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巴掌:
打不醒“著魔”的小女孩
1991年4月8日,一個健康可愛的女嬰在廣西欽州市婦幼保健院呱呱墜地。孩子的父母隨意給女兒起了個名字叫“石一佐”。5年后的一次逛街,改變了石一佐的人生軌跡。
那年夏天,石一佐跟隨媽媽到農貿市場買菜。陳女士回到家門口后,猛然發現女兒給帶丟了,頓時傻了眼!就在這時,陳女士見街邊扎著一堆人群起哄,她擠過去一瞧,只見兩個老人在街邊下象棋,圍觀者叫嚷著“將軍”。令陳女士驚詫不已的是,5歲的女兒石一佐竟盯著棋盤,看得如醉如癡!
“啪”的一巴掌打在屁股上,石一佐回頭一愣,見驚魂未定的媽媽紅顏勃怒,石一佐頗感委屈:“大人們下棋,小孩子觀看一下也不行嗎?”陳女士見女兒小小年紀竟敢跟媽媽頂嘴,將孩子拖回家后,進行了一翻審訊:“你不懂象棋,湊什么熱鬧?”
“媽媽,我懂象棋”。石一佐見媽媽不信,她便背起了象棋口訣:“車走直,馬踏日,象飛田,炮打隔,小卒過河了不得……”陳女士目瞪口呆!她繼續審問女兒怎么懂得棋譜?石一佐從實招來:原來,石一佐的外公是個超級棋迷,經常和兒子殺得天昏地暗。石一佐見外公和爸爸下棋下得廢寢忘食,便悄悄站在身后觀戰。觀棋久了,石一佐覺得下棋很好玩,便默記在心,以致于在街頭觀戰跟丟了媽媽。
“你不是喜歡下棋嗎?那好,媽媽陪你玩?!钡诙?,陳女士的態度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令石一佐迷惑不解。陳女士不會下棋,她趕緊“惡補”象棋,然后支起棋盤,想讓女兒嘗嘗被打敗的滋味,這樣她就會知難而退。不料,自從與媽媽交上手后,石一佐精神煥發,斗志昂揚。只要一有空,她便纏著媽媽廝殺一兩盤。每次輸棋,石一佐都要報仇雪恨,令陳女士進退兩難。
四年后,陳女士跟女兒談判:“媽媽知道你對象棋癡心不改,但下棋不能當飯吃。要不這樣吧:你跟爸媽對弈一次,你若贏了,爸媽再也不干涉你下棋了?!?/p>
那天,楚河漢界烽火連煙,陳女士跟女兒在對弈中連輸三局,頓時目瞪口呆!爸爸石殿德不服氣,與女兒過招,結果很快敗下陣來。消息傳到石一佐外公的耳朵,這位下了幾十年象棋的“超級棋迷”向9歲的外孫女挑戰。那天,石一佐屏聲定神,天馬行空,最后以兩勝一和,讓60多歲的外公俯首稱臣。
第二巴掌:
“冠軍”的兩次落淚
2001年,欽州市舉辦第二屆象棋賽,石一佐背著爸媽跑去湊熱鬧。10歲的石一佐初生牛犢不怕虎,當她出現在賽場時,觀眾都被這個年紀最小的選手給逗樂了。石一佐一點也不怯場,她出其不意,臨危不懼,技壓群芳,一舉奪得本屆象棋賽金牌,整個欽州沸騰了。
2006年7月下旬,“威凱房產杯”全國象棋一級棋仕賽在京舉行。16名頂尖級巾幗女將云集北京,經過7輪角逐,15歲的石一佐再次脫穎而出,以4勝3和的成績,與取得5勝1和1負的湖北女將左文靜爭奪冠軍。在強強對戰中,石一佐攻其不備,戰勝了左文靜。然而,由于左文靜以高出1.5分的微弱優勢捧走了金牌,石一佐屈居亞軍。戰勝了強大的對手,結果卻獲得全國第二的名次,石一佐委屈的眼淚唰地一下奪眶而出,滴落在棋盤上。
石一佐不服輸,為了爭奪全國冠軍,她厲兵秣馬,于2007年6月下旬出征湖南。幸運之神又跟石一佐開了個玩笑,石一佐再次屈居第二。
再一次與冠軍擦肩而過,石一佐傷心至極。返回家鄉后,她將自己關在臥室,躺在床上嘔氣,連晚飯也不吃。此時的石一佐大概希望通過“絕食”的方式得到更多一點親情的安慰。不料,一向和藹可親的媽媽闖進女兒的臥室,“啪”地一巴掌打下去:“哭什么哭?你既然選擇了競技場,就應該學會寵辱不驚,承受得了挫折。難道流幾滴眼淚就能站上冠軍領獎臺么?”石一佐一咕嚕從床上爬起來,愣愣地望著媽媽,半晌說不出話來。
事后,石一佐在一篇日記中這樣寫道:“媽媽的這一巴掌雖然不重,但卻打到了我的痛處。仔細想想,競技場上從來不相信眼淚,金牌才是硬道理。一名出色的運動員不能怨天憂人,只有靠自己鍥而不舍的拼搏努力,才能夠實現夢想與目標?!?/p>
第三巴掌:
將“棋王”打回“原形”
石一佐雖然兩次與冠軍失之交臂,但兩屆的全國象棋賽都獲得銀牌,取得了國家大師的兩個序分。按照規定,石一佐已達到“國家象棋大師”的申報條件。
成名之后的石一佐成了一塊香餑餑。由于廣西沒有女子象棋隊,當地的體育部門經常“租借”石一佐出征。更有甚者,江蘇象棋隊、浙江象棋隊、上海浦東象棋隊爭相搶奪石一佐,讓她休學加盟成為專業棋手,每月還能領工資、津貼,參賽還有巨額獎金。面對誘人的條件,石一佐禁不住心旗搖蕩。在石一佐看來,成為專業棋手將名利雙收,讓工薪階層的爸媽過上富足、幸福的生活。石一佐開導爸媽:在中國體育界,運動員們單向發展比比皆是,例如“臺球王子”丁俊輝,除了專業強項外,什么也不會。藝術界也是如此,例如“天才鋼琴家”朗朗,除了彈琴,天生是個傻子。石一佐為此得出一個結論:現實利益至高無尚!
“孩子,讓我們都冷靜地想一想再作決擇吧?!标惻窟@次沒有越疽代庖,而是同時給母女一周的思考時間。
6天過去了,陳女士仍然沒有表態,石一佐以為爸媽這次面對女兒的“錢程似金 ”也動了心,把決定權下放給女兒。于是,石一佐準備寫《退學申請書》。
第7天,石一佐收到媽媽的一封家書,只見上面寫道:“乖女兒,說心里話,媽媽真的好希望你快捷地成為世界冠軍,星光燦爛。但是,你畢竟還是一個16歲的孩子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讀書與下棋并不矛盾。媽媽希望你快樂、健全、踏踏實實的成長,不為名氣所累,不為利益蒙眼,像小鳥一樣在尉藍的天空中飛翔……”
信中,陳女士還附了一張女兒這些年來欠下的“賬單”:由于石一佐經常出征比賽,難免耽誤課程。每次比賽結束后,上至校長、下至老師,都犧牲雙休日和節假日,給石一佐補課共計達600多小時,不收分文報酬,確保了“少女棋王”不因下棋而荒廢學業,各科成績常居班里上游。
讀著媽媽的家書和“賬單”,石一佐的雙眼潮濕了。她領會了媽媽的隱意:“讀書和全面發展比名利更重要?!眿寢尩募視q如無形的巴掌,打中了石一佐看不見的“軟肋”。回想起這幾年隨著名聲遠播,自己小小年紀便被人捧上了云端,頭暈目眩辨不清方向,或多或少粘上了浮躁、淺薄、急功近利的“明星成長綜合癥”,石一佐稚嫩的圓臉蛋發紅發燙。她當即從學校公用電話亭給媽媽打電話:“我要考清華、北大?!?/p>
2007年10月26日,從北京傳來喜訊:石一佐被國家體委授予為“國家象棋大師”資格,一舉成為我國年齡最小的“少女棋王”。陳女士見女兒眉清目秀,一臉笑容陽光燦爛,像鄰家女孩一樣單純可愛,全家人都為將“少女棋王”從神壇上打回“原形”而歡樂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