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2日,農歷正月初六,山東省陽谷縣阿城鎮閆莊村舉行廟會。
記者剛到村口,就見四鄰八鄉的人們熙熙攘攘地向村里擠。距廟會戲臺不到1千米時,梆子、擂鼓、嗩吶、雙釵交響聲直傳耳畔。東西600多米長的大街,大紅燈籠高高掛成一線。
閆莊村已有339年歷史的祠堂門前,人頭攢動,戲臺四周早已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正上方懸掛著豫劇《吳鳳嶺》的橫幅。原本想著是演員登場,沒想到卻是閆莊村的“11696”節目首先開始。
村支書閆兆美一番介紹后,23名閆莊男女老少帶紅花、捧證書登臺亮相。“經村道德評議會會員表決,趙巧蘭、楊月煥等23名村民被評為優秀村民。”閆兆美說著,第一個鼓掌:“給優秀村民照相,相片貼到優秀村民光榮榜上。”
“11696,一組阿拉伯數字有講究,涵蓋了優秀村民的各方面。”閆兆美告訴我們:“11是村里每年評選1位好婆婆、1位好媳婦;6是評選6名致富能手;9是評選9位優秀外出務工青年;6是表彰6戶當年培養出大學生的家庭。以前村里只評選好婆婆好媳婦,696是鼠年新添的項目。”
2007年,閆莊村好事連連:被評為中國民俗文化村、省級綠化環境示范村、省級生態環境示范村、省級文明村,建立了民俗文化一條街,設石器、紡織、編簍展廳30個,收集逾百歲的民俗器具300多件……
29歲的閆瑞振當選優秀外出務工青年,高興地連聲說:“挺高興,一家人的榮耀!”3年來,閆瑞振和媳婦在蘇州打工,年收入近四萬元。閆瑞振父親病故,母親身體不好,過日子似在爬坡,但閆瑞振身在異鄉、心系家鄉。兩年來,他給村里修路、修橋、通自來水等公益建設捐款2000多元。“瑞振沒忘本。”道德評議會會員、退休教師閆家貴說,“表彰對象第一個硬杠杠是德,厚德才能載物。”
“頭午回娘家,帶上紅花、證書,叫娘家人也瞧瞧。”好媳婦當選者楊月煥止不住地咯咯笑。
上午10:30,表彰會結束,“咚咚咚咚”,黃河威風擂鼓一響,廟會開鑼。魯西大綿羊竟斗,女娃踩上高半米的高蹺,兩頭金毛獅子嬉鬧繡球,豫劇開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