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今年,全國和全省組織工作會議對做好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黨的建設工作更富有時代氣息、更富有實際成效的總要求。我們必須緊扣科學發展這個時代主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求新思變謀實招,以改革創新精神穩步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基固本”工程,為全力開創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新局面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和組織基礎。
進一步深化“三級聯創”,突出“三個更加明顯”
“三級聯創”活動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的有效抓手和根本途徑。新時期,黨中央先后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兩大歷史任務,不僅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也為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賦予了新內涵。
按照鄉鎮黨委和農村黨組織“五個好”建設目標,我們從五個方面進一步深化“三級聯創”活動:一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組織保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黨,重心在基層。我們按照中央《關于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意見》等4個長效機制文件和區委出臺的 “1+7”文件精神,不斷鞏固和發展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建立健全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長效機制,特別是區委組織部設立了黨員服務中心,鄉村兩級設立了黨員服務站點,廣泛開展“黨員設崗定責”、“黨員承諾制”、“萬名黨員結對幫扶”等活動,讓廣大黨員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充分發揮出先鋒模范作用。二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是基礎。我們把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作為“三級聯創”活動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探索創新村級組織設置的思路,通過大村帶小村、強村幫弱村的有效形式,著力提高全區農村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整體發展,提高農民物質文化生活質量。三是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保障農民民主權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我們在創建活動中繼續擴大農村基層民主,落實各項民主制度,確保廣大農民群眾真正享有各種權力,激發他們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熱情。四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新型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群眾是主體。我們緊緊圍繞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文化、送技術、送服務活動,幫助農民更新觀念,掌握知識,努力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五是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保持農村穩定。沒有農村的和諧穩定,就沒有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我們積極引導農民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及時疏導群眾情緒,防止矛盾擴大和激化,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切實加強農村和諧社會建設,進一步引深以人和、家和、鄰里和為主要內容的“三和”創建活動,使之成為和諧社會的健康細胞。
通過進一步深化“三級聯創”活動,使區委在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核心地位更加明顯,鄉鎮黨委的關鍵作用更加明顯,村級黨組織建設成效更加明顯。
進一步推進制度創新,促進“三個轉變”
制度不僅是農村基層黨組織正確行使權力的準繩、人民群眾維護正當利益的保障,更是推動工作向前的動力。近兩年,我們制定并出臺了黨建工作“1+7”文件,其中包括《郊區村級組織規范化管理暫行辦法》、《民主評議村干部實施方案》以及《農村離任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享受生活補貼制度》、《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大中專畢業生到村任職試行辦法》、《關于集體經濟欠發達村財政補助暫行辦法》、《特殊人才崗位津貼制度》等一系列新的規章制度,有效地規范了農村基層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實踐證明,只有通過不斷推進制度創新,才能使一些具體的工作緊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中,并且使基層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呈現“三個轉變”的良好局面。
一是領導干部重視黨建的思想上由“要我抓”轉變為“我要抓”。通過制度明確各鄉鎮、各部門“一把手”抓黨建工作的具體職責,讓他們思想上產生“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是不稱職”的責任意識,做到基層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目標同訂、任務同下、職責同查、工作同獎懲。二是各級黨組織落實黨建的要求上由“軟指標”轉變為“硬尺子”。在制定各項制度過程中,注重把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和量化,最大限度地將黨建工作化抽象為具體,化“空洞”為生洞,化“無形”為有形,切實解決了黨建工作可操作性不強的問題。三是黨員干部履行黨建的任務上由“做虛功”轉變為“履實則”。在落實各項黨建責任制中,注重加強督查和考核力度,使基層黨員干部增強履行黨建任務的積極性、主動性。2008年,我們將重點圍繞村干部選任方式、村級組織設置、干部考核方式、干部教育模式、人才培養形式、發展黨內民主等6個“突破點”展開工作。“工作未動,制度先行”,要實現預期任務,必須要有相應的制度做保障,必須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去規范各項工作。我們將按照“內容完備、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科學管用”的要求,不斷加大制度創新力度,使之更有利于促進黨建和組織工作,更有利于增強黨的凝聚力、號召力、創造力,更有利于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的工作熱情。
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實現“三個突破”
首先,我們將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作為執政能力建設的重點和關鍵,力爭在干部選拔任用上有突破,唱好培養、選拔、使用“三步曲”。按照最講黨性、最重品行、最作表率的要求,通過機制激勵、政策支持、待遇保障,逐步培養既懂黨的政策,又懂經濟工作的全面型干部隊伍;培養具有一技之長、能夠帶動經濟發展的專業型干部隊伍。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群眾信得過”的標準,力爭把優秀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調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按照干部成長規律,保證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量才定崗的前提下,加大鄉鎮與機關之間干部的“雙向交流”力度,增加干部多崗鍛煉的機會。
其次,我們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和充分發揮黨員先進性的角度出發,大力發展黨的力量,力爭在黨員發展上有突破。我們在發展新黨員過程中,明確提出:新黨員一般不超過35周歲,同時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而且要盡可能掌握1~2門帶領群眾致富的專長或本領。這一要求不是抬高門檻,限制發展黨員,而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角度出發,專門提高入黨標準,讓基層黨組織注重從民營企業家、種養植大戶、高技能職工等農村優秀人才中選拔充實黨員隊伍,真正讓能人成為黨員,讓黨員成為能人。我們注重從非公有制企業中、非黨村委會主任中和選聘的大學生村干部中發展黨員,特別是做好新經濟組織中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工作,把其中符合黨員條件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增強黨在新經濟組織中的力量。
第三,我們按照圍繞發展聚人才、集聚人才促發展的工作思路,把人才隊伍作為經濟發展最具潛力和活力的因素,力爭在人才拓展上有突破。我們將統籌抓好黨政人才、事業單位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外聘人才、郊區籍在外人才等8大類人才隊伍,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與使用、引進與流動、評價與鼓勵的的人才創新創造激勵機制,努力構筑人才高地,營造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社會氛圍,把各方面人才的力量凝聚到建設最具實力、充滿活力、富有魅力的新郊區上來。通過加強隊伍建設,使郊區真正擁有一支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和有思想、有能力、有胸懷的“三干三有”干部隊伍。
總之,要在新時期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必須要以改革創新的思維、求真務實的精神、科學管用的方法與時俱進地穩步推進“強基固本”工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