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新小麥標準執行最低收購價,麥農的收益會有很大差異。不同的麥子每500克相差0.05元。因此,要想小麥賣個好價錢,在收獲階段和收購階段都要做到“三分”:收獲階段,農戶要分品種收割、分品種儲存、分品種出售;收購階段,糧食部門要分品種收購、分倉存放、分品種銷售。農民辛苦大半年生產出來的小麥,能否最大限度地賣個好價錢,糧食收購企業分品種、分品質、分等收購是關鍵。白小麥比紅小麥、混合小麥每500克收購價高0.05元,同品種的每個等級又差0.02元。收購人員的任何疏忽,就會導致農民得不到應得的收益。
河南延津縣自1998年開始推廣優質小麥。由于當時強麥期貨尚未推出,沒有一個公認的優質小麥檢測標準,生產出來的優質小麥沒有分收、分儲、分銷,優質小麥很難賣出好價格。借助強麥期貨標準,優質小麥銷售價格大幅提高,每500克優質強筋小麥高出普通小麥0.15~0.20元,購銷企業上門搶購。農民積極性高漲,1998年延津僅推廣了幾萬畝優質強筋小麥,現在已達到了60多萬畝。鄭州商品交易所強麥期貨上市5年來,強麥期貨成交量累計達18億噸,交易額33 495億元。2007年,強麥期貨的交易量和交易額增幅分別達166%和199%,位居全球商品期貨成交量排名第7位。
與期貨市場相反的是,近年糧食系統執行的最低收購價收購的小麥數量在減少,雖然與多渠道進入收購市場有關,更與所執行的老的收購標準有關系。我們希望,新標準的執行,會成為我國小麥生產的穩定發展的推動力。
小麥子粒質量的優劣既體現了不同品種的生產能力(粒重大小、子粒均勻度、整齊度等),又與小麥的一次加工品質和二次加工品質直接有關(子粒容重、硬度、蛋白質含量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小麥子粒質量已有30多項判斷指標及其配套的方法,但這些方法多為實驗室方法,需要價格比較昂貴的儀器,在生產應用特別是糧食收購中不可能直接利用。因此,根據小麥子粒外觀物理性狀、營養品質、加工品質的相關性,探討和分析利用外觀或簡單器械判斷小麥子粒質量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山東農業大學田紀春教授有著多年從事優質專用小麥育種和品質檢測工作的體會,他向筆者介紹了一套可以簡單直觀地判定小麥子粒質量的方法。
品種和純度——小麥品種是指具有一定特異性、穩定性和一致性,并經過國家或省種子部門試驗審定、允許在生產上推廣種植的品種。不同品種除在株型、株高、穗型等方面有特異性外,其子粒有明顯差異:粒色、粒型、腹溝深淺、茸毛有無及長短等。
粒色和粒形——粒色由麩皮的3個分離層中的色素所決定。不同品種麩皮的顏色不同,子粒分為紅粒、白粒和琥珀色子粒等。加工時,麩皮與胚乳分離,所以粒色與面粉白度無關。粒型分為長圓形、卵圓形、橢圓形和圓形等。圓形或卵圓形子,表皮面積小,容重高,出粉率也高。
子粒飽滿度和子粒容重——同一品種,子粒越飽滿,千粒重越大,表皮所占比例相對小,出粉率越高。隨粒重增加,蛋白質含量增加。子粒容重是子粒大小、粒型、子粒整齊度、千粒重、腹溝深淺、胚乳質地等指標的綜合反映。根據子粒容重可以判斷小麥的出粉率和劃分收購等級。
角質率和子粒硬度——角質率由胚乳質地決定,用角質子粒占的百分數表示。角質種子胚乳內淀粉顆粒間的空隙為可溶性蛋白質所填充,子粒干燥過程中,含蛋白質的胞質緊緊吸附在淀粉粒上,使細胞結構呈透明狀,又叫玻璃質。角質率高的品種,蛋白質含量和容量高,硬度及出粉率大。子粒硬度是國際貿易中決定價格的要素。
田紀春認為,小麥子粒品質各主要指標之間關系密切。硬度反映了子粒胚乳的整個內部結構,主要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角質反映的是子粒胚乳橫斷面的外觀狀況,易受小麥栽培措施、生長環境和干燥條件等外界因素的影響;粉質是當子粒內部存在空氣間隙時,從而使得子粒呈現為不透明或粉質;當子粒充填緊密時,沒有空氣間隙,光線在空氣和麥粒界面衍射并穿過麥粒,沒有反復的衍射作用,形成半透明或角質的子粒。小麥子粒性狀是評價小麥子粒質量最直觀的標記,圓形且外觀光滑、無茸毛的子粒間的間隙小,易形成較高的容重,而容重與出粉率有關,直接決定收購定級和加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