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在中華大地,屹立著舉世文明的東方建筑文化藝術,皇家宮廷,深山古剎,平原大地,處處可見我們前輩超凡的智慧創建下經久不朽的東方文化藝術品,它經歷了歷史的盛衰,大自然的摧殘,依然展示著“欲飛九霄”的雄姿!
走進中國重點保護單位“大昭寺”,我被一種濃濃的東方文化藝術所感染,于是我采訪了一位忙于繪畫的民間藝術家劉月紅。
李華:您是從哪里來?從事此專業幾年了?
劉月紅:我是從土默特平原家庭走出來的,上學時正趕上文革年代,因家庭成分不好,14歲跟舅父學習民間傳統繪畫技法,我也特別愛好繪畫專業。改革后,久住大昭寺,從事維修彩畫20多年。給我創造了學習東方文化藝術的機會,我感到很自豪。
李華:藝術作品有價嗎?很多人把書畫藝術當成一種商品對比,對此,您有何評價?
劉月紅:藝術不是商品,也無價。但是把藝術品視為有價的人,他們是高品位的人,有境界、有修養的人。追求藝術的人完全出于先天性愛好藝術,他是取悅于自賞,真求于他人的贊賞而奮斗一生,我是這樣認為的。
李華:你給人的印象是性情坦蕩和超脫,這樣性格在您的作品中表現出來了,您承認這一點嗎?
劉月紅:認真講,作品如其人。但是這也和地域有關。你認為我性情坦蕩、超脫是你的看法,別人或許是另一種看法。書畫的意境取決于一個人的心境。要了解中國傳統藝術,對中國的儒家、道家、佛家的了解很重要的,如果有人說我的作品中有東方美學思想的影響,那么,我們就有了認同感。
李華:您的談話,我感到有一種歷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召喚我們……
劉月紅:是的,又一個盛世向我們走來,中國有句古話:“父強子貴”,我們東方文化藝術的魅力在我們身上,有才之士倍出,繼承著“中國之粹”獨特的藝術風格代代相傳。
在這豐衣足食的年代里,藝術家們“脫穎而出”不斷的創新,裝點著祖國美好的河山。
我們共同為祖國繁榮昌盛而自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