭。但她的內心又有一種強烈的渴望,希望能通過此劇來突破自己。
胡玫將自己內心的矛盾告訴了父親,父親鼓勵她說:“你應該迎接這個挑戰,只有挑戰自我,才能不斷進步。既然你已經選擇了做導演,就應該嘗試各種題材。我相信你,一定能拍好的。”
父親一邊鼓勵胡玫,一邊把劇本認真地通讀完,然后為胡玫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還將自己的意見寫在了一個本子上。父親幫胡玫分析這個劇的主脈和每個人物的定位,以一個男人的角度提醒胡玫應該注意哪些問題。胡玫遇到困難時也會向父親請教,從父親那里得到靈感。
《雍正王朝》終于成功了,獲得了1999年金鷹獎、飛天獎、央視最佳電視劇金獎等眾多獎項。有人不理解胡玫怎么能把一個“男人劇”拍得如此氣勢恢弘,對男性的理解如此深刻。胡玫告訴他們,是因為有父親做后盾,從父親身上,胡玫了解了男性,也把這種對男性的崇拜融會到了劇中。
從此,胡玫對駕馭男性題材大劇有了自信。后來,胡玫又拍攝了《漢武大帝》、《喬家大院》。
在胡玫人生的每一步,父親都在為她把舵定航。如果沒有父親,就不會有她的今天。胡玫為有這樣的父親而驕傲,覺得做他的女兒真幸福。父親越來越老了,但胡玫仍然像過去一樣崇拜他。
丈夫是她背后的高參
除了父親,胡玫崇拜的男人還有她的丈夫——何新。他是一位學者,經歷很坎坷。他下過鄉、當過工人、老師……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年,他就考上了大學。他是個很有個性的人,覺得在大學耗費4年的時光沒有必要,于是,自動退學了。但他是個很有才華的人,雖然沒有大學文憑,卻被中央財政金融學院聘為代課老師,一年后又進入中國社科院,發表了大量有影響的論文,后被聘為研究員。

丈夫是個很有獨到眼光的人,思想敏銳,和他在一起,胡玫覺得自己受益匪淺,潛移默化地學到許多東西,因此從內心里對他充滿了崇拜。每當胡玫遇到什么困難時,就會去和丈夫商量,聽取他的意見。往往胡玫都是皺著眉頭和他交流,最后面帶輕松的笑容,心情愉悅地去處理那些困難。漸漸地,胡玫覺得生活中已經不能離開他了,需要他的思想,需要他的支持。
在拍這幾部“男人劇”時,作為女性,總有受局限的地方。胡玫向丈夫講了自己的困惑和顧慮,丈夫認真地看了劇本,提醒胡玫說,劇本雖然要不失女性的陰柔,但主調一定要剛硬,這樣才會好看。胡玫理解丈夫所說的剛硬,也從他的性格中感受到了。因此,胡玫把丈夫的建議運用到拍戲中,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在外人眼中,胡玫的名氣比丈夫大,但在丈夫面前,胡玫卻是個小女人。丈夫寫文章時,胡玫會為他沏上一杯茶,然后靜靜地坐在一邊陪他。吃完飯,胡玫會拉著他一起去散步,一邊散步一邊聊天。有時間時,胡玫還會下廚房露上一手,給丈夫和兒子做上一桌可口的飯菜。
胡玫和丈夫有一個可愛的兒子,今年已經9歲了。夫妻倆是中年得子,自然對兒子非常疼愛。可是,由于胡玫工作太忙,經常幾個月在外地拍戲,與兒子見面的時間太少了,總覺得欠兒子的。最讓胡玫傷心的是,兒子小的時候,家人帶著他來探班,結果,兒子根本就認不出她來了,竟然管她叫“阿姨”,叫得她心里酸酸的。所以,只要有一點時間,胡玫都會盡力去補償兒子。
現在,胡玫仍然非常忙,但她盡力讓自己做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和好女兒。她希望兒子能快快長大,長成一個像父親和丈夫一樣真正的男子漢,更希望到時候兒子也會讓自己這個當母親的崇拜。
(作者聲明:未經作者同意,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網摘、博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