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厭倦了出口貿易中的低微收入之后,中國制造需要另辟蹊徑打開國門,而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國際組織采購能否成為無數中國制造的利潤下一站?在一次廣交會上,葉斌意外地結識到聯合國采購官員,她也第一次接觸到聯合國采購這一并不算嶄新的貿易形式。盡管聯合國每年都會花費大量的財力,面向世界各地的制造商進行貿易采購,但葉斌發現,中國制造卻忽視了這一市場。于是,她決心進入這一領域,并試圖幫助眾多制造企業進入到聯合國采購供應商的行列。

尷尬,世界工廠
2003年廣交會后,葉斌便開始從事有關于聯合國采購方面的工作,現在的她已經成為業內小有名氣的聯合國采購、國際政府采購專家了。
“在伯明翰留學的時候,感受最多的就是,中國制造幾乎無所不在。回國后一次廣交會上,跟聯合國采購團的官員接觸,才發現那么一個尷尬的事實,作為世界制造中心的中國卻很少的企業參與到聯合國采購供應商隊伍當中。”葉斌告訴我,“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項目,也非常富有挑戰性,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制造商投入到聯合國采購當中。因為跟聯合國做生意卻是是個明智的選擇。”
據統計顯示,聯合國每年都面向全球各大商家采購大約100億美元的物資,而諸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紅十字會等國際性組織每年的采購額大約是600億美元,而聯合國192名會員國也會通過聯合國采購的渠道進行大規模的采購。可以說,這是個巨大的誘人市場。
“與巨大的市場相反,似乎中國企業對于聯合國采購卻并沒有頗高的熱情。盡管,中國越來越多的制造商開始參與到聯合國采購的投標之中,但目前中國企業占聯合國采購比重的2%不到。而印度超過了5%。”葉斌感嘆到,“事實上,在聯合國采購物質當中,真正生產于中國的商品高達20%,也就是說有18%的中國制造通過外貿方式低價賣給了外國商人。他們卻將這些商品賣給了聯合國。—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制造商一直掙扎在利潤邊緣的一個原因吧。”
在聯合國20%的商品來自中國制造,而其中只有2%不到的商品是通過制造商直接向聯合國提供貨物的。這一事實也從側面告訴企業,跟聯合國做什么比起一般的外貿來說,利潤將會更大。更何況,能夠成為聯合國采購供應商,企業也將獲得利潤之外的利益。首先,一旦成為聯合國采購供應商,聯合國將在聯合國網站免費發布供應商的信息,對于制造商而言,這是不但可以提高企業形象,更可以帶來其它國際組織或者政府的采購訂單。其次,能夠成為聯合國采購供應商,將獲得免稅待遇,從而避免了曠日持久的貿易糾紛,更不必擔心反傾銷的訴訟,并且,一旦招標成功,在以后將有可能再次成為供應商,因為,聯合國重復采購的幾率是非常大的。
葉斌表示,中國制造在聯合國采購上已經遠遠落后于印度制造了。一方面,中國許多制造企業并不知道聯合國采購業務,在信息經濟時代,信息不對稱成為許多制造企業的弊病。另一方面,就聯合國采購的特性而言,聯合國采購的官員們更偏好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而中國制造商卻只是習慣會展形式,他們不相信素未謀面便可以達成貿易合同。電子商務已經成為許多制造企業的軟肋。當然,印度與中國企業還有在商務習慣上的差異,或許中國企業更多的相信人情,覺得生意必須吃喝、關系才能達成,事實上,聯合國采購都是在極度開放、公開的形勢下完成。并且,與中國企業相比較,印度企業他們官方語言便是英語,在語言方面他們便具有了天然的優勢。

另一種可能
事實上,對于眾多制造商而言,參與到聯合國采購(當然還有別的國際性組織采購)是個明智的選擇。
“在聯合國采購當中,其中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比重占據了50%以上,而發達國家則低于50%。并且,目前為了扶植發展中國家經濟,聯合國采購也秉承中‘從發展中國家到發展中國家’的政策精神。—聯合國的采購更喜歡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制造商。”葉斌告訴我們,“只要你的企業連續運作3年,或者3年以上,擁有了相關行業的國際認證,并且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都可以參與到聯合國采購的招標當中。”
聯合國采購的招標,是以價低者得的形式,完全都是公開、公平的,不存在任何暗箱操作。相對于許多發達國家企業而言,中國制造更具有價格優勢。“想想,18%的商品通過貿易賣給國外商人,而他們只需要貼牌便成為了聯合國采購供應商。這說明,中國制造具有著國外許多企業都無法比擬的價格優勢。為什么要把利潤拱手送人呢?”
“參與到聯合國采購當中,也是制造商逃離外貌上層層盤剝的另外一種選擇”。
“相對于一些貿易企業,聯合國采購官員更樂意與原始的制造商打交道。因為,他們并不認同發達國家對于發展中國家制造企業的‘利潤剪刀差’的盤剝。并且,這樣也更可能保障貨物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有那么一個典型的案例便是,江蘇某機械設備制造企業獲知聯合國將采購一批機械設備,但他們卻并不熟悉聯合國采購業務,并認為聯合國更信任發達國家的產品。于是,他們花費重金與以色列某貿易公司簽訂了協議,向他們購買品牌使用權,再以以色列生產的名義參加聯合國的招標當中。但招標的結果公布后,卻是出人意料的,中標的是來自印度的一家制造商,因為他們來自發展中國家。
中國制造需要做的便是,鼓足勇氣來,發掘作為制造企業的優勢。我們比起發達國家以及無數貿易商,更具有價格優勢。相對于其他貿易方式,聯合國采購更偏向于電子商務的形式,對于許多中國制造商而言,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一封電子郵件,一個電話,或許就能達成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訂單。相比較參加會展,通過面對面的貿易形勢,電子商務的成本是最低的。
參與到聯合國采購的招標,企業還可以學習到更多的國際化貿易規范。學習到規范的國際組織的跨國采購形式,熟知這些國際規范,對于企業而言具有重大意義。因為,不僅是聯合國采購,國際組織以及各國政府都十分青睞跨國采購形式。而一旦成為聯合國采購供應商,企業更有可能獲得其他形式的跨國采購的訂單。
在厭倦了諸如沃爾瑪等跨國公司對于制造企業的沉重盤剝之后,許多制造企業都苦苦地掙扎在了利潤的邊緣。對于中國制造而言,聯合國采購已經成為跨出國門,尋找利潤下一站的另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