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心理分析,“煙斗客”的八格特征大致表現為:冷靜、穩定、內斂、謙讓、較少焦慮。這些特征正是一個成熟男人必須具備的優秀品格。世界上有不少著名的形象都與煙斗聯系在一起。福爾摩斯斯曾說過,除了表和鞋帶以外,沒有什么東西比煙斗更能表示一個人的個性了。在柯南·道爾的筆下,福爾摩斯的經典形象是:頭戴一頂獵鹿帽。身玻件方格呢風衣,然后握著一只石楠根煙斗。對于福爾摩斯來說,煙斗就像他的放大鏡、化學試管一樣,也是他的一件偵探工具。
丘吉爾他的《二戰回憶錄》里寫道:“這是我一生中值得紀念的一刻,我右邊坐著美國總統,左邊是蘇俄的主人。我們三人一起,控制了全世界絕大部分的海軍和四分之三的空軍,可以指揮將近2000萬軍隊,進行著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場最可。怕的戰爭。”——他所說的這個值得紀念的一刻,即1943年11月的“德黑蘭會議”期間的一個夜晚,他們在一起討論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問題。而就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時刻,丘吉爾首相的手里握著一只結實的石楠根煙斗,斯大林元帥那一排濃重胡須下面叼著一只巨大的棗木煙斗,羅斯福總統抽的是“駱駝”牌香煙,但是他把他的煙卷裝在一支長長的煙嘴里。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更是一位忠實的煙斗愛好者,在工作的時候,他喜歡事先把煙絲裝滿幾只煙斗,在自己的面前放上一排,然后隨時取用。愛因斯坦在繚繞的煙霧中發現了推動人類文明的“相對論”,寫下了震撼世界的“F=mc2”。1950年,當愛因斯坦被蒙特利爾的一家煙斗俱樂部吸收為終身會員之后,他告訴人們:“我相信用煙斗抽煙可以使我們對人世間的事情有某種比較冷靜而客觀的判斷。
薩特
在薩特的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里把煙斗作為一個哲學例證。他認為香煙是“虛無”的象征,是抽象的、沒有匝I有的特性、容易消失的物體;而煙斗則是“存在”的象征,他寫道:“煙斗就放在那兒,在桌子上,獨立存在著,平平常常。我把它拿到手上,我撫摸著它,注視著它,以使自己獲得擁有感。但恰恰因為它似乎注定就是專門要給我帶來擁有的快感的,這會兒它反而不奏效了。我感覺手里捏著的不過是一塊毫無生氣的木頭罷!”
林語堂
煙斗之于林語堂,就像寫作,是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睡覺,林語堂可以說是斗不離手。他的晚年相片大都拿著煙斗,因為拿煙斗看起來較有智慧。而他對煙斗的質地沒有要求,只要順手就好。他曾在文章里寫到:“秋天的黃昏,一人獨坐在沙發上抽煙,看煙頭白灰之下露出紅光,微微透露出暖氣,心頭的情緒便跟著那藍煙繚繞而上,一樣的輕松,一樣的自由。不轉眼繚煙變成縷縷的細絲,慢慢不見了,而那霎時,心上的情緒也跟著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講那時的情緒,而只講那時的情緒的況味。”
黃永玉
黃永玉不好喝酒,但嗜煙如命,尤其對煙斗情有獨鐘。無論是揮毫題字,還是潑墨作畫:無論是登臺演講,還是閑庭信步,須臾不離手的,就是煙斗。煙斗似乎成了他身體的一部分。要是偶爾看到有一幅照片上的黃永玉沒有煙斗,一定會讓人覺得少了點什么。煙斗之于黃永玉,就像商標之于商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