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觀點》2007年10月11日
中國在朝鮮核問題的解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朝鮮和韓國如真正統一,似乎又令其擔憂
1953年美國對朝鮮戰爭結束后,朝韓之間的三八分界線至今仍被視為冷戰的后遺癥。這條寬4公里,在兩國邊境線上綿延300余公里的“走廊”,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動物天堂”,獵殺一只小麻雀都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區域一直處于荷槍實彈的防御狀態,北部的朝鮮理論上由中國支持,南部的韓國由美國支持。
在這個敏感程度極高的區域,星星之火都可能引發一場核戰爭。10月2日,韓國總統盧武鉉在抵達朝鮮首都平壤會晤朝鮮國家主席金正日之前,徒步穿越了這個區域。此舉政治象征意圖明顯,被視為盧武鉉本人為12月19日大選做的準備,是一個強烈的招牌行動。因為,拉近與朝鮮的距離、促進朝韓和平與對話,是其施政計劃的核心內容。
這次朝韓兩國的最高領導人會晤極富歷史意義。朝韓分裂的59年中,兩國總統僅在2000年有過一次會面。但就在不久前,兩國總統在會面時簽署了一項條約,旨在建立一個持久和平機制(由停火到和平)和推動經濟繁榮發展的計劃。這個計劃開啟了朝鮮與韓國的和解之路,引導著兩國向統一方向邁進,雖然這有可能要經歷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
中國一直有意在朝韓這對“兄弟冤家”關系的發展進程上留有觀察權。朝韓首腦會晤的第二天,中方發言人表示:“中方期待此次朝韓會晤取得積極成果,并希望這有助于推動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之后,他又補充道:“中方一直支持朝韓兩方一道努力,改善雙邊關系,通過對話達成和解與合作。”
誠然,中國與韓國、朝鮮保持著友好關系,對兩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來到朝鮮——這個社會主義制度“活展館”中,感受“現存”的中國文化大革命后景象,親身體會中國走過的歲月征途。朝鮮的許多年輕人也都學習漢語,夢想到中國求學,再回國開辦自己的私人企業。中國東三省的投資越來越多進入朝鮮,涉及礦產、紡織等領域。中韓的交往則主要在經濟領域開展,2007年,中國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
然而,朝韓統一,就不一定有中國的事了。中國的憂慮主要有三:第一,鄰邊可能會出現一個經濟強大并且擁有核威懾力的統一國度,并擁有美國的支持、影響;第二,韓國的投資更多流向朝鮮而非中國;第三,朝韓統一后,歷經多年的分裂,民族主義情結復蘇。
在10月4日朝鮮與韓國的和平協議簽署后,中國便看出其中端倪。在朝韓共同宣言中,兩國總統達成共識,準備恢復首爾和白頭山之間的航線。
位于朝鮮與中國吉林省邊界的白頭山,被認為是高麗傳統與文化的發源地,每年接待來自韓國的十萬多名游客,這些游客從中國過境。中國將此地區稱為“長白山”,在此處修建了一系列基礎設施,準備將白頭山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并將在那里舉辦2018冬季奧運會。朝韓兩國顯然不同意中方此舉,兩國間協議的簽署,便是他們聯合起來對抗中方強烈的“地方霸權”的一次機會。
總之,中國一直密切關注朝韓關系中的敏感之處,從中周旋,組織并參加六方會談,促進朝核危機的和平解決,同時也使其戰略聲望大增。這一方面促進發展了和平對話優先的模式,同時又維護了中方的影響力與自身利益。
編譯: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