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采購的橄欖枝并沒能成為大多數中國企業心目中觀音菩薩那般的楊柳枝,于是乎中國企業對聯合國采購的反應冷漠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格局下,對于中國企業來說,聯合國采購毫無疑問是一道大餐。但是這道大餐似乎并不太容易吃,因為近幾年在聯合國的全球直接采購中,我國企業所占份額始終在1%的低水平線上下徘徊。這構成了一個極其尷尬的事實,一個無以言喻的隱痛,那就是一方面聯合國采購近年來越發關注中國市場,而另一方面呢,中國企業整體卻表現出冷漠的態勢。然而,到底是聯合國采購這道大餐,中國企業不想吃還是吃不下呢?
大餐誰不想吃?
既然聯合國采購是道大餐,那么中國企業自然是想吃了,問題是如何吃?在了解了成為聯合國供應商的種種好處之后,中國企業自然會順理成章地要看看申請注冊成為聯合國供應商所需要的基本條件了,看看這道大餐是不是容易入口。這些基本條件是:
成為聯合國采購有一定的必要條件,即成為聯合國供應商的標準程序。這么說來聯合國采購的門檻即使不高,也絕對不會很低。譬如“從業經歷在3年以上”,一批新興的中國企業要搖頭了;“產品或服務在聯合國采購目錄內”注定又有一批中國企業再看過聯合國采購目錄后要望之興嘆了——沒我們企業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啊;“接受聯合國采購機構的合同條款”,聯合國采購機構的合同條款一定是比較苛刻的吧,看來先得好好研究下聯合國采購機構的合同條款再作決定;“取得相應的認證體系如 GB 或 ISO 系列 ”,一定又有中國企業要說:“我們還沒有取得這些認證體系怎么辦?”;“提供產品企業有出口經驗,提供服務企業有跨國服務經驗。”還好,這方面的經驗有是有,但是不足怎么辦?申請注冊成為聯合國供應商面對那么多競爭對手,我獲得訂單的機會又有多大呢?
總而言之,中國企業成為聯合國采購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就是說對于這道大餐,中國企業并非是不想吃,而是成為聯合國供應商實在是并非很容易。即使努力具備申請聯合國供應商的條件,那么接著為獲得聯合國訂單也是要承擔相當的風險的。于是當中國企業仔細地盤算不成功的風險,并與贏的可能收益和所需的資金成本、人力成本、機會成本進行比較權衡。如果說每項商業活動都是賭博的話,那么希望成為聯合國供應商的中國企業都是賭徒,在聯合國采購這道大餐面前,中國企業在擔心“有心栽花花不發”,在擔心付出和回報的不成正比。
盡管中國企業明白,一旦進入聯合國采購系統,企業可享受免稅待遇,而且付款及時,沒有反傾銷和各種貿易壁壘。一旦被確定為聯合國指定供應商,容易被國外大企業列入貿易伙伴名單。但是問題卻在于聯合國并非送財童子,不會白白地把錢送給你,并且中國企業在和聯合國采購系統打交道的時候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經驗可以借鑒,這樣一來一份聯合國采購的訂單合同可能會使中國企業發現實際履行成本比預期高得多,本來指望大賺一票,甚至進入新的市場,但結果卻將企業引至毫無價值的,浪費時間、成本和努力的死胡同,那么將是一個商業災難,所以聯合國采購的橄欖枝并沒能成為大多數中國企業心目中觀音菩薩那般的楊柳枝,于是乎中國企業對聯合國采購的反應冷漠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只是不知道中國企業還要在聯合國這道大餐的門外徘徊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