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國慶前夕,劉平先生手握簸箕般海綿塊,飽蘸濃濃的墨汁,屏住氣,舞蹈般的揮寫下[龍飛華夏]四個大字,每個字足有兩米見方,一氣呵成。一眼望去,[龍飛華夏]真似飛龍走壁,鳳舞龍游,令人嘆服。觀摩劉平書畫書寫表演的觀眾是這樣評價他的:沒有厚積,難有妙得;沒有長年,哪有瞬間。
劉平現在是中國國際書畫院院士、中國文人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印書法筆會特技專家、香港東方文化中心特聘研究員,中國書畫藝術家創作中心顧問、書圣吳道子藝術館館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省文房四寶研究所特聘畫師、硯雕師、蚌埠市政協文藝家聯誼會副秘書長、聯誼書廠總經理。
劉平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從六歲起就開始跟父親習字。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書法的鐘愛與日俱增。一九七四年,劉平高中畢業后,離開生養他的巢湖,來到五河縣,起初從事油漆工作,后辦起工藝美術廠,終日忙碌于經營,以維持生計。熱愛丹青,渾身充滿藝術細胞的劉平不甘淪為匠人,于是三更燈火五更雞,筆耕不輟,在筆墨、宣紙上宣泄他的一腔熱情。二十多年來,他反復臨摹王羲之、顏真卿、懷素、張旭,米芾等歷代名家的碑帖,從中汲取書法精髓;并臨摹了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賴少其等一代宗師的作品。在他的書房中,這些臨摹的習作要用擔子來挑。劉平說:“臨摹的第一件事要觀看作品的神韻內涵,有一個分析、比較、研究、領會的過程;第二件事是看作品的景物造型、點、線、面、陰陽向背、色彩的濃艷或奔放明朗……不能形似而神非,那就失去臨摹的意義了。”

天道酬勤,春華秋實。劉平在書法界艱苦跋涉幾十年,取得了驕人的業績,恰恰應了[厚積薄發]這四個字。長期以來,他善于博采眾長,集眾人之精華。寫起字來不急不躁,不緊不慢,左右逢源,揮灑自如,用力得當,筆力嫻熟,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他的行楷、行書、隸書等都寫的與眾不同,別有洞天。尤其是《沁園春?雪》的草書,如行云流水,氣勢連綿,大小得當、錯落有致、墨分五色,體現得淋漓盡致,可謂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如[倚天抽寶劍,如海站蛟龍]的草書對聯,端莊雄渾、字字獨立,姿勢各異,氣韻生動。除此之外,他還善寫不同風格的榜書和特大型巨字,有[巨書狂]之雅稱。
出去遠游時,劉平隨時隨地都做一個有心人。普陀佛國,黃山奇松,并留下大量的照片、寫生書稿和心得文稿。他從大自然中獲得了書齋所得不到的靈感,這些靈感潛移默化到他作品中。
其書畫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賽中獲獎,被多家藝術單位及個人收藏,作品及書畫業績散見多家報刊雜志。在[情系奧運書畫藝術世界行]活動中,他的書畫作品深受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人的青睞,紛紛來信索書。
在劉平的影響下,其子女也熱衷于書畫藝術。繁忙的工作之余,全家人一起縱侃書畫藝術,交流心得體會,其樂融融。在去年國慶五河縣舉辦的首屆《光彩杯》個私企業書畫藝術展覽中,組委會特地為劉平全家特辟[劉平一家書畫]展區,參觀的觀眾從中獲得了美好的享受,也感受到一個溫暖的藝術之家濃濃的親情。
劉平已過知天命之年,但以后的路還很長。祝愿他勇往直前,攀登書法藝術的頂峰,書寫出更多更精彩更美好的作品,供世人欣賞。讓書法藝術伴他走過美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