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經商務》周刊 2007年10月15日
中國的節能環保市場擁有巨大潛力,一場爭奪戰已拉開了帷幕
環境意識的高漲給日本企業帶來商機。9月底,中日兩國政府在北京召開了“第二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論壇的第一天,兩國在人民大會堂就火力發電、垃圾處理、煉鐵等10個計劃項目達成了共識,舉行了簽字儀式。
參加簽字儀式的日立制作所日立中國總經理長野史說:“論壇中達成的協議比我們預想的,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充實了很多。中國非常積極。”
日立參與了云南省政府的節能辦工廳和該省的鋼鐵、化學產業的電機體系節能計劃項目。項目首先將對國有鋼鐵公司昆明鋼鐵集團的整個生產工藝進行節能調查,在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法之后,再采取具體的對策。“我們還達成協議,在昆明鋼鐵的成果基礎上將計劃應用推廣到省內其他的鋼鐵公司和化學產業。”長野總經理說。
自去年10月安倍晉三前首相訪華后,中日關系有所改善。日本節能環保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開拓備受期待。但中國雖然對日本的技術表示高度關心,卻鑒于投資額的巨大和生產成本的上升,一直裹足不前。
此番中國轉被動為主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中國政府開始強烈要求國有企業徹底實施節能對策。今年4月底,溫家寶總理指示:電力、鋼鐵、化學等大量消耗能源的產業,必須盡快采取節能措施。
另一個理由是,由于原油價格的高漲,使得使用節能效率低的舊有設備的公司收益銳減。廠商希望能通過投資節能事業,降低燃料成本。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估算,中國的節能效率不到日本的八分之一。這對于日本企業可以說是一個大的商機。
此外,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新建20所核電站,目的是削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加強電力供應。東芝中國總代表田中孝明稱:“對于中國的核電事業,我們非常關切。” 三菱重工將和中國企業一起為浙江三門核電站制造汽輪發電設備。
9月26日,松下電器產業在北京召開環境論壇宣布,今后在中國發售的商品,將全部換為增強了節能和循環再使用性能的“綠色產品”。
編譯:周旭
美國《信息世界》2007年10月18日
綠色資本受寵華爾街
有技術優勢的公司在防止氣候變暖這一領域,投資機會和就業吸納能力都是很明顯的
華爾街正對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防止全球變暖的技術進行定位,因為該領域能為投資者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和賺錢機會。
已經有很多討論涉及到這個趨勢,現在,從事風能、太陽能研發的公司,在華爾街引起格外的關注。最近,一家投資銀行機構發布了一份48頁的研究報告,重點是IT行業阻止全球變暖的問題。看了報告,人們就會明白涉及到該行業的IT技術為什么會有賺錢機會了。
報告認為,IT技術有可能在篩選清潔能源方面扮演“關鍵角色”,比如太陽能和風能。報告認為,技術的焦點在于混合電力推動系統的運用,通過發展能源傳輸系統提高能耗效率,從而減少能源消費水平。
報告還對能源轉化的關鍵結構進行了具體描述,比如太陽能變極器、風能轉換器、汽車混合型能源模塊,這些設備都能將自然能源和電池穩定化,并轉化為直流電。
有趣的是,并沒有多少大公司在該領域占有很大的市場分額,而一些中小型企業卻表現不俗,比如Xantrex公司。
報告還深入討論了高壓變電設備的關鍵組成部分——絕緣柵極型功率管(IGBT),認為該設備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在市場中將占據重要地位。
但報告仍對新能源持謹慎樂觀態度。報告結尾是這樣結束的:“在過去兩年里,一些在風能和太陽能方面有投資的公司已經顯現出價值。然而,如果太陽能和風能在全球能源中仍只占1%到2%的話,要將這些新能源應用增加到可觀水平,恐怕還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編譯:楊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