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維生素C,通過吃蔬菜水果就可以實現嗎?
人們個體差異很大,對食物中各種維生素吸收很不一樣,必要時還是需要服用維生素C制劑的。這是因為:
第一,不是所有的蔬菜都富含維生素C,除非你只選擇綠色、紅色、紫色的蔬菜和水果,如辣椒、菠菜、西紅柿、菜花、苦瓜、紅果、草莓、獼猴桃和酸棗等;
第二,要保證足量的維生素C,每天要吃一斤的蔬菜和半斤的水果,其中深色和淺色各占一半,否則就很難滿足每天需要的100毫克維生素C;
第三,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成分,在洗菜時,很容易丟失;維生素C怕高溫,烹調時溫度過高或加熱時間過長,例如燉菜、砂鍋等,蔬菜中維生素C會大量破壞維生素C還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蔬菜水果存放的時間越長,維生素C損失就越大。
因此,完全依賴食物,現實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難以達到,除非人們都退回到猿猴時代生活在花果山才行。這也就是為什么目前我國有約30%的人缺乏維生素C。
維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科學界發現了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卜素(維生素A的前體物質)的抗氧化作用,并明確了它們在體內從不同環節上對抗自由基對細胞的氧化損害。
自由基是伴隨機體正常代謝產生的一類小分子高活性氧化物質,它對細胞膜等結構的損害與機體衰老、細胞癌變、血管硬化、大腦萎縮、組織退行性變等慢性過程的進展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所以有理由認為,這些抗氧化維生素能夠加強體內的抗氧化能力,減輕自由基的危害,預防上述慢性病、老年病的發生發展。這就意味著人們在某種程度上愿意“過量”攝取維生素C,以達到改變生存質量的目標。
維生素C制劑,哪種比較好?
目前,維生素C在制劑上有片劑、泡騰片、顆粒劑和注射液,應該說各有各的好處。在吸收上注射液最快,一般只用于真正維生素C缺乏的嚴重疾患,泡騰片、顆粒劑、片劑都屬于固體制劑,前兩者溶于水后就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片劑要經過崩解、溶出、與胃腸液混合、經胃腸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再達到組織器官的過程,屬于緩慢釋放型。應該特別指出泡騰片的優點,穩定易服用,而且香甜口感好。
科學家關于維生素C的最新爭論
對于維生素C的功效,在科學界并不統一。
正方
更多的專家仍然支持服用大劑量抗氧化維生素,因為實際應用時幾乎沒有誰會幾近“瘋狂”地服用超大的劑量,副作用通常只能在動物實驗中做出。另外,大劑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在臨床上作為藥物已應用很多年,效果明確且副作用極少。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員們最新研究發現補充維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煙民們患癌癥的機率,原因是維生素C可以緩解由于吸煙造成人體對維生素E吸收的下降。
中立方
2007年2月《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了一項由多國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對全球有關抗氧化劑的68項研究結果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攝取抗氧化劑,主要是維生素A、E、C以及β胡蘿卜素和硒,對人既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
反方
另一項研究涉及人數達1 80938人。這些人被隨機分成服用抗氧化劑組和服用安慰劑組。服用抗氧化劑組中的一些人服用了大大超過抗氧化劑每日推薦量的劑量,另一些人服用的是正常劑量。
結果令人吃驚,單獨給予β胡蘿卜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E或與其他抗氧化劑共同服用,都明顯地增加了死亡率。也許對硒的結論是該項研究中惟一正面肯定抗氧化劑的地方,硒可減少死亡率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