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2日至2月3日持續的大雪和凍雨,使我國南方十多個省遭受了50年不遇的持續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受災人數過億,并造成電力中斷、水管爆裂,十多個機場、眾多高速公路關閉,京廣鐵路主干線和諸多鐵路路段及國道停運,導致人員和物質流動阻滯等連鎖反應。國家領導人親臨抗災一線,公安、交通、電力等部門搶險人員以及部隊官兵等在抗災中的無私奉獻和犧牲精神表現值得稱贊。這次雪災也讓人們看到,在應對復雜、多項并發和罕見自然災害方面,城市的應急能力亟待加強。
這次冰雪風暴,導致中國南方和中部十多個省的交通和電力供應受到嚴重影響。僅在廣州,數十萬名回鄉過年的旅客滯留多天,有數萬人不顧濕冷天氣,在一周內天天在火車站外等候上車機會。此外,在許多城市,數萬旅客的行程受到阻延。
我國是世界上災害發生頻率最高、種類最多、破壞損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歷史和現實情況表明,城市災害源于城市化進程,城市由于其人口和財富的高度集中,各類生產和生活設施的密集以及廣大民眾對現代公共設施的強烈依賴,加劇了城市對災害承載的脆弱性。同時,城市災害具有群發性、交叉性,易于誘發次生災害等特點。我國現行城市災害管理仍沿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分災種、分部門的單一城市災害管理模式,缺乏災害管理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一旦出現災害,往往由于“貽誤戰機”,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產的損失,甚至是相當慘重的損失。
此次南方雪災對于城市應急能力建設提出了考驗,也讓我們多了如下思考:
電氣化鐵路必須要有抗災害能力配套建設。電氣化鐵路沿線供電設施必須達到“抗暴雪設計標準”,現有不達標的線路需要重新設計、建設或者修繕,例如電線、電力塔架到底能夠承受多大厚度的冰雪覆蓋、能夠抗多少級別的地震、能夠抗多少級別的臺風等,都應該重新綜合考慮,電氣化鐵路的鐵路局為應對電路和電力可能中斷的狀況應當具備“內燃機車”運力儲備,以彌補電力機車遭遇災難狀況的停運,同時,應研發“高速內燃機車”作為電氣化線路的補充措施、儲備措施。
我國南方的能源結構不夠合理。需要調整。我國南方地區不能只依賴電、煤的供應,必須發展多重能源,包括核能、沿海風能、太陽能等等,緩解對于電、煤等資源的嚴重依賴問題。否則,交通運輸設施一旦遭遇自然災害的襲擊等導致中斷,則南方經濟將再次面臨停止運轉的威脅。
我國南方一些資源貧乏但經濟發達地區的資源儲備問題應借鑒日本的經驗,將此作為戰略性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至于無資源地區的資源儲備問題國家應有戰略性的考慮。
經濟布局的不合理,導致流動人口壓力太大。通過經濟的均衡發展,可以讓更多居民或者農民工能夠就近就業,減少類似春運等情況給鐵路、公路交通帶來的集中壓力。
要重視多維、相互作用的復雜危機的預防與處理。現有的災害預防方案以及各主管部門對此次雪災的估計,都沒有考慮到多項危機同時發生的應對,當鐵路中斷、公路堵塞、飛機轉降、電力中斷、食品運輸供應受阻等危機同時發生時,社會經濟會受到巨大干擾,需重點加強復雜危機的預防與處理。
要重視小概率但后果嚴重的突發事件的預警、預防和處理。此次大雪是50年罕見。不過,在危機預警和預防時,即使是罕見災害,一旦發生其后果極其嚴重,也應列入預防范圍之列。我們現有“單災種”的應急“版本”該到“升級”的時候了。應加強高效集中的應急管理系統、應急救援物資、設備以及隊伍區域間聯動和協作的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城市災害應急管理工作是一項具有長期性、艱巨性、階段性的工作,控制與預防事故的發生,需要全社會嚴肅認真地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動態管理,同時要針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探索新思路、研究新方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體系,加大力度進行應急救援關鍵技術研究,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