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1879.10—1942.5)是中共黨史和中國近現代史上爭議最大的歷史人物之一。改革開放30年來,黨史界對陳獨秀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既有多部研究陳獨秀的史著面世。令人矚目,也有不勝枚舉的研究論文,新論迭出,成立了多家專門研究陳獨秀的學術機構和團體,學術活動頻繁,至今仍然是人們研究的熱門課題。
命運多舛的悲劇人物
陳獨秀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紅極一時的名流,也是人生坎坷、命運多舛的悲劇人物。他一生東奔西走,反滿清,反封建,反帝國主義,反蘇聯“老子黨”,反法西斯,反“托派”,曾經八次被通緝,四次坐監牢,被時人稱作“終生的反對派”。陳獨秀坦言“一生差不多是消耗在政治生涯中”。他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建者,從一大到五大,連任黨的一把手,但先因大革命失敗之“罪”被撤銷總書記職務,后因所謂“托陳取消派”問題被拋棄;他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學者。是當年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親自登門聘請的文科學長和著名教授,但他一生的興趣不在學術研究,而在關注中國的政治,他是著名的愛國主義者,從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運動,為救國奔走呼號,在五四運動中被北洋政府逮捕,坐牢三個月,抗戰期間被誣陷為“漢奸”,為不明真相的人們所側目,頗遭微詞……
陳獨秀作古已經60多年了。從1949年到1978年的幾十年間,無論政界或學界,對陳獨秀的評價基本是否定的。除了“右傾機會主義”、“右傾投降主義”、“托派”、“叛徒”、“漢奸”等幾頂“帽子”外,對他在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成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的作用,也基本不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三十年間,政界和學界對陳獨秀在中共歷史上的地位,以及學術造詣、人格魅力、教子之道,乃至詩詞格律、書法藝術等。都予以全面、實事求是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歷史上真實的陳獨秀。
歷史上真實的中共“領袖”
所謂陳獨秀“漢奸”問題,源于1936年10月一個叫“伍平”的人在,《救國時報》上發表的文章,明確說“陳獨秀就是拿著日本人津貼的漢奸”。1938年1、2月康生在《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上發表文章,沿用了“伍平”的說法。當時的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教授等看到文章后,聯名質問《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盡管《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發表文章申明,但還是強詞奪理。難以用實事辨明。相反,陳獨秀在抗戰爆發前后發表了許多關于抗日救國的文章。1937年8月陳獨秀在南京出獄,從南京到武漢,從武漢到重慶,一路上在民眾中講演,給各家報紙寫抗日文章。但建國后編輯《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時,有一個“注釋”中依然說“托陳取消派”是漢奸。當時對陳獨秀的所謂“漢奸”問題也就無人問津了。直到1986年出版《毛澤東著作選讀》時,才把那個注釋做了修改,說明中國托派的原委,否定了原來“注釋”的說法,從此也摘掉了陳獨秀“漢奸”的帽子。
給陳獨秀戴上“叛徒”的帽子,有兩個說法。一個是抽象的說法:陳獨秀在大革命時期把革命領導權拱手讓給國民黨新右派,出賣了革命。一個是具體的說法:陳獨秀1932年被國民黨逮捕后,在監獄里當了叛徒。但多年來研究成果顯示,陳獨秀在被國民黨關押的幾年里,一直鮮明地表明和國民黨對立的態度,對國民黨的高壓統治不滿。何況國民黨殺害了他的兩個愛子陳延年、陳喬年。國民黨特務頭子徐恩曾來獄中“勸降”,陳卻大義凜然,予以痛斥。當有人向陳獨秀索求書法墨寶時,陳揮毫寫了“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條幅,表示他決不會向國民黨屈服。出獄后,他拒絕參加國民黨任何組織和活動。據研究陳獨秀的專家學者稱:事實恰恰相反,陳在國民黨監獄的幾年里,既沒有發現任何因陳獨秀被捕而使中共首腦機關或其他機構遭破壞的事情,也沒有發現任何中共領導人或干部因陳獨秀被捕而入獄。
關于大革命失敗與陳獨秀的責任問題,學術界研究突破最大。長期以來,國內幾乎所有的歷史教科書都把1924—1927年大革命失敗的責任歸罪于“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或“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陳獨秀成為導致大革命失敗的罪魁禍首。改革開放以來,黨史界依據俄羅斯歸還中國當年中蘇之間的檔案,對陳獨秀在大革命時期的責任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基本上得出這樣的結論:大革命失敗的主要責任人實際上是共產國際和斯大林,陳獨秀只不過是由于共產國際和斯大林的錯誤指導,導致中國大革命失敗的替罪羊。2002年,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采用“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表述,較以前簡單地把責任全部歸咎于“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過分強調陳獨秀個人的責任,顯然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其實,陳獨秀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就各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的領導關系發生過多次激烈的爭論。馬林認為,各國共產黨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必須絕對服從領導,陳獨秀卻堅決不同意,拍著桌子說道:“各國革命有各國情況,我們中國是個生產事業落后的國家,我們要保留獨立自主的權力,要有獨立自主的做法,我們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決不讓任何人牽著鼻子走。”共產國際實行高度集中的體制,中共中央和陳獨秀根本沒有獨立自主的權力。有人統計,1923—1927年蘇共中央政治局專門討論中國共產黨問題的會議122次,作出了738個決定,平均兩天半一個決議,事無巨細地遙控指揮年幼的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中共的很多重大事情,如與國民黨合作、對中山艦事件與整理黨務案的處理等,都得聽命于莫斯科。等到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共產國際和斯大林出于本國利益考慮,把一切責任推向陳獨秀,把一切錯誤也推給陳獨秀。
陳獨秀是1929年11月因組織“中國共產黨左派反對派”(即“中國托派”)而被開除黨籍的,這是陳獨秀研究的一大疑難問題。有學者認為,應該把陳獨秀轉向“中國托派”之后與中共黨內的分歧,視為革命陣營內部在如何推翻國民黨統治問題上的意見分歧,而不應該定為“反革命”性質。因為他始終沒有放棄反帝和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立場,而且多次拒絕國民黨的反共拉攏,保持了革命者的氣節。因此就牽涉到如何看待開除陳獨秀黨籍的問題。有學者認為,開除陳獨秀是在黨內民主生活不夠正常的情況下進行的,對他所犯錯誤的事實、背景均未進行全面分析和研究,而且是在共產國際指導下作出的決定。所以,開除陳獨秀的黨籍是不正確的,應該為陳獨秀平反。還有學者認為,陳獨秀在黨內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并對他親手創建的黨有著深厚的感情,如果不開除他的黨籍,會更有利于黨的團結和革命事業的發展。也有利于陳獨秀在實踐中改正自己的錯誤,所以,將陳獨秀開除出黨是中共黨史上的“一樁憾事”。這些都可以進行學術討論。
1937年8月23日,抗戰爆發不久,國民黨政府“大赦”政治犯,陳獨秀一生中四次坐牢,最后一次獲釋,這時他已是一身疾病、心上有“無數傷痕”的老人。他拒絕去延安,去蘇聯,也拒絕國民政府邀請去做高官,最終在四川江津的鶴家坪安頓下來,清苦自持四年,度過了他孤寂貧窮的晚年。孤懸鄉間的陳獨秀,雖不再過問托派的事情,但不斷地著文、講演,依然以其清醒的政治頭腦,對國內外的諸多問題進行深刻的思考。除了對抗日戰爭發展的前途、國共合作等問題最為關注外,還對民主政治問題、中國利用資本主義等問題,提出了頗有見地的觀點。對于資本主義問題,陳獨秀在1938年撰寫的《我們不要害怕資本主義》等文章中,雖然承認資本主義工業造成了“滔天罪行”,但也認為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所必經的過程,中國當時也“可以毅然決然的采用資本主義制發展工業,只有工業發展,才能夠消除舊社會的落后性,才能夠開辟新社會的道路”。也就是說,不要害怕資本主義,要在中國大膽地把資本主義利用起來。陳獨秀的這些觀點,與后來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的論述也基本一致。
一代名流與“普通人”
學者們從不同層面對陳獨秀作了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有的學者將其歷史貢獻總結為五個方面,認為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共產黨最主要的創始人;是中共一大到五大最主要的領導人。還有的學者認為,陳獨秀是一代名流,也是一個普通人,而且是一個個性特征十分鮮明的普通人,一個具有濃厚書生色彩的革命家;一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一個有風骨的傳統知識分子;一個胸懷坦蕩的人。
一個具有濃厚書生色彩的革命家。陳獨秀的革命家身份具有濃厚的書生色彩,而且表現在他的具體政治生活中。“書生”氣質決定了陳獨秀具有獨立的人格思想,但在現實中又兼具優柔寡斷的特點:“書生”氣質決定了陳獨秀具有傳統文人重情重義的品格;“書生”氣質決定了陳獨秀在實際政治生活中。原則性有余,靈活性不足。
一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陳獨秀的愛國主義思想和熱忱是真誠、堅定、熱烈、一貫的。第一,陳獨秀一直以愛國為己任,把對國家的熱愛,把愛國與救國、振興中華結合起來,為了民族的獨立與人民的解放,從而投身于革命運動;第二,把開啟國民愛國之智與個人的愛國熱情結合起來,一個人或少數人愛國力量有限,如果能夠喚起全體中國人的愛國熱情,那么中國必不懼怕任何列強的侵略;第三,把民族利益放在黨派利益之上,這一點尤為可貴。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后,國民黨仍然不放棄黨派成見,不斷挑起國共之間的摩擦,影響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相比之下,陳獨秀則表現了一個偉大愛國主義者的博大胸襟!
一個有風骨的傳統知識分子。其一是陳獨秀對后代教育的方式。本來在陳延年、陳喬年上學時,陳獨秀已是很有社會聲望的人物,而且家里經濟條件也很好。他完全可以讓延年兄弟不僅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可以在物質生活方面過得比較好。但陳獨秀沒有在生活上照顧他們,相反教育子女自立。正是因為陳獨秀這種注重砥礪意志、培養情操的教育,使延年、喬年無論體魄還是思想品格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成長為共產黨早期優秀領導人。其二是在對待世俗的榮華富貴上,陳獨秀確實體現了一個傳統知識分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精神。從南京監獄釋放后,面對種種高官厚祿的誘惑,陳獨秀均予以拒絕。他晚年物質生活十分艱苦,很多人都送錢給他,但他有的收下,有的就堅決不要,如蔣介石、張國燾以及國民黨內很多高官都曾送錢給他,他都退回去了。
一個胸懷坦蕩的人。陳獨秀是一個個性特征十分鮮明的人。魯迅曾形象生動地描述陳獨秀:“假如將韜略比作一間倉庫罷。獨秀先生的是外面豎一面大旗,大書道:‘內皆武器,來者小心!’但那門卻開著的,里面有幾支槍,幾把刀,一目了然,用不著提防。”陳獨秀待人真誠,在黨內是有口皆碑的。鄭超麟也說:“我認為陳獨秀就不搞陰謀詭計,有時拍桌子罵人,但不在背后暗算人。”蔡元培先生曾稱贊陳獨秀的人格說道:“近代學者人格之美,莫如陳獨秀。”
附注:本文寫作中參考了任建樹、唐寶林、陳鐵健、郭德宏、韓鋼、祝彥、曹國華等先生的研究著述,謹此說明并致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