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藍色的藥丸患者比服用橙色藥丸的患者提前30分鐘進入了睡眠狀態,且他們的睡眠時間也比后者長出了半個小時。
你聽說了嗎?藥片的顏色會影響到它們的效果!
心理學家認為,對人類第一感覺“視覺”影響最大的是色彩。我們的行為之所以受到色彩的影響,是因為行為在很多時候容易受到情緒的支配。
色彩,源于我們對大自然的先天感知:湛藍的天空、翠綠的植物、鮮紅的血液、金色的陽光、黑暗的長夜……所以當我們在其它情況下再次遇到這些顏色,就會不自覺地聯想到與此相關的自然物,以及它們帶給我們的感覺體驗。也許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對大多數色彩擁有著普遍相似的感知——面對紅色,我們不由自主地產生出激烈活躍的情緒,而當被藍色或綠色包圍,清淡爽快的愉悅感就會涌上心頭。
研究者們發現,藥物治療的效果并不僅僅取決于藥片的配方,人為外界因素也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不論是何種治療方式,醫院的服務態度、醫生的聲譽、治療方式的可信度等等,都會影響到我們對治療結果的心理預期。
諸多的外界影響因素中,藥片外衣的色彩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種。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科學家們對丸劑、片劑、膠囊等不同形態的藥品外表色彩的實驗結果,科學家們最終找到了這樣一些共性:紅色、黃色、橙色的藥片顯示出更強的藥物刺激作用,而藍色、綠色的藥片則提高了藥品的鎮靜作用。此外,綠色的藥片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態,而黃色的藥丸則對抑郁癥患者有較大的幫助。另外,還有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紅色與黑色有強化藥效的作用,而白色的作用則是恰恰相反的。
1978年Lucchelli PE及Cattanco AD等科學家,讓96位不知情的患者選擇服用藍色或橙色的藥效相同的催眠藥,得到的反饋結果很有意思:服用藍色藥丸的患者比服用橙色藥丸的患者提前30分鐘進入了睡眠狀態,且他們的睡眠時間也比后者長出了半個小時。
目前,常規藥物的外表通常是白色的,紅色及猩紅色在心血管及淋巴系統藥物中使用較多,而那些治療皮膚疾病的藥物則多被制造成棕色、淺褐色以及深橘紅色,人們為鎮靜劑挑選了綠色、藍色或紫色的外衣。
專家建議有關藥品制造部門,除了考慮到這些由藥片色彩帶來的心理因素影響之外,還應將藥物的顏色與糖果的顏色區分開來,并使用其它標記加以區分,避免兒童誤食造成健康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