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村兩委換屆選舉年,如何積極穩妥開展換屆選舉工作,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值得深思。
把脈當前村級民主管理問題的癥結
實踐中主要存在村民不能充分行使和不能正確行使民主兩種情況。所謂不能充分行使民主是村民享受的是不完整的民主,即村民通常享受的是每3年1次的村兩委換屆選舉,而對于3年期間村級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沒有充分參與,導致村民對村級工作不知情,對村干部工作行為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導致村民對民主管理熱情不夠。所謂村民不能正確行使民主,即村民不在意自己的民主權利,或不能出于公心,容易被宗族和地域關系所牽制,違心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往往出現愿望與行動上的反差,特別是在一些合并村,群眾往往考慮的是區域平衡,一心想選出的、所維護的是自己區域和宗族的代表。
民主乏力,對于村兩委換屆選舉帶來一定難度。綜觀近年一些地方村兩委換屆選舉,盡管花費很大精力和財力,選出來的仍然是以年齡老化、能力弱化為特征的原班人馬,并沒有達到在競爭中優化班子的目的。在規模擴大的鄉村,兩委選舉還激化了農村矛盾,形成了選舉后遺癥,嚴重制約了新一屆村級組織的作為。
出現上述情況,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鄉與村關系不規范,鄉鎮存有疑慮,不積極推動民主。首先是鄉鎮對村級工作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少。稅改前,處于政績經濟和財政經濟重壓下的鄉鎮對村級工作研究少,真正投入的精力少,與村級關系不規范,積累了很多深層次的矛盾,致使不少村帶病運行。免征農業稅后,找飯吃與完成上級發展任務更成為鄉鎮的兩大主要工作,鄉鎮政府將注意力和主要精力用在招商引資等顯績上,對村級工作力保穩定,指導不到位。其次是鄉鎮窘困的經濟、弱化的職能,使得一些行政成本仍需要由村級來承擔,村級老面孔、老班子能夠給鄉鎮更多的寬容和支持。最主要的是鄉鎮與村關系難以把握。由于當前政策和考核制度仍然按照計劃經濟模式,鄉與村關系仍然帶有不少的行政管理性質,許多政策措施需要村級落實。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鄉鎮無權處理村委會成員,即使想罷免,由于成本太高,難以操作。
二是村與民利益關系松弛,民主缺乏實體支撐。不少地方,對待村干部,群眾往往存在兩種心態:一種是“兩不相干”,對村級民主建設不關心、不熱心。一方面國家對農業從索取到補助,割斷了原來抽血型的利益管道,從經濟和精神上給農民松了綁;另一方面,群眾從村級獲利少,一些村負債重,運轉困難,為民謀利的能力十分有限,新型的以服務為主要形式的輸血型管道又沒有建立,村與民的利益紐帶被弱化,群眾認為誰當村干部都一樣。還有一種心態是“恨鐵不成鋼”。一方面,現任村級干部總體素質和服務能力不能滿足農民群眾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大量農村精英群體外出務工,了解發達地區先進的管理和服務理念,在欠發達地區,這些人對現任班子的作為存有消極無為心理,認為村干部不直接侵害群眾利益就行。正是村與民之間利益聯系不緊密,民主缺乏實質支撐,很容易被錯用、被操縱。
三是現職與競職者參與村級組織建設冷熱不均、機會不平等。出現了現任村干部力保位置和精英群體要么缺席參與,要么參與無果的情況。現職村干部之所以力保位置主要原因是,從結構上看,現任村干部大多數在村任職多年的“雞肋型”干部,雖然待遇較低,但是與稅費時代相比,工資有所保障,村干部職位對于一些窮地方年齡偏大的村民,有一定的吸引力。更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在苦苦等待上級的政策,期盼對村干部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當然,也有兼業型村干部,就是農務、村務兩手抓,主要精力用在個人致富上,對于村級工作力不從心。
與此同時,一大批以初、高中畢業生、退伍軍人、致富能手為主體的精英群體開發乏力。即使有一些年齡輕、有水平的能人想進入村班子,由于農村選民居住的分散與利益的差異,現職村干部分片工作圈定了自己的選票地盤,選舉過程中缺乏相對集中的與現任村干部同場競技的平臺,精英群體的熱情參與和結果往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競爭中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一部分競選失敗者成為村級工作的嚴重阻礙者。
開展村“兩委”換屆選舉的建議
一要發展至上,保障民主。鄉鎮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發展觀,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以發展為主線,正視農村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搶抓機遇,以發展破解難題,逐步化解歷史欠賬。要打造誠信政府,不轉嫁行政成本,敢于承擔責任,理順與村級關系。要立足崗位要求、面向歷史任務,培養好后備干部,摸清精英群體基本情況,選好人、配好班子,牢牢把握具有時代性的選舉導向。
二要大力宣傳,培育民主。長期以來的村級準行政化管理,使村民處于被動的、自閉的心理狀態,自治意識不強。必須建立起導向正確、內容實在、聯系緊密的民主宣傳機制,特別是在選舉期間,尤其要加強輿論引導,教育選民端正選舉態度。要經常教育群眾,認清村級班子與自己的利益關系,讓選民慎重對待自己的選舉權,把民主延伸到選舉、罷免、監督、議事決策和村務管理的全過程。
三要健全制度,保障民主。明確村干部工資來源、發放方式,提高村干部工資待遇,切實解決退職村干部的經濟待遇,為村干部辦理養老保險。讓現任村干部盡可能不為私利設置選舉阻力。與時俱進,拉高標桿,明確新形勢下的村干部基本素質要求和職責,為能人進入村班子創造條件。大力加強農村組織化建設,充分發揮村老黨員、老村干、村民組長、共青團、計生協會的作用,多開展活動,教育他們樹立大局意識、發展意識,盡可能消解宗族、地域因素對民主的干擾。嚴肅選舉紀律,營造風清氣正的選舉環境。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堅決查處搞壞風邪氣的人和事,讓選舉真正成為選民做主,選出優秀的當家人。
四要公開透明,夯實民主。維護和發展好群眾利益是推進民主最有效的途徑。只有建立起村級組織與村民之間的利益紐帶,民主才不會空洞無力,群眾才會珍惜手中的權利。慎重選擇,選出維護、實現自己利益的代表。在村兩委成員正式選舉前,候選人實行競職演說,承諾為民辦事情況,讓群眾感覺“選張三與選李四”就是不一樣,進而珍惜自己的選舉權;每年底,村兩委班子成員都要進行述職,接受選民的質詢,考察承諾兌現情況,將村干部工作業績與工資待遇掛鉤;要改革村兩委議事方式,充分走群眾路線,盡可能吸收群眾參與,與村兩委共謀大計,共圖發展;要大力推進村務公開和財務公開,讓群眾對村級班子放心服氣;要提高村干部素質,改進工作作風,以熱情的服務贏得群眾。只有為群眾創造更多的利益,群眾內在的民主熱情才被激活。
五要搭建平臺,激活民主。要大力推進農村組織化建設,發揮黨團組織、村民小組、社會經濟組織的作用,以各類組織為單位進行推薦,讓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通過村民選舉,對本村人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要創造條件,真正引入競爭機制,改變競選對象與現任班子成員在群眾認知度上的弱勢。采取書面、演說等方式為所有競選者提供舞臺,接受群眾挑選。要以組織化監督村級工作,激發民主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