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經常看到電視里報道色素吃多了會對身體不好。但現在市場上許多藥品都是彩色的,特別是小孩子吃的藥,花花綠綠的。這里面是不是也有色素啊?吃了會不會對身體有害啊?
“良藥苦口利于病”這話大家耳熟能詳,但真讓你吃下又苦又澀的藥,無論是誰心里都會有點不舒服。特別是小孩子,吃藥跟打仗差不多。成年人理智和自制力相當強了,可即便如此,很多人(包括男士),吃藥時或多或少都會皺眉頭。
怎么對付這些苦藥呢?包衣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用一層或幾層口感好且不影響藥效的物質將藥片包起來,就好像我們平常包餃子一樣。藥品本身的味道被這層“外衣”擋住了,還可以根據人們的心理偏好,給藥片包上不同的顏色,讓它們看起來更“可愛”。這樣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不會拒絕吃下它們了。
安全著色劑的3個規定
藥品好看了,好吃了,漂亮了,可吃著安全嗎?
讓藥片變得五彩繽紛,主要是靠了著色劑幫忙。無論是我國還是其他國家,對于藥品著色劑,有極其嚴格的規定。
所有的藥品著色劑都必須符合三個要求才算合格:
1 安全。可以服用,對人體無害,不會致癌。
2 穩定。不論物理還是化學性質都要穩定,不易變色。要耐光、耐酸、耐氧化、耐老化等等。
3 要能調色。各種顏色的著色劑能混合使用,可以用二種或二種以上的單色劑調出任何一種色彩,就如同畫畫的顏料一樣。
百里挑一
因為規定是如此的嚴格,以至于能全面滿足這些要求的著色劑非常少。人們常用的天然色素與合成色素共五百多種,但按照以上標準挑選出來的僅三十余種。后來經過長期實驗又淘汰了三分之二,只剩下十幾種符合要求。
目前市場上多數藥品都使用色淀著色。色淀是一種將天然或合成色素進行嚴格挑選后,按一定條件沉淀、吸附、最后通過化學鍵與水合氧化鋁分子結合在一起而得到的著色劑。它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都很穩定,包出的藥片表面光滑,色澤均勻,不易受潮。在人體內毒性很小,每公斤可以服用的劑量最多可達十二毫克。
如此優秀的著色劑,經過審核后,中國只批準了七種:亮藍,赤蘚紅,誘惑紅,胭脂紅,筧菜紅,檸檬黃和日落黃;美國也不過批準了六種:亮藍,靛藍,檸檬黃,日落黃,赤蘚紅,誘惑紅。
相比于藥品的著色劑,食品的著色劑種類要多得多。食品著色劑分兩大類: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天然色素品種最多,有甜菜紅、紫膠紅等多達四十五種;合成色素少些,也有莧菜紅、誘惑紅等二十二種。藥用著色劑屈指可數,可見審核標準之嚴格。 從藥品原料到成品,至少要經過七道工序,包衣不過是藥品生產中的一個環節而已。包衣用的著色劑自三十年代以來,經過精挑細選,僅有十幾種通過審核。因此,大家買到的每一片藥,都不必為它的顏色擔心,放心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