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最美小城
幾經周折,終于在這個初冬成行于長汀,一座刻滿了歷史印記的古鎮。趕到火車站的時候已經離開車時間只有10分鐘左右了,急忙穿過排成長隊的安檢隊伍往站臺跑去,好險哦,上車還沒安頓好車就啟動了。就這樣,轟隆隆……我和大毛幾個人雄赳赳氣昂昂地直下長汀了。
第一次覺得長汀小,是一下火車買返程票的時候。環顧四周,小小的售票廳里人并不多,列車時刻表上顯示得也只有6趟車次。“長汀果然很小啊!”大毛在旁邊嘀咕。在出站的阿婆那里買了張地圖,我們攔了一輛三輪車,5元錢把我們載到了兆征路,這條路上有三元閣、長汀博物館、長汀文化館、長汀文廟以及長汀一中。三輪車車夫說這里到古街和水東街都很近。
下了車,我們到了最近的三元閣,卻發現中午門都鎖了,只好先在那里拍了幾張到此一游的照片。爾后我們到了長汀一中,除了掛在校門上幾塊某某遺址的銅牌以外,這里和福州的一般校園看上去已經沒有什么區別了。于是,我們轉戰到長汀博物館,花5元買張門票進去溫習完中國的革命史,下一個地方順著走就是長汀畫院了,里面有一個繪畫的少兒班。在長汀,繪畫和攝影方面有特別濃的氛圍,各處都看到繪畫培訓和攝影展。
后來,我們往店頭街。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老街。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寬不過二三米,是至今長汀惟一保留下來的古街,偶爾有人挑著木桶從老街遠處過來,昏暗的老屋里也會有人探出腦袋,瞅瞅我們這些背著包扛著相機遠來的人。

店頭街是一條傳統的手工百業街,遍布醬油鋪、豆腐店、打鐵鋪、打金店、打錫店、中草藥鋪、剃頭店、裁縫店、古董店、木雕店、畫像店、香燭店等。時至今日,這些鋪子生意照樣紅火。店里多為老人家,都專注地在做自己的手藝,鋪子想來也是祖上給他們傳下來的家業吧!老街、老人、老店、老字號、老照片,構成了長汀一副鮮活的舊式畫卷。簡單的酒館掛著“玉米燒”的牌子,一口大灶,四張方桌,幾條板凳,光線昏暗,酒客稀少。喝上一壺自釀的“玉米燒”,擺上一碟汀州豆腐干,一碟自家炒的花生,悠然自得。
傍晚的時候,我們穿域而過。依山沿河修筑的古城墻,枕山臨溪,“干嶂深圍四面城”的氣勢還在??山挚谠S多攤販,雜亂地吆喝著,賣著蔬菜、豆腐和各種菜干,如此的景況,給古城墻失色不少。只有飄逸如白練的汀江,河水依然算得上清冽,有一群婦女在那里搗衣洗菜。
垂暮時分,我們找到了朋友推薦的縣農業招待所,并成功地以偽裝出來的十足學生氣開到了60元/天的雙人間,通風寬敞,條件還不錯,皆大歡喜。
魅力客家首府
據說,長汀有3塊金字招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革命圣地。所以,我們此行更多的還是奔著客家首府這塊牌子去的。汀州,作為以客家先民為主設置的州,在大唐盛世中誕生。從那時起一直到清代,長汀一直成為州、郡、路、府的所在地,成為歷代閩地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除此之外,長汀還是福建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和大本營。從西晉“永嘉之亂”起,中原漢人幾度大規模南迂,在汀江兩岸發育成為漢民族的一支優秀民系——客家。
長汀作為客家繁衍生息壯大發展的祖籍地,被海內外客家人譽為“客家首府”,繞城而過的汀江更被稱為“客家母親河”。據當地老鄉介紹,這里每年秋天的10月18日,都要舉行世界客家公祭母親河大典,吸引大批海內外客家人前來尋根謁祖。
果然,我們在河田鎮找到了著名的宗祠一條街了。河田鎮距離長汀縣城有十多公里,是舊的長汀縣所在地。鎮上的居民,大都集中在一條古色古香的客家宗祠街兩旁,客家人對于宗族的崇敬,在這條宗祠街發揚得淋漓盡致。從古老而又狹長的街道上信步走去,一路有李、丘、廖、吳、余、俞、劉、葉、黃、賴、游、鄭等二十多個姓氏的宗祠。河田宗祠一般認為是江南十幾姓氏的總祠。唐初以來,各姓氏始祖輾轉從中州繼續徒至河田開基創業,達28個之多,其中以李、俞、丘三氏繁衍最快,到清末,每姓均達萬人。為了緬懷祖祖輩輩的先人,寄托后人的哀思,各氏后人在古老而又狹長的街道上,相繼興建了不同姓氏的祀廟,把綿延了幾百上千年的家庭史,都濃縮在一塊黑色的宗禮牌上。逢年過節,全族各房各戶男丁,按輩份從大到小,臨牌而拜。于是,“看宗祠一條街”就與“品河田雞、洗溫泉澡”被合稱為長汀河田的“三件寶”。
迷醉客家美食
說起長汀的美食,三寶之一的河田雞,便是一大特色。也許是長汀多巧婦,民間烹雞的方法聽起來可謂五花八門,當然,最著名的當數白斬河田雞,據說是以當年生未生過蛋的小母雞為主料白斬后加上蔥姜汁澆制而成,味道鮮美,清香爽嫩。我們找到一家餐館小試了一下,果然,事畢大毛就拍著大腿表示,“這真的是大毛我吃過的最嫩、最好的白切雞?!辈坏昧说氖?,當地老鄉還介紹說,這河田雞還有香酥雞、油淋雞、八寶全雞、鹽固雞、鹽酒雞、鳳凰香油雞等多種做法,均風味獨特,令人過嘴不忘。光聽著,我們接下來幾天都可要食欲大振了。幽默的是,聽說長汀人在外面開河田雞火鍋店,就有這樣的響
亮招牌:“你有肯德雞,我有河田雞”。真是厲害啊!
與河田雞一樣聞名的是長汀豆腐。不到長汀,根本就不知道豆腐這玩意還有這么多的做法。那豆腐才叫長汀美食的精華啊!因為,在長汀有“無宴不豆腐”的說法。豬肉燒豆腐、釀豆腐、鮮蝦燜豆腐……純粹用豆腐為料就可做出80多道菜肴。還有眾多與豆腐有關的名萊,如三角豆腐餃、東坡豆腐、瓤豆腐、銀荷包、生氽滿丸等。豆腐湯每碗1元。長汀豆腐千更是排名于“閩西八大干”之首,據說其工藝頗似“造紙”技術,制成后,方而薄,鮮美可口。
我和大毛幾個后來還在一家門面狹小、非常簡陋,被當地人話為“蒼蠅店”的飯館里吃到了最具當地特色的“豬腰湯”。豬腰去臊后加入高湯快煮,其鮮潤、滑嫩真是妙不可言。就這么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居然掛滿了國家、省、市、縣各級名牌匾額,令我們幾個吃遍四方的大嘴連聲叫絕,真的是味道好極了。還有那“扁肉”做的云吞亦相當美味。而愛喝酒的朋友就要相當留意了,長汀的客家米酒色、香、味俱佳,一定不能錯過。此外,有點奇怪的是,我那喜歡喝冰凍啤酒的朋友大毛,竟然找了五六家超市,才找到罕見的幾瓶冰凍啤酒。所以,喝啤酒的朋友可以考慮改喝別的酒了。
夢幻千年古城
對于久居都市的人,長汀是眾里尋它千百度的美麗邂逅。慢慢地,你會發現它很美,美得如夢如幻。漫步在淅瀝細雨中光滑的青石小巷里,撫著古老滄桑的城墻,思緒在時空里任意穿梭,似乎自己在槳聲燈影里撐篙尋夢。如果稍微有點文藝氣質,或許還可以來一句:“小巷不短,但走起來卻也輕松自在:小巷不長,但注定永遠看不到盡頭……”之類的詩賦。
當然,我們更多的則是隨性。走得累了,信步走進一家小店,來一杯清茶,品一品客家文化千年的幽香;要一碗酒釀,在酣暢中體味人情冷暖;嚼一口“簸箕板”,把客家女子的勤勞與嫻靜融進心田。“畫堂人靜雨朦朦,屏山半掩余香裊”。幾聲唏噓中杯酒已干,走出店鋪,才發覺夜色已暗,而自己始終只是一個匆匆過客,只好無奈地繼續前行。古街上,小村中,我們隨意地走著。在某個不知名的山坡上,風從坡上帶來稻草堆的清香,田野里的芬芳。滿天的星星,羅列在蒼穹上,我們像小孩子一樣仰躺在草地上尋找著北斗七星,似乎在尋找一份遠離囂雜的寧靜心境。更幸運的是,凌晨時分我們竟然看到有人在不遠處的屋頂上放煙花,黑黑的夜里,看著它們熱鬧地升起、散開,在繁花之中再生繁花,夢境之上再現夢境。剎那間,美麗充滿了整個夜空,煙花璀璨,競相綻放,映亮了夜幕。因為這開懷的一夜,長汀之行算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后記
我的旅行始終是一種儉樸的行為——一切為了欣賞和傾聽。所有的行走和發現是為了放逐和感動。我曾經經過的每一個地方或者將要奔赴的終點,都有它的故事,它的格調,抑或是某種淡然而固執的生活方式。我會停下來,用很靜的心去感覺這一切,然后生出認同感,這樣的體驗會在時間的炙烤下蒸餾出來,在行走與停留的記憶中,擁有一場光影交錯的唯美幻覺。
就像這一次,回到福州已經很久了,但長汀給我的那份豪放與婉約兼收并序的美好卻從未在心頭消減過。后來,當我和大毛幾個在臺江某個KTV聲嘶力竭地扯著嗓子喊著許巍的歌時,突然在那一瞬間就覺得,其實真的無所謂去什么地方。因為最真實而美好的東西總是埋藏在平淡冷靜的生活表面之下,旅行之美就是生活情態的改變,是發現,是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