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性是什么?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事關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大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是中國農村現狀提出的迫切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民主在農村發展的重要保證。村委會干部帶頭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貫徹執行黨的“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針,促進農村社會進步的需要,也是全面推進村民自治,加強自身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如何搞好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要想抓好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村委會干部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具體工作:
第一,教育農民講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
(1)教育農民講家庭美德。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不和,鄰里不安”。家庭美德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村委會干部帶頭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就要在外工作讓大家打心里佩服、在家生活讓大家無話可說,為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做出榜樣,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群眾。同時,要多渠道、多方式加強對農民群眾的家庭美德教育,教育群眾做到:孝敬老人,盡贍養義務;夫妻平等,互相尊重;愛護子女,勤儉節約;尊重倫理,反對家庭歧視和家庭暴力;勤勞致富,遵紀守法。
(2)教育農民講職業道德。村委會干部要真正提高對農民職業道德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農民群眾的職業道德教育,培育市場經濟所需要的誠信原則、競爭意識、法制意識,特別是強化對那些個體工商戶及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使他們增強自律意識,做事不損人利己。同時,對那些見利忘義,造假、販假、違法亂紀的人和事,要堅決制止,嚴肅處理,不講情面,更不包庇縱容。
(3)教育農民講社會公德。村委會干部要教育農民群眾做到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誠實勞動,自覺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不參拜神廟,不抽簽算卦,對婚喪嫁娶不大操大辦,反對封建迷信和封建宗族活動,移風易俗,自覺遵守道德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注重對婚喪嫁娶、重大節日和祭祀等民事活動的教育引導,做到文明簡樸。堅決反對偷盜、賭博、吸毒販毒、制黃販黃、賣淫嫖娼等社會丑惡現象,提倡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農村社會的文明建設程度。
第二,帶頭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村委會干部作為農村基層干部,和廣大農民群眾朝夕相處,代表著黨的形象、政府的形象、干部的形象。村委會干部帶頭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是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是加強農村道德建設的客觀需要,更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1)帶頭遵守社會公德。村委會干部帶頭遵守社會公德,就是要帶頭做到克己奉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帶頭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頭落實婚事喪事簡辦、殯葬改革、計劃生育等政策,并同各種違法行為作斗爭。要因地制宜,搞好文化陣地建設,多組織看好書、好戲、好電影活動,加強思想道德防線建設。
(2)帶頭遵守職業道德。村委會干部帶頭遵守職業道德,就是要帶頭做到愛崗敬業、辦事誠實厚道、服務群眾、無私奉獻,講原則、講道理、重合同、重信用。對那些見利忘義、造假販假、坑蒙拐騙及違法犯罪的人和事,要堅決予以制止,并依法嚴厲打擊,不講地方保護主義,不講情面,更不包庇縱容。
(3)帶頭遵守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是維護家庭穩定、促進社會安定的重要思想基礎。村委會干部帶頭遵守家庭美德,就是要帶頭按照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要求,做到孝敬老人,盡贍養義務,對老人晚年的幸福生活不干涉、不阻撓,尊重老人的個人意愿;夫妻平等,生活上互相關心、互相尊重,工作中互相支持、相互理解;關心愛護子女,盡撫養責任,保證他們能正常生活,及時接受教育;對子女的婚事不包辦、不干涉,尊重自由戀愛的社會主義新風尚;對重大喜事不大操大辦、不鋪張浪費。自覺做一個好兒子(好女兒)、好丈夫(好妻子)、好父親(好母親),反對家庭歧視和家庭暴力,不違反家庭倫理,同一切違反家庭道德的行為作斗爭,保證農村社會的穩定。
如何組織好創建“文明村”、“文明戶”活動?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文明村”、“文明戶”創建活動,是社會主義新風尚的自發產物,是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村委會干部組織好“文明村”、“文明戶”創建活動,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的需要。
(1)充分發揮村委會干部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村委會干部和黨員是農村發展各項事業的基本力量,組織好“文明村”、“文明戶”創建活動,必須要充分發揮村委會干部和黨員的表率和模范作用,要求他們自己首先要努力達到“文明戶”標準,做到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文明禮貌、計劃生育、帶頭致富、勤儉持家、尊師重教、尊老愛幼、家庭和睦,用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農民群眾,為“文明村”、“文明戶”創建活動樹立榜樣。
(2)不斷發展和壯大農村經濟
物質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和物質保證。當前,對已經致富的村子來說,要著重解決好富而思源、富而思進的問題,努力增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使經濟發展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對相對貧困的村來說,要大膽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理清思路,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引導農民加大種植業和養殖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大力發展村辦企業,改良品種,引進技術,拓寬招商引資渠道,有計劃引導富余勞力有序外出務工,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斷增強農村經濟實力,為創建“文明村”、“文明戶”活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提供可靠的物質保證。
(3)堅持群眾路線,加強制度建設
開展“文明村”、“文明戶”創建活動,一定要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文明村”、“文明戶”評選標準,要求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文明村”、“文明戶”評選活動要充分發動群眾,讓群眾廣泛參與,自己督促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要建立健全創建活動的規章制度,完善評選程序,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實行民主管理、科學管理、動態管理,堅持實事求是,不搞終身制,始終確保創建活動的質量和活力,為“文明村”、“文明戶”創建活動提供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制度保證。
如何開展反對封建迷信、移風易俗的工作?
在農村,由于受整體教育水平不高的制約,加之漫長封建社會遺毒的影響,一些封建殘余思想尚未根除;同時,我們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各種新舊觀念不時碰撞,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封建迷信仍有市場,不良風俗普遍存在,個別地方甚至還有滋生蔓延之勢,嚴重影響著農村社會風氣的好轉,阻礙了農村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大力宣傳科學、反對迷信、倡導移風易俗是擺在村委會干部面前的一項長期任務。
反對封建迷信,移風易俗,要求村委會干部:
(1)帶頭宣傳科學。大力宣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緊貼農村和農民的實際,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據農民群眾的現實需要,重點宣傳科學文化知識和農村實用技術。
(2)要把宣傳科學與反對迷信、移風易俗結合起來。村委會干部要結合當地農村工作實際,根據農民群眾的特點,堅持不懈地對他們進行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無神論的教育,反對利用宗教進行非法活動,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依法堅決處理打擊搞封建迷信的重點人和突出事,對違反村規民約的各種行為不縱容不姑息,堅決遏制封建迷信的蔓延和宗族勢力的抬頭,使農村逐步形成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科學文明健康的新型風氣,促進農村三個文明建設。
(3)嚴格區分宗教信仰與封建迷信活動的界限。要認真學習和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并因勢利導,使之為農村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但要堅決打擊披著宗教外衣搞封建迷信、禍害他人、影響農村穩定的不法行為,對那些借宗教之名行反對社會主義之實,借宗教自由搞邪教活動的人和事要時刻警惕,隨時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為什么要加強農村文教管理?
農業發展靠科技,科技發展靠人才,人才發展靠教育。農村教育的普及程度和發展水平,決定著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水平。加強農村文教管理,積極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是提高農民文化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迎接市場經濟挑戰的需要,也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農村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以后,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黨員和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術教育上來,放到辦好本村本鄉的教育事業上來。村委會干部必須認真貫徹執行中央決定的精神,加強文教管理,大力發展農村的教育事業。
怎樣做好農村教育管理工作?
(1)大力發展基礎教育。現在農村的部分學校條件不好,不但校舍有的還是危房,而且有的教師工資不能按時足額發放,更有的長時間發不下工資,導致嚴重的教師外流,嚴重影響了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有的農民對教育缺乏清醒認識,過早地讓小孩輟學打工掙錢,有的重男輕女,不讓女孩子上學,嚴重影響了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因此,村委會干部不但要盡力保障必要的辦學條件,及時解決辦學中出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防止學生流失,讓適齡兒童按時入學,還要教育村民群眾增強義務教育的法制觀念,自覺遵守《義務教育法》,保障兒童平等受教育的權利。
(2)積極發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村委會干部要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掃盲教育,動員群眾參加各種夜校、文化知識培訓班,努力減少文盲半文盲人口;還要結合當地生產實際,本著實用、高效、方便的原則,多渠道組織農業技術培訓,使農民不斷掌握先進的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漁產品增值技術;通過各種方式,廣泛宣傳市場經濟、提供市場信息、滿足市場需求和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提高農民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
(3)依法開展農村教育集資,努力增加農村教育投入。《農村教育集資管理辦法》規定,農村教育集資應根據當地經濟、教育發展狀況和群眾承受能力,堅持依法、自愿、量力、專款專用的原則。農村教育集資必須專項用于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危房改造和修繕、新建校舍,不得由學校收取,不得采用按在校學生人均數額向學生攤派的方法進行。村級教育集資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可以向本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籌集。
如何加強農村文化建設?
(一)帶頭用社會主義思想占領農村文化陣地。
就是村委會干部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注重用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熏陶廣大農民群眾,使之成為農村文化的主流。這是村委會干部的基本職責,也是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思想保證。
用社會主義思想占領農村文化陣地,就要自覺地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農民群眾。
用社會主義思想占領農村文化陣地,就要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種錯誤思想的侵蝕,用積極健康的社會主義文化占據農村文化生活的主導地位。用社會主義思想破除占領農村文化陣地,就要充分調動村級其他組織的積極性,共同抓好思想教育工作。在發展農村文化工作中,一定不要單打獨斗,要充分發揮村委會、共青團、婦聯、民兵等組織的合力作用,不斷總結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新方法、開辟新途徑、達到新境界。
(二)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
從當前來看,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主要應抓好以下工作:抓好農村的廣播電視設施和群眾文化工作網絡建設,健全農村廣播網,盡快解決廣播到村入戶的問題;逐步完善電視差轉設施,提高農村電視覆蓋率,解決偏遠地區農民看電視難問題,在有條件的地方,盡量將有線引入農家,以滿足群眾的基本文化需要為出發點,注重實用、實效、科學;要嚴禁以發展民俗文化、打造旅游勝地為名興建宣揚封建迷信的場所,更不能讓這些場所成為藏污納垢的避風港。
(三)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的管理。
對農村文化市場危害最大的是黃色出版物、淫穢影像、賭博活動和封建迷信,要有效地防止這些不健康的內容充斥農村文化市場,必須嚴格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配合文化管理部門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建立健全文化管理體制;要依法加強圖書發行、錄像放映以及各種娛樂場所和文藝表演團體的管理,打擊非法經營活動。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最重要、最積極的措施是要根據農民群眾的需要,多組織好書、好戲、好電影下鄉,精心組織農村傳統節日活動以及群眾喜聞樂見的花會、燈會、社火等文化活動,并利用文藝匯演、書畫展覽、體育比賽等多種形式,為農民參與文化體育活動創造條件,推動農村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