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崔洧
當人們依然熱情不減地討論著已成為2007年度話題的《色#8226;戒》究竟是拉著藝術的大旗販賣情色還是拉著情色的大旗販賣藝術的時候,《投名狀》又不失時機地搭著情欲戲的順風車招搖過市#8943;#8943;不管販賣什么,賺足眼球的賣家都不擔心沒有人埋單,至少那些粉絲們,那些梁朝偉的、李連杰的、徐靜蕾的甚至湯唯的粉絲們,會是其中最為忠實的買家。

近幾年來,“粉絲”的概念與選秀節目相伴而生,而粉絲經濟的力量亦日益顯現,當人們還在驚異于粉絲經濟為天娛們貢獻利潤時,嗅覺敏銳的王吉鵬已經從正打得火熱的博客市場抽身離去,轉而挖掘粉絲背后更多的商機,開始打造國內第一家以粉絲為核心用戶群的“粉絲網”。
到2007年底的2年時間內,粉絲網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輩到今天已經超越新浪、搜狐、網易等大牌網站的娛樂頻道,在艾瑞娛樂類網站訪問量排行榜上位列第三,并且已經實現了收支平衡。
在娛樂大集上,成長迅速的粉絲網究竟以何為生?賣點何在?“粉絲網是一家販賣信仰的網站。”粉絲網創始人兼CEO王吉鵬并不諱言。
拿什么與魔鬼做交易
千百年來,無數人去不斷豐富上帝的理論體系,因此上帝的追隨者綿延至今。而對于整個娛樂業而言,劉德華的神話會結束,但劉德華倒了會有周杰倫接班,張惠妹不紅了會有張韶涵,長江后浪推前浪,前赴后繼,生生不息。只要娛樂業存在,偶像制造業就永遠不可能停止。
“娛樂業的核心就是偶像制造。”王吉鵬告訴記者,娛樂行業之所以能夠變成大流行、變成利潤,就必須保證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偶像產生,因此這個行業要不斷地打造偶像。
偶像制造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要讓很多人知道偶像,這里的潛臺詞就是要有相對應的粉絲,只要偶像制造業還存在,粉絲的群體就會不斷擴大。
依托于娛樂產業,粉絲網面對的人群基數遠比人們想象的要大。在中國喜歡娛樂的人群太多了,大家對八卦消息的關注是天性,喜歡音樂、電影、體育、游戲等等的人群基數甚至可以覆蓋整個人群的4/5,廣闊的產業空間堅定了王吉鵬打造粉絲網的決心,也為他吸引到了來自信中利投資公司董事長汪潮涌的第一筆風險投資。
2005年,剛剛從“博客中國”抽身的王吉鵬一無所有,沒有資金,沒有團隊,一個人帶著13頁的PPT,找到了汪潮涌。這次被王吉鵬戲稱為“空手套白狼”的引資經歷異常順利,只花5天時間,王吉鵬就從天使投資人汪潮涌那里拿到了1000萬。
“找風險投資是與魔鬼做交易,你賣出的這一部分必須是值得買入的,與魔鬼做交易就是一個大家各有所得的過程。我賣給他的是現在還看不到的東西,但重要的是我讓他看到了未來的發展空間。”
王吉鵬把粉絲網首次吸引資金的過程概括為“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遇到一個合適的人”。所謂“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指的是整個娛樂產業的狀態,中國的娛樂產業在發展,盡管這個產業依然處在整合期,還沒有形成大的品牌、大的公司流水線來生產、制造明星,但也正因此,更存在巨大的成長空間。
一年后,粉絲網第一輪融資到賬,此番融資的500萬美元來自在英國上市的基金公司,王吉鵬讓這些海外的投資人清晰地看到,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有著與歐美市場類似的偶像崇拜,有著正在增長的粉絲人群,更重要的,還有這個人群同樣正在增長的消費能力。
從選秀節目中獲取收益
“我們做的是國美的生意。”在王吉鵬看來,粉絲網之所以存在,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其依托于娛樂產業鏈,粉絲網所掌握的,是這條產業鏈的終端。
一度席卷中國上下的選秀節目,讓人們更為深切地體會到終端的力量。所謂選秀節目的成功,很大意義上是對于粉絲價值挖掘的過程。
在粉絲網出現之前,粉絲們的狀態可以用散兵游勇來形容。“所以當我們這么一個專業來服務于粉絲的媒體出現的時候,別人不可能不重視。”粉絲網副總編輯楊樾這樣說道。在粉絲網出現之后,卻可以依托其提供的服務和功能去實現粉絲結隊,形成穩定組織結構的愿望。
盡管中國的選秀節目市場已初現疲態,但對于粉絲網來說,從選秀節目中獲得的收益已經足夠。2007年轟轟烈烈的“紅樓夢中人”選秀,雖然沒有為新版紅樓夢選出真正的演員,卻成為創業之初名不見經傳的粉絲網絕好的發展契機,作為這場選秀的唯一報名入口,“紅樓夢中人”擴大了粉絲網的知名度,也給粉絲網留下了實實在在的幾十萬用戶。
“選秀只能是粉絲網的一個促進點,不可能成為業務線。”對于粉絲網來說,接下來要做的是繼續深挖“WEB2.0”的核心功能,黏住現有用戶群,進而繼續擴張。如今,開發明星周邊產品的粉絲商城以及類似知名網游“第二人生”的3D虛擬人物社區“粉立方”已經相繼上線,一直在探尋新的贏利模式的王吉鵬希望,在2008年,廣告的收入、明星產品的收入與虛擬物品道具的收入能夠在粉絲網的總體盈收中各占33%,呈現三足鼎立的形勢。
盡管到目前為止,粉絲網的主要盈收還是來自廣告,但值得注意的是,粉絲網的廣告收入與其整個平臺在互聯網的地位是不相符的,他們賺的錢比很多更大、更老的公司還要多。“當他的指向跟我們的受眾群是切合的時候,這個生意就比較好做了。”楊樾這樣說,“所有鐵桿的粉絲都聚集你這里,你會形成一個裙帶效應,而且在以后發展過程中,你會發現這個雪球越滾越大。最重要的是你的核心人群是誰,你所有的服務都圍繞他來滿足,你要給終端提供相關的東西,不管是電影、電視劇還是其他類似的業務我以后都可以賣給他們。”
盡管依托于“WEB2.0”的平臺,王吉鵬卻不假思索地將粉絲網定義為“典型的娛樂產業”。 他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用IT的方式做娛樂。“等粉絲網作為一個本體贏利具備一定規模之后,我會考慮一個新的模式。”也許會逆行至娛樂產業鏈的上游,王吉鵬說,他的終極目標是讓更多的人享受更多的娛樂服務。
人物志·王吉鵬
王吉鵬的名片是粉紅色的,如同粉絲網的主色調那樣。
在陷入這個粉色溫柔鄉之前,他的頭銜是“博客中國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缺省身份是IT評論家,名下作品有《王吉鵬快意恩仇錄》、《覺醒,東北》、《盛大成功之謎》等書。
4年前,還是遼寧省錦州渤海大學一名普通大學教師的王吉鵬以一篇題為《網站CEO的下一個稱呼——老鴇》的檄文,聲討網絡色情,并引起廣泛關注,在央視與王志“面對面”,自此一舉成名,贏得了“網絡反黃第一人”的名頭。
如今的他已告別“反黃”多年,投身于粉絲經濟的藍海,帶領中國的粉絲們一起追星,這位粉絲網的掌門人坦陳,自己就是張曼玉的鐵桿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