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今年才47歲的王先生,是一位桃李滿天下的優秀教師,每逢佳節,來訪的學生必定是絡繹不絕。王老師為人謙和,平日里依然從不與人爭執,是公認的老好人,身體一向很健康,惟獨有一個嗜好,就是喜歡吃悶蟹,且一定要喝上一壺上好的黃酒。
這一年春節,他最得意的門生小吳請他到全城最有名的海鮮店去品蟹,酒逢知己千杯少,王老師吃得很高興。兩壺紹興黃酒下肚,王老師忽然仰翻在地。在被醫院確診為腦血栓之后,經搶救幸運地活了過來,不過從此落下了偏癱。
病例2 節日原本是快樂的,但是卻往往成了悲傷的發源地,有太多的人在節日歡慶的氣氛中被送入了醫院,宮女士就是這樣的一位。
宮女士是一位五星級酒店的業務經理,每到節日將近,她的應酬就特別多,除了那些老顧客和生意場上的老朋友之外,還有工商、稅務等應付不完的工作要處理,常常是在白天忙碌了一整天之后,又要參加那些大老板們的酒席,飯局。有一次,已經極度疲勞的她還匆匆趕去赴宴,因為是一樁重大生意,宮女士不顧體力有些不支,頻頻敬酒。在談笑風生之際,她猛喝完一杯酒,突然倒地。
今年才34歲的宮女士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因為這些應酬而就此倒下,她一直認為 “我還年輕,年輕是無極限的”。與王老師的遭遇不同,這次應酬讓宮女士再也沒有醒來過,醫院公布的死因是飲酒過量所導致的急性心肌梗塞。
病例3 人到中年的趙女士已經有些發福了,家庭事業都一帆風順的她是珍饈美味的忠實愛好者,節日更是不例外地一定大吃上幾天。說起趙女士的飲食,真可謂是來者不拒,無論是葷的、素的、冷的、熱的一律往自已的肚子里裝。這不,才吃過三文魚又開始大口吞咽起冰淇淋了。
疾病是很喜歡趙女士這種吃法的,很快,她開始感覺到有些惡心了,還帶著頭暈。兒子好奇的問:“媽怎么了?”
“沒事,可能是酒喝多了吧,吃點涼的解解酒。”說著,趙女士就挑了塊西瓜往自己的嘴里送,自助餐就是好,想吃啥吃啥。
但是頭暈并沒有停止,惡心和嘔吐接踵而來,右上腹的劇烈疼痛使趙女士放下了手中的刀叉……
醫生的診斷很明確——急性膽囊炎。
病例4 急性胰腺炎可沒有膽囊炎那么溫柔,用一位著名的急診科主任的話:“急性胰腺炎,說死人就死人,那可不能耽誤,必須立刻搶救?!?/p>
這不,剛過“十一”楊先生就犯了急性胰腺炎,在吃了不知道多少烤雞翅之后,楊先生忽然感覺到嚴重的腹痛,劇烈的疼痛使他寸步難行,在被同桌的朋友送到醫院之后,診斷為急性胰腺炎。
醫生搶救之后告訴他,幸虧沒有引發器官衰竭,否則就很難救了。要知道胰腺是人體的最重要的代謝器官,一旦發生重癥急性胰腺炎,往往會因為代謝障礙引發功能器官(腎臟,肝臟等)衰竭,繼而休克,導致死亡。
病例5 26歲的年輕白領小丁是個地地道道的大忙人,他是做銷售工作的,每天聯系不完的客戶,吃不完的應酬,到了新年就更是如此了。過年的幾次應酬之后,他忽然發現自己出現腹脹、腹痛、便秘或腹瀉等病情,而且要5—6天才出現一次排便。他非常害怕,以為是得了直腸癌,去醫院檢查才知道,是胃腸道動力一感覺系統失調。
腦血栓
在節日期間大吃大喝的人,由于過多的攝入高動物蛋白和大量的酒水,而很容易導致血管中的血脂、血糖和血壓的“三高”,導致血液濃縮粘稠,流動緩慢,而引發腦動脈閉塞,腦血流中斷,腦梗塞形成。 發病原理與腦血栓幾乎一致,但發病率更高,危險性更大,致死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據北京地區衛生監察統計局的統計,節日期間心肌梗塞的發病率是平時的4倍。
急性膽囊炎
在食物的消化吸收中,一些附屬器官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肝臟就是其中之一。肝臟如同一個龐大的生化加工廠,肝細胞參與各種物質的代謝和合成,包括酒精的代謝,而且每天分泌約600-1200ml的膽汁,經膽管分泌進入膽囊儲存,需要時排入十二指腸,幫助脂肪的消化。當節日的這些過量酒精進入肝臟被吸收之后則會在短時間內需求大量消化液,明顯加重附屬消化器官負擔,使肝膽超負荷運轉,肝細胞加快代謝速度,膽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損害,誘發膽囊炎。
急性胰腺炎
在對蛋白的消化中,胰腺也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胰腺內分泌胰島素調節血糖,外分泌多種消化酶:胰淀粉酶消化碳水化合物,胰脂肪酶消化脂肪,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消化蛋白質。大量攝入如雞、蟹、蝦之類的高動物蛋白食品會使胰腺大量分泌,十二指腸內壓力增高,誘發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致死率非常的高,重癥者可致死亡,反復發作易轉移為胰腺癌。
胃腸道動力感覺系統失調
胃腸壁中存在完整的神經系統網絡,其中腸肌間神經叢控制主要的胃腸道動力,腸粘膜下神經叢控制主要的粘膜感覺功能,進食后食物刺激粘膜下感覺神經細胞釋放神經遞質,“通知”肌間運動神經細胞,對胃腸道運動進行調控,保證人體每天規律地進食和排便。過年前,人們工作變得更加忙碌,整天除了工作還有很多應酬,許多人整天泡在酒局、飯局中,暴飲暴食,生活極度不規律,情緒亢奮、精神緊張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胃腸道動力一感覺系統失調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