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家》2007年10月
《美國銀行家》雜志近日通過對美國4800名銀行業女性管理人員和團隊的評選,評出了2007年度美國銀行業25位最具影響力女性,同時對過去五年中的最具影響力女性進行了問卷調查。此次調查,顯示出銀行業女性許多與眾不同的特點。
堅持不懈的品德應該體現在領導者們的日常行為中,而沒有一個行業,比銀行和金融服務業更需要領導者們具備堅持不懈、經驗、謹慎和信心等要素。今天,更多金融業的女性正突出地展現出這些素質。
在過去五年的評選中,最具影響力女性中的64%,來自貨幣中心銀行(money center banks),20%來自社區銀行,其余16%來自中型銀行。
此次評選最突出的特點是,越來越多的銀行業成功女性,曾經在一個組織內的多個資深管理職位任職。這意味著公司為了培養她們適應更高的管理職位,而為她們提供了積累廣泛經驗的工作機會。
銀行業管理層中,女性所占比例的增長速度有限。在美國前100家商業銀行中,管理層中女性的比例僅為17.9%,只比4年前增加了1.9個百分點。其中,富國銀行的女性高管比例最高,達到28.6%。
導師再一次被證明是女性取得職業成功的重要因素。調查顯示,85%的銀行業有影響力女性都曾經有過導師,98%曾經指導過其他女性同事。
她們將兩種因素列為獲得職業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完成工作的敬業心;能夠將有能力的團隊成員團結在自己周圍的能力。其他因素還包括父母的影響、導師的指導、教育和良好的職業發展軌跡。
家庭和工作之間的平衡,仍然是職業女性面臨的一個問題。37%的受訪者表示,需要在平衡兩者之間關系方面付出一定的努力,20%表示有時需要這樣做,另外各有15%的受訪者表示極少或總是需要這樣做。
38%的受訪者表示經常需要在周末工作,54%的受訪者表示有時會這樣做,其余6%則表示從來不需要這樣做。
那些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不但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還改變了她們周圍的人和整個美國銀行業。
編譯:符力
臺灣《財訊》雜志 2007年10月
高糧價“谷災”時代降臨
正當美國次級房貸問題引爆全球“股災”震蕩未歇之際,全球小麥價格迭創新高,成為繼玉米、黃豆(大豆)之后大宗物資狂漲的新高潮。
從糧食需求面而言,這不啻為一場超級“谷災”。許多分析者認為,這場“谷災”可不像股市吹泡泡,達到高峰后就破滅探底,小麥、玉米、黃豆這三樣最基本的大宗物資在近年價格齊揚,可說是為高糧價時代揭開序幕。
進入高糧價時代的訊號,除了商品期貨市場不斷攀升的指數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糧食的全球庫存量連年降低,包括小麥、玉米、稻米都在這兩年寫下了近20年來的新低紀錄。
研究者預期以谷物作為能源的趨勢將會減緩,因為當糧價高到做汽車燃料也不抵成本效益后,各國政府自然就會把重點轉向發展其他替代能源。不過以目前各國能源政策而言,短中期人車爭糧危機仍難解。像歐盟替代能源第一階段的政策以谷物、植物油為主,若以2010年的目標估計,目前全世界生產的菜籽油都要拿去給歐盟燒掉才夠。
另一個問題就是耕地,像中國因為都市化而使耕地大減(不過最近中國總理溫家寶又喊出堅決保住18億畝耕地,暫停退耕還林的造林政策)。不過糧價上漲,也使得巴西、印度尼西亞等國大燒森林來耕種經濟作物。整體而言,全球耕地面積逐漸縮減仍是趨勢。雖然技術改良、基因作物等提高單位產量的解決方案都在進行,至少就短中期供需缺口而言,恐仍緩不濟急。
此外,各種基本作物之間也有連帶關系,例如前幾年玉米因為可制乙醇而看好,許多農民開始棄黃豆而改種玉米,結果輪到黃豆供不應求上漲;小麥近年因天候收成不良而大漲之后,也使得與之可互相替代為飼料的玉米,原本因豐收而可能的大跌又得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