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百姓眼中,“漏稅門”又一次見證了英雄神話的破滅
自2007年4月以來,達能和娃哈哈之間硝煙彌漫,一觸即發(fā)。在雙方戰(zhàn)事膠著之時,突然曝出了宗慶后偷漏個人所得稅近3億元的新聞,將“達娃之爭”進一步復雜化。在宗慶后看來,這次的“漏稅門”完全是達能集團一手操縱的,但在普通百姓眼中,“漏稅門”又一次見證了英雄神話的破滅。
在“偷漏稅”事件出來以前,宗慶后一直是中國商界的風云人物。他的大器晚成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他的“飲料王國”的成功讓人們嘖嘖稱贊,他在2003年“非典”期間搶占市場的創(chuàng)舉成為商界的傳奇。一時間,宗慶后風光無限,被媒體譽為“商界英雄”。
然而,如今,宗慶后的英雄形象在“漏稅門”前轟然倒塌。撇開達娃爭斗的背景,宗慶后在10年間偷漏稅是不爭的事實。盡管他已經(jīng)補繳了2億元的稅款和滯納金,但并不代表他10年來偷漏稅的行為是可以原諒的。試想一下,如果不是與達能爭斗的升級,如果不是達能對他的威脅,宗慶后能夠在此時“知道”自己10年來并未繳稅?他能夠“及時”補繳稅款來彌補國家的損失?宗慶后的這一行為與媒體塑造的“英雄”形象背道而馳,同時也將他自己置于輿論的旋渦中。
中國歷來崇尚英雄,而且代代都有英雄人物出現(xiàn)。只不過現(xiàn)如今,英雄出現(xiàn)的方式和領域與以前不同了。現(xiàn)在的英雄大多出現(xiàn)在企業(yè)界,表現(xiàn)為白手起家,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堅持,逐步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商業(yè)王國,創(chuàng)立自己的品牌。按這樣的標準來評價英雄,宗慶后無疑是個中翹楚。但無論“英雄”的外延如何延伸,它的內(nèi)涵幾千年來始終未曾改變。所謂“英雄”,當急人所難、慨當以慷;所謂“英雄”,當言行一致、剛正不阿;所謂“英雄”,當舍己為人、威武不屈;所謂“英雄”,當為國為民、死而后已……再以此衡量宗慶后的漏稅行為,至少在兩個方面背離了他在媒體面前刻意表現(xiàn)的“英雄”形象。
其一,言行不一致。在辭去達能與娃哈哈合資公司董事長之職的時候,宗慶后發(fā)表了一封公開信。他在信中說:“我想我亦可能屬于世界上最廉價的董事長兼CEO了。”如今,他那激昂的聲音言猶在耳,只是聽在人們心里已經(jīng)變了味。10年來偷漏個人所得稅近3億元,人們很難將他與“最廉價”3個字劃上等號。至此,人們才明白,“世界上最廉價的董事長兼CEO”只是宗慶后的一次形象公關,為的是讓他吃苦耐勞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說,宗董是在做秀。他利用媒體為自己造勢,然而也正是媒體把他從英雄的寶座上拉下來。如此說是一套,做是一套,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始作俑者自食其果。
其二,缺乏社會責任心。能力越大者,從社會中獲得的比別人多,其擔當?shù)纳鐣熑我苍酱蟆2徽f別的,單就納稅一項,就足以體現(xiàn)一個人的社會責任心。納稅是公民應盡的義務,也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責任。在西方國家,納稅是公民生活的常態(tài),而在中國,人們的思想還停留在能逃就逃、能躲就躲的狀態(tài)。宗慶后似乎也是這種想法。如果他是一個社會責任心重的人,那么10年來,他有很多機會可以發(fā)現(xiàn)未繳稅的事實,而不必等到現(xiàn)在,更不需用達能來做擋箭牌。事情曝光以后,宗慶后一直強調(diào),是達能給他設的圈套。但達能當初出具的協(xié)議里,明明白白地寫著,由他自己繳納個人所得稅,宗慶后自己也知道,怎么能想當然地以為達能未給足的報酬就是替他繳稅了?此后,在10年的漫長歲月里,宗慶后有許多機會去向達能求證,是否達能替其繳納了個人所得稅,但他沒有去做。究其根本,還是社會責任意識淡漠,沒把納稅一事放在心上。缺乏社會責任心,這亦非英雄所為。
人無完人,英雄也非圣賢。但當人們看到脫下面具之后的英雄的真面目,還是感覺心底有什么東西倒塌了。有些錯誤可以被原諒,但有些原則是不可以違背的。不知道“漏稅門”之后,等待著宗慶后的又將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