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病種類很多,包括傳染病、寄生蟲病、內科病、外科病及產科病,而危害最嚴重的是傳染病,其次是寄生蟲病、中毒性疾病和營養缺乏性疾病。這些疾病會給養殖戶和養殖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養豬業的發展。為了預防和消滅豬的疫病,保護養豬業的健康發展,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必須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方針,使飼養管理科學化、防疫衛生制度化,以提高科學養豬的水平。
一、加強飼養管理
1 按豬的品種、性別、年齡、體重、強弱等進行分群飼養,根據各種豬各階段的營養需要,確定不同的飼養標準和飼養方法,及時補充微量元素和微生素,以保證豬的正常發育,防止營養缺乏性疾病。概括起來為:公豬“精料為主,增加蛋白,強制運動,合理配種”。母豬“單欄飼養,適時配種。消毒分娩,補料催乳。”仔豬“定期哺乳,提早補料,預防三痢,過好三關”。架子豬“合理分群,大欄飼養,加喂青料,適當配方。”肥豬“保持安靜,充分休息,吃飽睡好,適時出欄。”
2 改善飼養環境,使豬舍清潔衛生,通風良好,冬天保溫防寒,夏天防暑,減少疾病。
二、堅持自繁自養
養豬戶應盡可能做到自己養母豬,繁殖小豬,自行育肥。這不僅可以及時獲得所需要的良種豬源,還可以降低養豬成本,防止買豬時帶進傳染病,減少疫病的發生。
三、建立防疫衛生制度
建立防疫衛生制度是確保生產安全、獲得更大經濟效益的一項重要措施。
1 飼養場地選擇。應選擇地勢較高、離開交通要道和居民區、水電方便的地方,飼養區要與生活、生產區分開。
2 建立“全進全出”制。大批或小批飼養商品育肥豬,都應采取“全進全出”的辦法,整批進豬、整批出售。出售后對豬舍和飼養區進行一次全面徹底清掃和消毒,再整批進豬飼養。這樣有利于消滅病源和傳播途徑。
3 嚴格檢疫制度。購進豬必須有產地檢疫證明和防疫注射證明。
4 建立消毒制度。一周內進行1~2次小消毒,1~2個月進行一次大消毒,并設立出入口消毒池。
5 合理處理糞便污物:每天清掃并將其發酵,以殺死病菌和蟲卵。
6 做好滅鼠、滅蟲和防犬工作。
7 注意觀察,及早發現疫病,及早防治。
四、定期進行防疫注射和預防驅蟲
每年春秋兩季注射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仔豬副傷寒等疫苗,即可預防常見傳染病的發生。預防驅蟲是根據寄生蟲流行特點,每年在一定時間給豬服用一定量的驅蟲藥進行預防。
五、預防中毒
豬的中毒性疾病危害比較嚴重,中毒原因很多,但多數是植物性毒素所引起的。
1 防止亞硝酸鹽中毒。新鮮蔬菜含有大量硝酸鹽,如蒸煮不當或貯存不妥,可使硝酸鹽在硝化菌的作用下還原成劇毒的亞硝酸鹽,引起中毒。防止中毒方法:一是大力提倡生喂,不用堆積發熱霉爛的蔬菜喂豬。二是煮潲時應迅速煮熟、冷卻,不宜加蓋燜煮、慢冷。三是對已知含亞硝鹽的飼料,用時可加入高錳酸鉀(每含量亞硝酸鹽4克,加入高錳酸鉀0,1克),使之氧化為硝酸鹽,降低毒性。
2 防止霉飼料中毒。一是收獲谷物時,徹底曬干,低溫貯存。二是嚴重霉變飼料應廢棄,不能喂豬,輕微發霉飼料應去毒后搭配使用。去毒方法是以3倍清水或10%石灰水攪拌后浸泡一晝夜,連續依法再換清水3~4次,然后取出曬干再用。
3 防止餅、粕、糟、渣中毒。這類飼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毒物質。如棉子餅中含有棉子油酚,菜子餅中含有配糖體黑介子甙,蓖麻子餅含有蓖麻子毒素。防止中毒的方法是:限制用量,先用少數豬作試驗,定出安全范圍后,再擴大飼用。對懷孕母豬最好不喂。菜子餅去毒方法是將菜子餅埋入1立方米的土坑內2個月,可基本去毒。
4 防止食鹽中毒。食鹽是維持正常生理活動不可缺少的成分。但喂量過多,會引起中毒。防止中毒方法:正確掌握食鹽喂量。一般每日大豬15克、中豬8-10克,小豬5-6克。利用醬渣、魚粉、剩菜飯養豬時,要考慮食鹽含量,適當與其他飼料搭配,不必再加食鹽,保證飲水充足,促進食鹽排出。
六、豬病的診斷
診斷是一項極為困難、復雜的工作,臨床獸醫一般以臨床癥狀和解剖檢查為主,先作出初步診斷結論,并立即采取相應措施。
七、處理和治療病豬
依疾病性質、經濟價值、當地流行情況來綜合考慮,一般對一類傳染病應采取撲殺或急宰處理;用藥物可以治愈的要及時進行治療,無臨床癥狀的陽性病豬,要分別淘汰、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