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七大報告,是一篇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旗幟論”。十七大“旗幟論”,對于我們黨帶領人民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不斷勝利走向勝利,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其重要的政治理論意義,主要體現是:它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新升華,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統一認識統一行動的重要思想理論武器,同時也為我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關鍵詞:“旗幟論”; 政治理論意義; 新升華; 思想理論武器; 發展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D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8)04-0010-03
黨的十七大報告鮮明地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并把它置于大會的主題之首,同時強調指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十七大報告,是一篇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旗幟論”。十七大“旗幟論”,對于我們黨帶領人民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不斷勝利走向勝利,有著重要的政治理論意義。其重要的政治理論意義,筆者把它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新升華
正確的理論來源于偉大的實踐,來源群眾在實踐中的偉大創造。在我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在新時期初始,鄧小平代表我們黨鄭重宣告:“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同時,我們黨又科學判斷了中國的基本國情,是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而將社會主義置于中國的現實基礎之上。從此,中國的社會主義就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從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黨的十二大確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主題,自此之后的每一屆黨的代表大會,都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偉大旗幟。十三大的主題是:“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十四大的主題是:“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十五大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十六大的主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工作重點轉移開始,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證明:“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唯一正確道路。”
什么是人的正確認識?物質世界是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人的正確認識只能來源于社會實踐。什么是真理?真理則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判定認識或理論它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不斷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既是新時期“旗幟理論”的全面“集大成”和科學整合,更是在新的實踐中的理論的新概括,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新升華。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馬克思和恩格斯將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是要將社會主義置于現實的基礎之上。十七大“旗幟論”,以其巨大的理論勇氣和科學態度,第一次把新時期近三十年來黨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相結合的全部偉大成果集中起來,把黨經歷的新考驗、獲得的新經驗、引發的新覺醒、得出的新結論集中起來,科學地體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含義;第一次闡明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內涵,即“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們黨是一個大黨、老黨和奮發有為的黨,通過歷史上的歷次代表大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到了自己的旗幟上。在未來的發展社會主義的實踐中,黨的指導思想也會不斷實現新的與時俱進,隨著時間的推移很有可能形成一個很長文字表述指導思想,這對宣傳群眾會帶來技術層面上的困難。十七大“旗幟論”,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概括之,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這些黨的指導思想都包括進去,也確實是一個歷史性的貢獻。
二、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統一認識統一行動的重要思想理論武器
科學理論的力量是巨大的。正確的理論一旦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它就會變成改造世界的強大的精神力量。十七大“旗幟論”,對于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意義和作用都十分重大。
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舉什么旗、走什么路,關乎現代化建設的成敗,關乎民族和國家的興衰。在推動社會歷史車輪前進、發展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我們的黨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旗幟,便能使全黨和全國人民“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我們新時期的最鮮明特點,就是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筑改革結合起來,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正是這“幾個結合”,終于使我們黨取得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幾代領導集體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在總結蘇聯、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杰出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必然產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既遵循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具體條件下創造性的運用和發展,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十七大“旗幟論”,全面闡述了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來的偉大歷史進程,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論述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完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全面部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國防和軍隊建設、“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外交工作等方面的主要任務,確定了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目標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概括、新舉措,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到達了一個新的境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科學性和指導性,必將對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指導作用,它是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和今后的征程上統一認識、統一行動的重要思想理論武器。
三、 為我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理論主題和實踐主題,也是我們黨不斷開拓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的前進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產生并在這種偉大實踐中得到檢驗的正確理論,是發展和創新了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因此它是科學的開放的和發展著的理論。十七大“旗幟論”,為我們黨在新征程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當代中國正處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論斷。何謂“發展”?發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舊質到新質的運動變化過程。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到質變的辯證統一,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和斗爭的結果。社會主義,是一種社會形態,也是一個社會歷史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前進的事業,是發展的事業。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的推進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間的推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然會經歷初步現代化、基本現代化和全面現代化的階段,逐步由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最終進入人類理想的最高社會形態——共產主義社會。正是因為實踐永無止境,所以創新也永無止境。十七大“旗幟論”,不僅沒有窮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恰恰相反,它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乃至實現共產主義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為什么說十七大“旗幟論”為我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其一,十七大“旗幟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就是與時俱進。堅持與時俱進,就要正確回答如何認識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如何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實踐過程對人們思想的影響,如何認識當今國際環境和國際政治斗爭帶來的影響。正是這樣,就需要我們不斷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決定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推進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進程中,需要不斷解決新課題、開拓新境界。
其二,十七大“旗幟論”不斷開辟認識(下轉第18頁)
(上接第11頁) 客觀真理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偉大道路和理論體系的形成、發展和完善,是我們黨在新時期近三十年的生動實踐中,是經過不斷探索而成功實現認識上和實踐上新的偉大覺醒的結果,是不斷深化認識和把握規律以及不斷根據實踐的要求而進行創新的結果。因此,十七大“旗幟論”是在新的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新的成果。“旗幟論”的理論風格和求是精神,使其特別富有時代性、科學性、創造性和開放性。由于十七大“旗幟論”這種理論風格和求是精神,它就能夠在指導新的實踐中不斷進行理論創新,不斷開辟認識客觀真理的道路。
其三,十七大“旗幟論”深深扎根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馬克思主義只有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正確運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發展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離開中國實際和現時代的發展來談馬克思主義,是沒有意義的空談。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就是,在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在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不斷地進行創新和發展。正因為十七大“旗幟論”深深扎根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所以“旗幟論”為我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乃至實現共產主義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美好前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偉大歷史主題,也必然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展開、豐富和發展。
責任編輯 張國強